國際觀察丨海外專家熱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
1年前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國際觀察)海外專家熱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

  新華社記者劉贊

  今年是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0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發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全面、系統闡釋和總結10年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構建和實踐成果。

  多國專家認爲,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突出的先進性、鮮明的實踐性,爲推動各國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路徑,爲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

 這是9月26日發布的中、英文版《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強烈的時代性——順應世界大勢 回應時代之問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正發生復雜深刻演變。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中國以寬廣战略視野、卓越政治智慧和強烈使命擔當准確把握時代脈搏,深刻認識到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國同心協力、共同應對。

  白皮書指出,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各國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只有人類整體命運得以關照,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人的美好希望才能實現。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中國集合全人類智慧提出的重大倡議。它在世界高度和全人類層面回答了多個哲學性問題。”《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裏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世界上所有國家同屬於“地球村”這個整體,榮辱與共,利益相連,就像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讓大家庭不斷繁榮昌盛,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追求。

  盧旺達經濟分析師斯特拉頓·哈比亞利馬納表示,世界上許多最緊迫的問題,如氣候變化、疫情、貧困和衝突等,都需要超越國界的長期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共同合作是有效應對這些挑战的關鍵。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些國家選擇重拾冷战思維,挑動分裂對立,制造集團對抗。但中國基於對世界大勢的深刻認識,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白皮書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开放包容,堅持互利共贏,堅持公道正義,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系常務副主任阿列克謝·羅季奧諾夫認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根據當今世界客觀現實勾勒出的前進道路。在地緣政治對抗日益加劇的今天,這一理念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要走的道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真正意義上爲全人類福祉着想的理念。”巴基斯坦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主任哈立德·泰穆爾·阿克拉姆認爲,在全球和平發展進程遭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幹擾破壞的背景下,中國倡導的這一理念“具有重大的劃時代意義”。

 2022年12月7日,人們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辦的中阿友好合作交流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王東震攝

  突出的先進性——打破歷史局限 融匯中外智慧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從彰顯开放包容、公平正義、和諧共處、多元互鑑、團結協作的全球治理新特徵,到包含夥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的“五位一體”總體框架,再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开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五個世界”總目標,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內涵不斷深化拓展,如今已形成一套科學理論體系。

  白皮書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集團政治的“小圈子”規則,超越了實力至上的邏輯,超越了少數西方國家定義的“普世價值”,順應時代潮流,倡導全球協作,推動國際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我認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人類社會進步的偉大貢獻,是打破了歷史局限性,真正洞悉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說,這一理念徹底打破零和思維,以宏觀的歷史維度和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洞察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反映出人類社會對於自身前途命運最深邃、最全面的思考。

  埃塞俄比亞前駐聯合國代表特魯內·曾納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建設性的世界觀”,可以爲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更大合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先進性,體現在其悠久的歷史傳承、鮮明的時代印記和豐富的人文內涵上。一方面,它是中國智慧的結晶,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合理念的精神內核,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弘揚了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另一方面,它汲取了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優秀成果,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聲。

  英國國際關系顧問基思·貝內特評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承和發展了古往今來人類哲學中所有深刻而开明的思想,包括中國傳統智慧和馬克思主義,同時又使之適應21世紀世界的現實和需要。

  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認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同社會”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國哲學世界觀和認識論的集中體現,是爲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9月20日,“中遠海運室女座”號集裝箱船停靠在荷蘭鹿特丹港作業。新華社發

  鮮明的實踐性——提供路徑方案 推動共建合作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描繪了美好的愿景,更提供了實踐路徑和行動方案。對此,白皮書從五方面進行了闡述,包括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過程中,中國不僅是倡導者,更是行動派。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爲世界提供的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

  ——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人類社會前進方向,彼此呼應、相得益彰,成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依托,是解答事關人類和平與發展重大問題的中國方案。

  ——中國提出一系列構建地區和雙邊層面命運共同體倡議,與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識,拓展合作,爲地區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直指當今世界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在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領域提出豐富主張,轉化爲具體行動,爲解決世界性難題作出了中國的獨特貢獻。

  柬埔寨貝爾泰國際大學資深教授約瑟夫·馬修斯指出,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各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和互聯互通,爲各國加強貿易網絡、發揮經濟潛力提供了機會。在柬埔寨,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的互聯互通狀況,也增強了本地區的互聯互通水平,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爲,全球發展倡議增強了發展中國家實現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全球安全倡議讓安全和發展相互促進,全球文明倡議旨在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友好相處和互學互鑑,三大倡議爲各國攜手合作、共促人類福祉提供了良好契機。

  “中國不僅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還通過腳踏實地的舉措來踐行這一理念。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努力弘揚多邊主義、彌合南北發展鴻溝、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爲世界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塞巴斯蒂安·舒爾茨說。

  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努力及其取得的豐碩成果,讓這一理念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和響應。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中國已經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明確支持,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不久就獲得多國積極響應。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那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已經在國際上凝聚起團結合作的廣泛共識,匯聚起應對挑战的強大合力。”

  “中國是走光明大道的國家,中國所倡導的理念也是光明正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認清世界發展大勢,站到合作共贏的一邊,這將讓鼓吹分裂對抗、濫施單邊制裁的國際勢力無所遁形。”巴基斯坦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主任阿克拉姆說,各國應倡導和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對話,共擔責任,凝聚共識,協調行動,合作應對全球性問題。“只有這樣,全人類才能擁有邁向更加光明未來的信心和動力。”(參與記者:張繼業、吉莉、安曉萌、蔣超、林昊、汪平、余謙梁、鄭世波、杜鵑、許鳳、吳長偉、李卓群、王鐘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際觀察丨海外專家熱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