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辛斌】東南亞國家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正採取“有利於企業”的做法,這使得歐盟推動與自身嚴格框架保持一致的全球統一規則的努力受挫。路透社11日獨家報道稱,東盟“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草案與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不同,東盟要求企業考慮各國的文化差異,自行確定最有效的應對措施。3位消息人士表示,該草案正在向科技公司分發以徵求反饋,預計於2024年1月底在東盟數字部長會議期間完成。收到該草案的公司包括Meta、IBM和谷歌。
路透社稱,東南亞國家在審查方式、鑑別公共內容等方面的規則差異很大。針對人工智能法規,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官員擔心,若監管措施過於倉促,可能扼殺國家人工智能的創新。3個東盟國家的高級官員對人工智能在東南亞的潛力表示樂觀,同時質疑歐盟在沒有充分了解該技術的危害和好處的情況下倉促實施法規。新加坡的一位官員透露,該國政府希望能先了解技術的發展情況,再調整法規。
東盟“人工智能道德和治理指南”敦促成員國政府通過分配研發資金幫助企業,指南通過後將被定期審查。該指南承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風險,包括錯誤信息和深度造假,並讓各個國家自行確定最有效的應對措施。一名東盟官員將其描述爲在不扼殺創新的情況下爲更安全的人工智能設置“護欄”。對此,西方科技高管們表示,東盟在技術問題上採取了值得稱贊且相對自由的立場,稱贊其固有的商業友好態度減輕了繁重的合規負擔。
無獨有偶。日本和韓國等其他亞洲國家也對人工智能監管採取了類似的寬松態度,這讓人們對歐盟的雄心產生了懷疑,即根據適用於其27個成員國的規則,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標准。歐盟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面難以推動全球共識,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10年,歐盟在制定數據保護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許多法律已成爲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模板。
路透社之前提到,歐盟及其成員國已派人員與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至少10個亞洲國家,就人工智能使用管理問題進行會談,再次引導全球以歐盟所擬議的《人工智能法案》爲基准,對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技術加以限制。不過,歐盟得到的回應冷淡。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盡管歐盟致力宣揚“制定嚴格新規則”的必要性,許多亞洲國家政府卻傾向於採取更靈活的監管制度,處於“觀望”狀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如何監管人工智能?東盟草案挫傷歐盟“雄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