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6日電(陳彩霞 孔慶玲)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朋友圈”不斷壯大,共建國家之間經貿合作穩步推進,碩果累累。
16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战略研究院副院長、歐亞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許勤華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稱,“一帶一路”倡議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不僅切切實實惠及民生,也讓綠色合作蓬勃發展,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十年成果豐碩
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面向世界、惠及全人類。十年來,中國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合作,展現大國擔當。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許勤華認爲,這一倡議使得共建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更深更廣。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
在許勤華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還體現在其切切實實地惠及民生。共建國家大多屬於發展中國家。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共建國家在鐵路、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正如她所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就是爲改善民生”。
許勤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還讓各方“在創新交往當中,更聚焦於時代所需;在文化交流當中,更彰顯弘揚各自文明的特點”。她特別指出,這一倡議激發了共建國家自身發展的動力和潛能,並強調了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的引領作用。
平等互信共贏
綠色合作蓬勃發展
許勤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爲大方向,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爲“抓手及平台”,展示了爲全人類創造發展機遇、造福世界的實踐路徑。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壯大。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包容、互利共贏,堅持保障發展中國家發展權益,是多邊主義的生動實踐。許勤華認爲,倡導平等互信、相互尊重,“將成爲推動國際秩序公平公正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她還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凝聚了“中國對未來發展的認知”。在如何進行國際合作、綠色創新、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爲全球帶來了新的認知。
許勤華提到,“一帶一路”倡議極大促進了共建國家生產力的提升。她關注到,中國充分發揮在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優勢,運用中國技術、產品、經驗等,推動綠色合作蓬勃發展。
許勤華指出,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發展的同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國家的文化認知和資源稟賦等差異,構建跨學科交叉模型,利用可持續的技術开發自然資源優勢,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她特別提到中方在合作中遵循的四大原則:一是提供“中國方案”,打造一批“小而美”“美而惠”的項目;二是整合資源,讓企業形成良性發展;三是注重收益,深化互利共贏;最後,堅持做好战略性設計,從整體上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保駕護航。
傳承絲路精神
展望未來潛力巨大
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十年來,“一帶一路”從倡導變爲行動,從愿景走向實踐,不僅爲各國之間的合作共贏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爲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許勤華認爲,“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絲路精神。絲路精神有千年的歷史,不同文化之間有很大差異,求同存異才能續寫千年友誼,开闢嶄新未來。
“‘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更是意義重大。”許勤華表示,這一倡議促進了全球互聯互通。在世界加速轉型過程中,中國可以在整個生產鏈、供應鏈和人才鏈中,起到更關鍵的作用,“從而提升我們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許勤華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擴大开放的重大战略舉措和外交的頂層設計,有助於構建內外聯動的开放型經濟體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展望下一個十年,許勤華認爲,“一帶一路”倡議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其一,在凝聚共識方面,中國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其二,對中國和共建國家來說,綠色經濟發展的理念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其三,在文明互鑑和文化交流方面,“一帶一路”相關會議和活動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最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利用內生動力,自身會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專家談“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有效激發共建國家發展動力和潛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