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縮水超千億,泡泡瑪特的潘多拉“盲盒”
2年前

7月26日,“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盤中股價續創新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近乎腰斬,較此前高點更是被削去超千億市值。

股價持續頹靡的背後,泡泡瑪特所發布的一則盈利預警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相關內容顯示,泡泡瑪特上半年營收增速或將最低降至30%,淨利潤則可能至多減少35%,這也是泡泡瑪特自2020年底上市以來首次公告業績下滑。

而對於營收放緩、利潤減少的原因,管理層則主要歸咎於疫情的反復,這導致线下門店運營和线上物流時效都受到了較大影響,此外用戶消費意愿的減弱和前期業務擴張導致的費用增長也是二季度業績低迷的重要原因。

不過在市場人士看來,單憑業績不佳顯然無法解釋泡泡瑪特股價的持續走低,畢竟在整個2021年,泡泡瑪特營收淨利皆取得近七成高增,但股價仍舊一落千丈,年跌幅高達45%,與此同時,泡泡瑪特的滾動市盈率由171倍降至目前的40倍左右。

也就是說,在泡泡瑪特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市場對其估值卻在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中概股的資本退潮和經濟下行期的新消費遇冷共同導演了這出慘劇。

也不只是盲盒,過去兩年中,黯然離場的新消費品牌不計其數,從茶顏閉店到喜茶降價,從拉面說的一折賣身到海底撈的斷臂求生,從人造肉的高开低走到電子煙的含淚敗北,在新消費行業的不同領域,高度悲情的創業故事一再上演。

相較其他難兄難弟,泡泡瑪特已經能稱得上是幸運兒了,而且潮玩盲盒本身也不算是個壞生意,泡泡瑪特高達六成的毛利率和農夫山泉相當,且手握衆多IP,後續無論是品牌授權、動畫制作還是兒童樂園、主題餐廳等新消費場景的搭建,都不失爲一步好棋。

相關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目前在全國共擁有超過300家門店和接近2000台機器人商店,東北證券的相關研報預計其海外門店今年有望突破40家,除了线下渠道的一再擴容,泡泡瑪特在线上也構建了以私域流量爲核心的潮玩帝國,私域運營也成爲泡泡瑪特維護客群並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僅在微信端,泡泡瑪特便擁有「泡泡瑪特POPMART」、「泡泡瑪特會員Club」、「泡泡範兒」、「PTS國際潮流玩具展」4個公衆號和「泡泡瑪特」、「泡泡瑪特抽盒機」兩個主要的小程序,分別承擔引流和线上購买等功能。

2021全年,泡泡瑪特微信小程序共錄得營收8.98億元,正好佔據其營收總額的五分之一,年增速高達92.6%,注冊會員則一年新增千萬,累計達到1958萬人,會員貢獻銷售額佔據小程序收入的92.2%,會員復購率達到56.5%,也就是說,有至少一千萬用戶在泡泡瑪特小程序下了不止一單,在電商和线下渠道之外,泡泡瑪特似乎又找到了一條更具效率的破局之路。

事實上,私域流量的可靠與高效早已並非新事,只不過在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的當下,維護客戶才真正在互聯網層面上全面超越了獲取客戶,成爲更多平台的首選。

這其中就包括以私域運營著稱的電商平台順聯動力,作爲行業的後起之秀,順聯動力並未選擇一味燒錢補貼用戶,而是通過鼓勵用戶自主帶貨的方式,爲用戶提供商品、供應鏈和售後等方面的賦能,盤活每位用戶天然自帶的私域流量,使平台用戶不僅作爲消費者,更能成爲帶貨達人,帶貨賺錢的同時也能爲平台帶來自然流量。

此舉爲順聯動力創造了1200萬個私域流量入口,也幫助平台在並未大規模推廣的前提下,用戶數量快速增長至近億級別,並且平台自身也積累了豐富的社群資源,得以根據新時期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不斷推出朵杞、向鮮等多個新消費品牌和產品。

其中朵杞的標杆產品膠原蛋白肽果飲,在今年五月於順聯動力平台上线兩周年之際,累計銷量已突破3000萬瓶,持續復購用戶佔比更是高達70.28%。

同樣重視私域的還有瑞幸等新式咖啡和茶飲品牌,根據財經媒體的相關報道,早在2020年7月下旬,瑞幸咖啡微信社群數量就已超過9100個,覆蓋私域用戶超過180萬,其中60%以上爲活躍用戶,每天直接貢獻單量3.5萬多杯。

甚至有市場人士表示,對私域流量的重視與否,會成爲下一個十年平台和品牌決勝的關鍵。

從泡泡瑪特56.5%的會員復購率,到朵杞70.28%復購用戶佔比,再到瑞幸60%以上的活躍私域用戶,其實流量的私域時代早已來臨,從此前的獲取客戶才有機會服務客戶,變爲服務好客戶才有機會繼續獲取客戶。

尤其是對於泡泡瑪特這樣的企業而言,潮玩的生意雖然小衆,但再小的比例在14億人面前也就成了了不得的數字,維護好核心客群,有時候比盲目推廣更重要。

相關證券:
  • 中天順聯(00994)
  • 泡泡瑪特(09992)
  • 海底撈(06862)
#培育鑽石概念緣何大火?#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市值縮水超千億,泡泡瑪特的潘多拉“盲盒”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