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百度、阿裏?騰訊地圖加速商業化
2年前

7月25日,騰訊通過內部文件宣布對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其中最大的變動,在於撤銷了空間產品部和交通平台產品部,並成立地圖產品部和數字孿生產品部。

有消息人士向媒體表示,新成立的兩個產品部承載着騰訊CSIG加速商業化的使命。其中,地圖產品部對准C端市場,以騰訊地圖爲核心產品,聚焦出行業務。數字孿生產品部則瞄准B端的生產空間、園區、建築領域。在未來,這兩個新業務部將會頻繁聯動,努力爲騰訊CSIG开拓新增長點。

兩相對比之下,更貼近用戶的地圖業務自然更受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相比,騰訊地圖的落後相當明顯:數據顯示,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月活用戶分別達到6.3億和3.16億,騰訊地圖僅爲3000多萬。

或許可以說,在线地圖的剛需屬性,較大的功能擴展和場景延伸空間,還有商業化潛力,讓騰訊一直不肯輕易丟棄地圖這塊陣地。但在經歷新一輪調整、將商業化提上日程之後,我們也是時候好好檢驗一下騰訊地圖的賺錢能力了。

(圖片來自UNsplash)

騰訊CSIG大調整,地圖業務“配角”變寵兒


騰訊地圖業務這一路走來,簡直可以用“命途多舛”來形容,也是經歷過多次產品更迭、战略調整,才成長爲今天的樣子。回顧其前世今生,或許我們能對這項被騰訊寄予厚望的業務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階段一:SOSO地圖問世,定位附屬產品


騰訊地圖業務起步於2009年,當時的產品還不是騰訊地圖,而是依托騰訊搜搜的SOSO地圖。當時,騰訊正在力推搜索業務,騰訊搜搜被視爲對抗百度、谷歌的重要武器,受到內部高度重視。

不過SOSO地圖並沒有得到多少關注,而是更多被視作一個配套產品——因爲百度有百度地圖,谷歌的谷歌地圖,所以騰訊也如法炮制了SOSO地圖,以達到“人有我有”的目的。可以說,這時候騰訊並沒有將地圖作爲一項獨立的、可持續發展的業務看待。

短短一年之後,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谷歌向國家測繪局申請網絡地圖服務牌照出現阻滯,百度嗅到了虎口奪食的機會。通過成立LBS事業部,百度迅速整合資源向發起攻勢,蠶食谷歌在搜索、地圖等市場的份額。

2010年3月份,時任谷歌高級副總裁David Drummond正式宣布關閉中國大陸市場搜索業務,谷歌地圖也隨即喪失競爭地位,百度、高德成爲新霸主。這時候,騰訊在地圖市場無疑是落後的。不僅市場份額、用戶規模遠低於百度和高德,就連核心技術都有缺陷。

階段二:更名騰訊地圖,开始獨立發展


在谷歌(中國)退出之後,搜索市場從雙雄爭霸正式進入一家獨大時代,百度的統治力令人絕望。2013年9月份,騰訊宣布战略入股搜狗,佔股36.5%,同時也宣告了騰訊搜搜的試驗正式失敗。同年12月,SOSO地圖改名爲騰訊地圖,正式开始獨立發展。

換句話說,滿打滿算,騰訊地圖問世也不過9年時間。而且在改名初期,騰訊對地圖業務依然不算太上心——最簡單的證據就是,直到2014年之前騰訊地圖都在使用高德地圖的外部數據服務。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很清楚了。2014年2月,阿裏巨資收購高德地圖,等於掐住騰訊地圖的脖子。在阿裏強勢入局之前,騰訊對地圖業務的規劃都有些舉棋不定:繼續加大投入,似乎也很難追上已經把谷歌的市場份額生吞活剝的百度和阿裏;放棄,之前的投資就全打水漂,而且會讓騰訊的商業閉環出現一個缺口。

從這個角度講,阿裏收購高德反倒迫使騰訊下定決心,保住自己在地圖行業的一畝三分地,再徐圖後計。


2014年5月,騰訊以11.7億元的高溢價收購高精地圖服務商四維圖新的11.28%股權。當時,四維圖新已經進入了全國甲級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單位名單,而且各項技術齊全,能爲騰訊地圖補強短板。

也是在入股四維圖新之後,騰訊地圖才算真的進入對外擴張階段。2016年9月份,騰訊召开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宣布推出全新位置服務業務,並在微信、QQ、京東、滴滴出行等APP率先落地。

階段三:加入CSIG,战略地位逐漸上升


由於起步較晚,且高度依賴微信等騰訊系產品導流,騰訊地圖已經落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很多。想迎頭趕上,必須要發揮騰訊內部生態優勢,獲得更多資源傾斜。

2018年,騰訊進行了可能是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影響也最深遠的組織架構調整。這一次,騰訊地圖被並入全新組建的CSIG,作爲智慧出行業務的核心資源,受到了騰訊內部更多重視。

去年5月份,搜狗地圖正式宣告下线,所有服務全部關停,官網直接跳轉騰訊地圖。搜狗地圖的並入,無疑讓騰訊地圖如虎添翼。此時,大出行業務已經成爲騰訊內部的二級部門,騰訊也先後和超圖軟件等數據廠商達成合作,騰訊地圖的業務版圖持續擴大。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騰訊地圖現在還是處於落後狀態。對於地圖業務,騰訊的野心正在膨脹,但想追上前面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並不容易。

不賺錢、沒流量,騰訊地圖價值何在?


必須肯定的是,爲了給騰訊地圖導流以及促進用戶增長,騰訊已經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方面,微信、QQ等應用的內置定位、導航服務一直綁定騰訊地圖,試圖利用這兩個超級APP的流量優勢提升騰訊地圖的打开率和留存率。


在流量內循環方面,騰訊一直是高手。除了微信、QQ這種簡單有效的直接導流之外,騰訊地圖和其他騰訊系產品之間的聯動也十分密切——比如可以通過登陸騰訊地圖籤到打卡贏取騰訊視頻積分等等。

另一方面,騰訊地圖也在功能上不斷做加法,近期先後上线聚合出行、商戶中心等服務,希望撬動B端用戶資源。這一做法,和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如出一轍,三大地圖APP逐漸偏離原本定位,成爲一個提供各種出行、到店甚至直播種草服務的綜合性APP。

然而,上述舉措收到的效果卻無法令人滿意。

論用戶數據,騰訊地圖既無法和騰訊系那幾款國民級應用相提並論,和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競品橫向對比差距也十分明顯。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截止去年年底騰訊地圖月活躍用戶數約爲0.3億,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則分別高達3.16億和6.3億,後者更是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接近20%。

即便是搜狗地圖的並入,也不能改變騰訊地圖的落後局面。數據顯示,在去年5月份下线之前,搜狗地圖月活用戶約爲226.5萬,市場份額排名第六,只夠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兩強的零頭。

阿裏的財報則指出,截止2021財年末,高德地圖日均活躍用戶數已穩定在1億左右,穩坐國內在线地圖市場的頭把交椅。而在去年新增的用戶裏,超過80%都是從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那裏“搶”來的。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直到如今宣布成立地圖產品部之前,騰訊地圖在騰訊內部的定位和處境一直有些尷尬。不過能在產品淘汰率向來極高的鵝廠屹立多年不倒且战略地位不斷上升,騰訊地圖自有其獨特性。

簡單來講,在线地圖的剛需屬性,較大的功能擴展和場景延伸空間,還有商業化潛力,都是騰訊不愿放棄地圖業務的原因。


來自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上半年國內出行服務APP滲透率已經達到83.9%,手機地圖的用戶滲透率較十年前翻了一倍有余。目前,國內有9.76億的出行服務APP用戶,地圖軟件佔據絕對大頭。

從增長曲线看,過去一年出行服務APP月活用戶同比增長率都維持在13%-15%區間。隨着私人汽車進一步普及和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概念的落地,用戶對地圖等出行服務的需求必然會繼續上升。

(圖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國外,谷歌地圖也已實現良性循環,正不斷創造收入。早在2016年,Baird Equity Research就在研報中指出,谷歌地圖是谷歌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和YouTube一樣能通過廣告、定制化服務等形式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業收入。

事實也證明,經過多年的技術優化,廣告客戶已經習慣了在搜索之外的其他谷歌系產品中投放大量資源,谷歌地圖、YouTube過去一年的廣告營收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數據顯示,谷歌地圖和Gmali、Google Play的聯動,還拉動了後者的營收增長。

谷歌的成功經驗固然表明,地圖是可以盈利的。只不過,國內和國外市場有很大差異,打廣告也未必是最適合騰訊地圖的營收模式。而且相比谷歌,騰訊和阿裏、百度這兩個老對手之間的互相試探、借鑑與對抗,更值得玩味。

BAT齊赴“地圖大战”,誰能率先跑通商業化之路?


在加速商業化的,當然不止騰訊地圖。在過去這一年多時間裏,阿裏、百度也分別對地圖業務進行多輪調整,試圖加快實現商業化。而從BAT三巨頭的規劃來看,它們對地圖,或者說出行業務,有着不同的規劃。

阿裏目前的做法,是把高德地圖並入本地生活服務版圖——將出行、到店、酒旅甚至電商等業務進行融合,高德、餓了么和飛豬則將充當這些服務的聯結者。

去年7月份,阿裏巴巴進行新一輪調整,梳理出基於地理位置服務的生活服務業務板塊,將阿裏本地生活(包括餓了么等業務)、高德和飛豬三大業務线融爲一體,並由俞永福親自掛帥。

在此次調整之前,有媒體爆料稱,阿裏內部對本地生活業務的不滿情緒已經與日俱增。通過這一輪調整,將飛豬、高德地圖全部納入本地生活板塊,也是想發揮本地生活和出行服務、OTA等領域的協同效應,趕緊扳回一城。

在阿裏的規劃下,高德最近幾年已經逐漸偏離的出行的定位,長得越來越像一個生活服務APP:景區門票、酒店預訂、打車、加油等功能一應俱全,且仍在繼續增加各種入口。

今年7月份,高德地圖和票付通宣布達成深度战略合作,更是賦予前者更多電商屬性。在宣布合作之後,各大景區可通過票付通在高德地圖上线銷售,旅行社同樣可以在高德地圖上开設店鋪銷售各種旅遊套餐。作爲服務平台,高德开放廣告位,以流量作價探索商業化,這一模式和淘寶、天貓別無二致。

百度這邊,則聚焦智能駕駛領域,賦予百度地圖更多的智能屬性,並和Robotaxi等業務進行聯動。


2020年,百度地圖就上线了一鍵呼叫無人車功能,率先接入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今年早些時候,百度地圖還正式並入IDG事業群,和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交通和Robotaxi一起集齊“車路行圖”拼圖。

至此,百度地圖的商業化路徑也已經非常清晰:依托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地位,通過車用數據服務方案、智能停車解決方案、專網地圖和高精地圖等業務,面向B端車企用戶獲取收入。

從目前來看,這種模式是有潛力的。數據顯示,2019年百度在中國高精地圖解決方案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近30%,目前已經和蔚來、威馬、長安、本田等多家頭部車企建立了合作。

至於騰訊地圖,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加入CSIG是一個重要節點。在進入CSIG之後,騰訊地圖的兩個商業化方向也基本明確:智慧出行以及B端數字化服務。


一方面,騰訊地圖將作爲騰訊智慧出行業務的其中一環,充當用戶和汽車、手機等硬件實現互聯的軟件系統,提供導航、車主服務等依托雲和智能技術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從上线產業版騰訊地圖到开通商戶定位服務等功能也可以看出,騰訊地圖將承接CSIG的定位,通過提供數字化升級服務,往B端中小商家處尋找增長空間。

乍一看,BAT三巨頭的前景都是光明的。但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還想提醒各位一句:高德和百度地圖雖然已經有了清晰的商業化規劃,但營收、利潤規模還相對有限。對於剛剛發力的騰訊地圖來說,或許我們也應該給予更多耐心。

寫在最後


騰訊位置服務總經理、騰訊地圖團隊總負責人牟蕾在騰訊地圖產業版發布會上說了這么一句話:

“我們可以十年之後再看騰訊位置服務的發展和騰訊地圖的融合。”

牟蕾的言外之意很明確,騰訊地圖和整個出行業務的商業化以及組織架構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誠然,在阿裏、百度的步步緊逼,以及騰訊自身的增長瓶頸面前,地圖業務需要加速商業化爲集團創收。但就算再着急,還是應該遵循客觀規模,先打好基礎。

從推出產業版地圖,上线商戶中心等舉措中,我們可以看到騰訊地圖在功能升級和商業化探索方面的嘗試。這一次組織架構調整,梳理出單獨的地圖產品部,則有望整合內部資源,爲其後續發展掃清障礙。

牟蕾也曾向媒體表示,地圖在騰訊CSIG裏面屬於基礎產研業務,除了商業化之外,更需要考慮的是技術以及生態建設。總而言之,騰訊地圖距離賺錢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現在已經找准了方向,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相關證券:
  • 騰訊控股(00700)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彎道超車百度、阿裏?騰訊地圖加速商業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