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面對難題時,也許你會慶幸讀過這五本經典|思維品書
1年前

《思維品書》

    每周爲您提供一份好書單

    與書爲友 閱見新世界

有些人說:讀書是爲了不斷超越愚昧的自己不斷超越被桎梏的環境讓人越活越清醒越活越有智慧,是一個讓自己心靈照鏡子的過程,讀書的境界一如人生的境界每一層境界向上都是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的過程。

也有人說:是會讓你從心底生出無限的力量與生機,哪怕長夜漫漫 也會有一束光支撐你走到黎明,那些讀過書都會變成生命中最樸實的補給,賦予我們對抗庸碌瑣碎、抵御世事無常的心態和能力。

而我認爲,讀書的意義是沒有定義的,於我於你於每個人而言,讀書的意義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我知道我們都是爲了尋找那光發出的地方,找到它,並堅定的走下去。

讀書是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有知識,更有內涵,更有修養,可以讓一個人變得迥乎不同,可以讓一個人閃閃發光,可以去行更遠的山,走更遠的路。今天《思維品書》整理了五本書籍,希望這些讀過書籍都會變成生命中最樸實的補給,在工作生活中爲你提供力量,伴你繼續追尋光的腳步。

《刀鋒》

作者:[英]毛姆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人生是一場修行,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權勢,有人追求地位,而拉裏卻追求虛無縹緲的真理。

世界大战中,拉裏偷偷加入了空軍,在對敵作战中,他屢立战功,目睹了战爭的無情,經歷了战友的猝死,拉裏對人生心存迷茫。復員後,他拒絕進入大學學習,也拒絕工作,在務實的美國顯得格格不入。經歷了長達兩年的休息,他決定去歐洲“逛大街”,尋求人生的意義。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裏,他視錢財如草芥,視欲望如無物。爲解心中疑惑,他放棄如花美眷,醉心茫茫書海,遍歷世界,拜謁神奇人物,參觀詭祕處所,歷經奇異事件,“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後面在印度“苦修林”證悟大道。爲傳播真理,他解人病痛之苦,除人之世俗恐懼,拯救墮落的靈魂,在散盡錢財後,投身茫茫紅塵之中。

《刀鋒》是毛姆充滿哲學深思之作,以親身經歷寫作,把真實的自己寫入小說中,其語言犀利、筆觸幽默、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書中以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爲原型,通篇哲學筆墨不多,卻處處盡顯哲學思辨之精華,是一篇思考人生意義、具有濃厚哲學意蕴的小說。  

一九一九年我去遠東,途徑芝加哥,爲了一些與本書無關的事由在那兒待了兩三個星期。當時我剛剛出版了一部小說,大獲成功,一時成爲新聞人物,屁股還沒坐穩就有記者來採訪。次日清晨電話鈴便響了起來。我拿起話筒。

“我是艾略特·鄧普頓。”

“艾略特?我還以爲你在巴黎呢。”

“我來這兒,是看望我姐姐的。我想請你今天來,一塊兒喫頓午飯。”

“樂意奉陪。”

他把時間和地址告訴了我。

我認識艾略特·鄧普頓已有十五個年頭。此時的他年近六旬,高挑的個子,五官端正,一派儒雅的風度,烏黑濃密的卷發微染白霜,反倒使他更加氣宇軒昂。

他素來衣着考究,小物件可以在查維特服飾店採購,但衣帽和鞋子卻一定要在倫敦添置。他在巴黎塞納河左岸住着一套公寓,位於時尚的聖·紀堯姆大街。不喜歡他的人稱他爲掮客,這種污蔑叫他不勝憤怒。他眼光獨特、學識淵博,不否認剛剛在巴黎安家的那些年曾經爲有意买畫的大款收藏家出過主意,助過他們一臂之力。在交際場上,他一旦耳聞某個英法破落貴族想出手一幅精品畫作,碰巧又知道哪個美國博物館的理事在訪求某某大師的優秀畫作,他便樂見其成,爲之穿針引线。

法國有許多世家,英國也有一些。這類人家有時深陷窘境,不得不出手某件有布爾大師籤名的畫作或者一張由奇彭代爾親手制作的寫字台,只要不聲張出去,他們當然愿意有一個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辦事謹慎的人代爲操辦。

人們自然會想到艾略特會從這種交易中撈上一把,但大家都是有教養的,誰也不愿明說。肚量小的人卻不客氣,硬說他家樣樣東西都是擺出來兜售的,請美國的闊佬來喫上一頓豐盛的午宴,觥籌交錯之後,就會有一兩幅值錢的畫品不見了蹤影,或者一件鑲嵌細工家具被一件漆品所替換。若是有人問起某樣東西怎么不見了,他便頭頭是道地解釋一通,說那東西不上品味,他拿去換了樣品質遠在其之上的。他還補充說,成天看一樣特定的東西,哪有不煩的!

《沉默的大多數》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我的精神家園》三本雜文集,是得到王小波的三個步驟。《沉默的大多數》是王小波智慧之書,“上頭之選”——愛智慧,愛自由,反對愚蠢!收錄40篇見地不俗、論述精彩、思想深刻的文章,呈現其對社會、歷史、文化的叩問,亦能解答當下的困惑,代表了王小波背後的精神內核。在調侃中見智識真知,在幽默中見人格魅力。李銀河親自審定,首度以讀者視角排定蕞佳閱讀順序,全年齡段第·一批試讀者一致好評!歡迎來到王小波宇宙!

在《沉默的大多數》,看見王小波的智慧。

據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於是將帥出徵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剌子模是否真有這種風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所具有的說明意義,對它可以舉一反三。

敏銳的讀者馬上就能發現,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種近似天真的品性,以爲獎勵帶來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勵好消息的到來,處死帶來壞消息的人,就能根絕壞消息。另外,假設我們生活在花剌子模,是一名敬業的信使,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籠子裏,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爲傳輸了壞消息。後,你會想到,我講出這樣一個古怪故事,必定別有用心。對於這後一點,必須首先承認。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使有相像處,但這不是說他有被喫掉的危險。首先,他針對研究對象,得出有關的結論,這時還不像信使;然後,把所得的結論報告給公衆,包括當權者,這時他就像個信使;後,他從別人的反應中體會到自己的結論是否受歡迎,這時候他就像個花剌子模的信使。

《親密關系》

作者:〔加〕克裏斯多福·孟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這是少數我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再讀它,因爲生活當中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而我們又是如此健忘,常常忘了智慧和寶訓其實都在我們唾手可得之處。

希望閱讀本書的讀者都能夠學習到親密關系的真諦:當你出發去尋找真愛時,你就踏上了自我追尋的旅程。——張德芬

這本書能提供給讀者什么?

1.使您親身感受並真正相信親密關系的幸福开關就在自己手上: 子女,成爲生命的老師 父母,成爲力量的源頭 人際,成爲自我的鏡子

2.使您親身感受並初步掌握幫助身邊人走出痛苦、贏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如何洞察與消融情緒及情緒背後的原始信念 如何釋放潛藏已久的不舒服 如何接受當前問題並轉化爲欣賞 走出受害、迫害與拯救的無休止循環 學會用“走過程”與欣賞迎回無條件的愛 連接直覺與內在的指引

撰寫《親密關系》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线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系的復雜景致,並主要着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系。如今十五年過去了,我很开心這些知識仍然有幫助。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只是本自助手冊或個人發展指南,也是我與妻子素梅的個別經歷,或作爲一對伴侶時所得到的教訓以及突破。雖然書中已提供了許多範例與准則,但仍有一些精華觀點,在我作爲一位丈夫、父親以及一個獨立個體的時候,爲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此我想要指出其中一些觀點,並在本書中增加一些新的體悟。

感覺的重要性:從人性上來說,我們傾向於保護自我脆弱的部分,然而這也是造成關系衝突的主要原因。對於傷痛、需求、罪惡、害怕,以及恥辱的保護機制,在個人的過去經歷中逐漸建立起來,以至於我們在情緒上,並不如身體以及智識上來的成熟。爲了成爲一個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這個保護機制,並正視我們的感覺,才能發現心靈驚人的祕密。(注意:本書中許多篇幅着重於如何響應你的感覺。這些回應包括清楚地正視它,並將它聯結到一個“更高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常生活中我總是將這些觀念和想法拋諸腦後。一开始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建議很有幫助,但它們只是工具,用來幫助你更清楚地意識到你的脆弱並進而接受它。起初我們總會認爲這些痛苦、恐懼與罪惡,都應被治療與復原。然而,透過接受以及認識這些情緒之後,你將會發現這些感覺只是隱藏事實的幻象,並從而發現一個充滿力量、智慧與快樂的真實自我。)

責任的重要性:責怪、批評與指責是人類防御機制的關鍵要素。責怪他人、批評他人行爲、指責他人不愿改變,其實是一種輕而易舉的手段,能夠簡單地利用道德批判,將自己提升到一個高於他人的位置,也使我們擺脫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責怪、批評與指責的態度終只會加強自我的受害者意識。受害者常感到無力、無助、無價值且無法自我滿足。他們的防衛機制常常是自我否定,並將自己置於一個道德正確的位置。當我們坦然面對內在的受害情緒時,我們將有機會更具有意識地正視這份感覺,並了解這僅是一種感受,而非事實。責怪、批評與指責也終將不再發生。

《社會性動物》

作者:[美] 阿倫森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社會影響無處不在。我們是如何受到影響的?爲什么我們要接受信息,或者換句話說,信息對我們有什么好處?什么樣的社會動機使我們容易受到他人的想法、言論和行爲的影響?哪些因素會增加或減少社會信息的有效性?哪些因素增加或減少了社會影響力的持久性?一個人是怎樣喜歡上另外一個人的?是否通過同樣的心理過程,我們選擇了普通麥片而不是即食麥片?一個人如何對某個民族、種族群體產生偏見?偏見與喜歡類似?還是恰恰相反,涉及一套完全不同的心理過程?

許多人對會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感興趣。因爲我們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其他人交流——受他人的影響;影響他人;高興、开心、悲傷、厭惡、沮喪,或者被激怒——我們的天性就是對人們爲什么做他們所做的事情提出假設。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業余的社會心理學家。盡管大多數業余社會心理學家在與他人互動時會對這些假設進行檢驗,並達到他們自己的滿意程度,但這些偶然的“檢驗”缺乏細致的科學研究所具有的嚴謹性和公正性。

亞裏士多德說過:“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那些生來離群索居的個體,要么不值得我們關注,要么不是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是先於個體而存在的。”沒有人可以離开社會影響而生存。從最近熱門的帶貨主播,到網絡遊戲中的虛擬身份,朋友圈中五花八門的信息,新冠疫情中的各種層面的團結與爭吵,社會影響無處不在;兒童性侵、校園欺凌、偏見、歧視、战爭、精神錯亂、攻擊、騷亂以及政治動蕩,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完美,仍然有許多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社會性動物》是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的經典著作,他獨具特色的從觀察到實驗、再從實驗到現實的研究思路,影響了整個社會心理學的發展,能夠幫忙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人類行爲。當我們有可能像社會心理學家一樣思考時,眼中的世界會大爲大同。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日]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裏走去。

因爲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來挑战,兩人展开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後,青年开始思考,爲什么“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么樣子,在於你是什么樣子。

“爲自己而活在讀”這句話時,我的焦慮感正在快速消失:“你不是爲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爲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它說的是我的生活不應該受制於他人的期待,也不應該期待他人按照我的意愿行事。簡單說就是每個人都應該爲自己而活。

前半句“你不是爲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告訴你,你的生活和行爲應該基於自我價值和自我追求,而不是基於他人的期待。比如,你會在選擇專業或職業時,受到父母或社會的期待影響,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是在爲自己活,而是在爲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這樣的生活方式雖然也沒什么錯,對社會也無害,但是讓你感到壓力和焦慮,因爲你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滿足。

後半句“他人也不是爲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意味着你不能期待他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比如你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希望他在學習或工作上取得優秀的成績。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他也不應該受制於你的期待,活出你希望的樣子,那就不是他了,而是你的影子而已,他在某一天覺醒了,一定感到痛苦和焦慮。

所以別人的期待並不重要,它不應成爲你焦慮的根源,你要爲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才是重要的。

在這本《被討厭的勇氣》裏,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觀點,比如人生取決於當下、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自我意識會束縛自己等等。你以怎樣的角度去讀,都能讀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來,就像我在焦慮時閱讀,它就能治愈我的焦慮。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下一次面對難題時,也許你會慶幸讀過這五本經典|思維品書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