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封神”前還有四大挑战
作者/ IT時報記者 王昕
編輯/ 王昕 孫妍
在近期上架的暢銷書《埃隆·馬斯克傳》中,馬斯克被塑造成一位天才。
本書作者艾薩克森在結尾處寫道:有時候,偉大的創新者就是與風險共舞的孩子,他們拒絕被規訓。他們可能草率魯莽,處事尷尬,有時甚至引發危機,但或許他們也很瘋狂——瘋狂到認爲自己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馬斯克,已經是艾薩克森筆下第五位“改變世界”的人,前四位是達·芬奇、富蘭克林、愛因斯坦和喬布斯。
對此,有美國媒體批評,艾薩克森似乎擅長“造王者”“造神”,但書中很多說法缺乏證據。
如果你一直關注馬斯克,就不難發現,其預言和承諾常常不足爲信,但這本大熱的傳記卻給了馬斯克更多推銷自己神話的機會。
馬斯克的神話到底是什么?追根溯源,從其年少時讀過的那本《銀河系漫遊指南》开始,令馬斯克魂牽夢繞的神話故事大多與太空、能源、運輸等話題相關,不過想要一步一步實現每一個天馬行空的夢想,並最終“稱霸”火星,馬斯克仍需先面對眼前的“四大挑战”。
第一個挑战,正是特斯拉。
特斯拉汽車是所有人最容易讀懂的故事。在一路高歌猛進之後,“特斯拉事業部”遇到了小小的危機。特斯拉近期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遜於預期,市值下跌超過10%。金融分析師凱文·帕夫拉斯透露,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現得像個“小嬰兒”,幾乎要哭出來!
特斯拉是電動車領域的先驅和領導者,在電動車市場上,特斯拉汽車曾經是iPhone一般的存在。然而,特斯拉與蘋果最核心差異在於,特斯拉沒有軟件生態的護城河,更接近於“硬件造車”的特斯拉,正在慢性喪失差異化競爭力。
圖源:pexels
特斯拉汽車能擁有今天的市場地位,除了強大的產品力,還有亦步亦趨的價格策略,與iPhone在手機市場高舉高打的價格定位相比較,特斯拉汽車難免自慚形穢。而且在中國市場,消費者更容易感受到大量電動車品牌對特斯拉產生的擠壓效應。
在電動車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與自動駕駛相關的“軟生態”正逐漸佔據主導地位,而在電池、傳感器、算力、算法等領域,特斯拉都難言絕對領先。
今天的特斯拉仍是一艘難以阻擋的“無畏艦”,但航速正在緩慢下降。
第二個挑战來自AI。
許多人都知道馬斯克與OpenAI之間的陳年舊账。根據《埃隆·馬斯克傳》中的描述,2014年時,馬斯克和谷歌創始人佩奇在人工智能未來的看法上出現分歧,一年後,馬斯克與OpenAI現任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合作,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然而,馬斯克與奧特曼的心有靈犀僅僅維持了4年時間,2018年,馬斯克離开OpenAI董事會。
當OpenAI成爲近一年來科技產業的最大風口之後,馬斯克曾多次炮轟OpenAI和相關技術演進路线,甚至稱其“背離初心,從造福人類變成賺錢機器”,或是“相比核武器,他可能更害怕人工智能”。
無論馬斯克是不是“酸葡萄”心理作祟,OpenAI本有機會成爲馬斯克的又一張“神話底牌”。可惜的是,他錯過了。
AI正成爲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微軟CEO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不認同馬斯克的AI威脅論,稱“AI是最大機會”。
幾乎全球、全產業都在擁抱AI,馬斯克暫時錯失了成爲該領域領軍人物的機遇,而馬斯克和他的公司看上去也不會甘於充當一個OpenAI或是微軟、谷歌AI的超級用戶。馬斯克對AI不斷“放炮”僅僅被看成是一種逃避,他必須正視AI帶來的挑战,並嘗試與AI共生共存。
第三個挑战存在於太空。
馬斯克的火星夢,離不开對太空的探索。無論是SpaceX,還是星鏈,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SpaceX預計在2024年總共執行144次任務,每月發射約12個,其主要任務是讓星鏈的服務更加商業化、泛在化。例如,可以讓你我的智能手機直接與星鏈的衛星連接,如果馬斯克沒有食言,絕對可以稱得上又一次“捅破天”。
然而馬斯克在太空中面臨的競爭對手,遠比谷歌、微軟們強大得多,地球表面以上的太空區域是通往太空的門戶、守衛國家主權的制高點,對於太空主導權的爭奪往往是國家級的太空战略,正日益受到各國重視。
圖源:unsplash
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都在不斷加碼和升級各自的太空战略。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表示,歐洲在太空領域擁有諸多優勢,但近年來錯失了一些战略轉折點,歐洲應強化“技術主權和競爭力”以打造太空战略。瑞銀報告認爲,“太空經濟與全球互聯網在世紀之交帶來巨大機會的情況類似”。
隨着馬斯克在太空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其企業級太空生態如何與國家战略協作共存成爲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在太空,沒有純粹的生意,必須考慮政治因素。
最後一個挑战則來自馬斯克自身的壽命。
馬斯克出生於1971年,今年52歲,到2050年時,馬斯克79歲。對於馬斯克來說,剩下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對於一個在少年階段就开始創業的天才來說,20多年時間足夠再創造出許多新的奇跡。
馬斯克提出的最夢幻計劃是,在2050年把100萬人送上火星,對此,即便馬斯克的粉絲們也難免將信將疑。
不過,馬斯克認爲自己有的是時間。人類壽命,一直都是他非常感興趣的話題。馬斯克認爲,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長壽問題,但是他卻不想這么做,因爲如果所有人都能活得很久,社會會變得懶惰、陳舊和僵化,人類不應該對抗衰老,死亡對人類意義重大。
爲此,馬斯克提出了可替代的解決方案——“數字化人腦”,腦機接口是馬斯克一直致力於研究的方向。他認爲,大腦數字化可以讓人類在死後思想得以延續。
雖然這聽上去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然而比起移民火星,“數字化人腦”說不定更容易一些。
至少對馬斯克來說,得先解決這個挑战,才更有可能目擊“火星神話”實現的那一天。
“他有一種狂熱掩蓋了他的笨拙,而這種笨拙又緊緊包裹住他的狂熱。”用《埃隆·馬斯克傳》裏這句話形容馬斯克也許最貼切不過——這個“狂熱的笨蛋”。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pexels unsplash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衆號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請加「星標」不錯過我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馬斯克是改變世界的人,還是“狂熱的笨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