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峰會臨近 各國氣候承諾行動執行得怎樣了?
1年前

  2023年,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再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國,西北的沙塵暴、西南的幹旱、華北的極端暴雨、華南的台風,都帶來了近年來少見的災害;在全球範圍內,加拿大的林火、美國和印度的旱澇交替、歐洲的高溫、地中海颶風帶來的重大人員傷亡等,也都造成令人震驚的後果。

  現實警示着人們,氣候變化的負面後果伴隨着氣溫的不斷升高在加劇。今年11月底,各國領導人將匯聚在阿聯酋迪拜,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人們寄希望於這次會議能取得更多成效,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創造更爲有利的條件,不僅要關注所設定的最終目標,更要爲實現目標找到可行的路徑和有效的推進方式。

  2015年12月12日,爲了應對日趨嚴峻的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TheParis Agreement),爲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今年的COP28大會上,各方將進行《巴黎協定》以來的首次全球盤點。

  9月8日,聯合國發布的盤點結果報告顯示了2015年巴黎峰會以來所取得的進展,並指出與2010年做出的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3.7-4.8攝氏度的預測相比,如今預計的升溫幅度爲2.4-2.6攝氏度,但仍遠超控溫在2攝氏度,並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這一目標。

  報告同時明確提出,各方需要以更高的雄心和更強的緊迫感全方位應對氣候變化。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在增加,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9年水平相比需要減少43%,到2035年則需要減少60%。

  在全球氣候大會即將召开之際,澎湃新聞《臨界點》對於全球一些主要國家的氣候承諾行動進行了梳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的時間和機會窗口正在迅速地縮小。

  美國

  距離美國恢復對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GCF)的捐款並新撥10億美元已過去6個月之久,包括美國在內的富裕國家迄今仍未兌現氣候資金承諾,發展中國家正在面臨一個事實:資金到位的速度遠遠追不上日益嚴峻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據英國媒體報道,今年10月21日,有關落實去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首次提出的“損失和損害基金”以幫助氣候脆弱國家重建家園的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和歐盟提議由世界銀行托管該基金。然而,77國集團主席奎斯塔(Pedro Luis Pedroso Cuesta)認爲,世界銀行的決策執行效力難以應對氣候危機。此外,如果該基金必須在世界銀行的法律結構中運作,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可能會受到限制。

  不單是資金運作方面的停滯不前,當前已籌得的資金數目仍舊不敷氣候脆弱國家的重建所需。據美國媒體10月6日報道,在德國波恩市舉行的捐助會議上,發達國家承諾提供93億美元來補充綠色氣候資金。不過,非政府組織認爲這些資金不足以幫助氣候脆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是少數幾個未提供新資金的發達國家之一。

  9年前,美國承諾向綠色氣候基金提供30億美元,但截至目前僅注入20億美元。美國總統拜登向發展中國家承諾的114億美元資金中,該國國會僅批准了10億美元。實際上,早在2009年於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屆締約方會議(COP15),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就曾承諾,截至2020年,將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用於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該目標在巴黎COP21上獲得重申並延長至2025年。據透露,目前該項資金援助的缺口高達每年170億美元。

  盡管富裕國家在氣候資金問題上一拖再拖,但化石燃料補貼仍在飆升。據全球監管組織Energy Policy Tracker預計,G20國家流向化石燃料的公共資金將達到創紀錄的1.4萬億美元,是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前的兩倍多。

  受制於國內社會矛盾和通貨膨脹,美國的化石燃料補貼難以取消。在美國,長期由共和黨把持的最高法院不斷爲富裕階層打开金錢政治洪流的閘門,日積月累的貧富兩極分化問題,爲高油價往往伴隨着總統民調支持率下降這一社會現象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有別於其他國家,美國的補貼主要是面向化石燃料公司的稅收減免,即通過向能源生產商提供信貸和費用扣除以降低生產成本。

  沙特阿拉伯

  迫於脫碳壓力,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在2021年啓動了一項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的全面行動以減少國內碳排放,其中包括到206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未來幾十年在中東種植500億棵樹,以及爲該地區啓動104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項目。

  然而,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23日報道,以沙特阿拉伯爲首的幾個國家極力阻止G20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呼籲。同期英國路透社報道稱,沙特阿拉伯等國反對G20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的提議。沙特阿美公司在2021年宣布,計劃到2027年將原油產量從每天1200萬桶提高到1300萬桶。據法新社透露,沙特阿美公司於2022年公布的利潤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611億美元。

  減少國內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此一來,沙特阿拉伯能夠騰出更多石油來銷往國外。對此,沙特阿拉伯企圖通過推行“循環碳經濟”計劃來解釋這種矛盾的合理性,該計劃設想繼續开採化石燃料,同時採用新技術來捕獲、儲存或出售碳排放物。同時,據媒體報道,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傳統化石能源國家認爲,即刻擰緊化石燃料的“水龍頭”是不現實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碳氫化合物將在未來幾十年裏繼續成爲全球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沙特阿拉伯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爲漫長的挑战,但國際能源署(IEA)於2021年5月發布報告稱,如果世界希望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各國政府和企業必須立即停止投資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未決的問題還有沙特阿拉伯推廣的“碳捕獲”技術——該技術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證實,且應用於大規模开採的成本過於高昂。

  “認爲基於化石燃料的开採和燃燒的經濟可以在任何有意義的意義上是‘循環’的想法是荒謬的,它起作用的唯一方法是依賴尚不存在的技術。”日內瓦研究院研究員馬修·阿徹(Matthew Arche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舉措......充滿了雄心勃勃而又模棱兩可的語言,幾乎沒有具體計劃,也沒有問責機制。”

  日本

  無獨有偶,日本的氣候解決方案同樣倍受質疑。據當地媒體報道,9月29日,日本主辦了第三屆國際燃料氨會議,會議聚焦供應鏈和航運業脫碳主題。這次會議是日本致力於氣候解決方案的跡象,但一些專家認爲該方案可能不符合亟須減少碳排放的世界時間表。

  與所有國家一致的是,日本迫切需要實現能源部門脫碳。目前日本計劃到2030年將煤炭的能源份額降至19%。政府和主要行業在會議上敘述了在可見未來大規模使用氨(一種由氮和氫組成的氣體)的愿景,即通過用氨代替化石燃料來減少燃煤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爲氨燃燒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且日本現有燃煤電廠的混燒設備無需進行重大改造。

  僅從技術上看,燃燒氨發電似乎是可行的。《日本時報》10月22日報道稱,日本最大電力公司JERA正在日本愛知縣碧南熱電站測試20:80的氨煤混燒比例。據悉,JERA的目標是逐步提高氨煤混燒比例,到2050年實現100%氨燃燒。

  不過,隨着政府和企業急於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氨燃料供應鏈,專家們开始質疑氨作爲日本脫碳解法的可行性。盡管氨在充分燃燒時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但化石燃料是生產氨的必備原料。

  對此,包括三井物產在內的多家日本電力公司正在探索氨的新型生產方式,即用化石燃料生產氨,同時通過CCS技術捕獲80%-90%的碳排放量。考慮到目前CCS技術價格昂貴且表現不佳,一些正在推進的合成氨項目專注於研發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氨的技術。不過,日本清潔燃料氨協會(CFAA)副祕書長加藤元一(Motoichi Kato)告訴媒體,目前日本進口的所有氨仍以傳統的生產方式制得,新型的氨生產技術尚未覆蓋全球。

  除了對氨生產程序會造成碳排放的擔憂之外,專家們還表示,生產如此大量的氨可能會污染空氣和水質。據《日本時報》報道,日本預計到2030年需要300萬噸氨,到2050年需要3000萬噸氨。日本獨立氣候政策智庫Climate Integrate發出警告,從大氣中固定氮來生產氨可能會進一步破壞全球氮循環的平衡。此外,氮增加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富營養化,以及空氣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韓國

  相較於上述國家,近年來韓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卻表現不佳。據氣候行動追蹤機構(Climate Action Tracker)在2023年7月17日更新的報告稱,韓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總體評級被列爲“嚴重不足”。進一步說,韓國的氣候政策和能源部門規劃仍然缺乏必要的速度和嚴格性,無法走上符合《巴黎協定》1.5°C溫度限制的道路。

  2022年韓國政府更迭後,該國氣候政策發生變化,偏離了政府之前設定的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新任總統尹錫悅公开表示該目標“過於昂貴”。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21日,韓國宣布下調2030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根據該計劃,韓國工業部門被要求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較2018年水平減少11.4%,而2021年底設定的減排目標爲14.5%。

  計劃稱,該調整導致的碳排放缺口將通過在海外加大減排力度以及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能源來彌補。然而,鑑於韓國曾在氣候承諾上出爾反爾,計劃宣稱的彌補途徑仍存疑。據氣候行動追蹤機構稱,2021年4月,韓國在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宣布會立即停止爲海外煤炭項目提供融資。短短一個月後,它就宣布了改造和批准相關項目的例外情況。

  另一方面,尹錫悅決定重振核電計劃,推翻了前任總統逐步淘汰核電的改革。據報道,韓國政府在2023年1月頒布了第十個電力計劃,旨在利用核能來實現國家脫碳。與到2030年將核能佔比限制在30%的最初目標相反,最新目標將核能使用比例提高到34.6%。

  2012年1月,韓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組合標准(RPS)。據國際能源署稱,該計劃旨在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並使其成爲有前途的市場競爭對手。爲此,最大的13家韓國電力公司被要求在2023年和2024年將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分別提高到14.5%和17%,2026年以後達到25%。但據韓聯社2023年1月13日報道,韓國政府將今明兩年的RPS目標分別下調至13%和13.5%,最終目標推遲到2030年以後實現。

  加拿大

  在氣候行動方面未能言出必行的國家還包括加拿大。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自1990年以來,該國已經制定了九項氣候計劃,但未能實現目標。

  即使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在2022年3月29日發布了一項全面的2030年減排計劃,列出了該國將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以期在本世紀末將氣候污染減少到比2005年水平低40%至45%,該計劃仍然存在諸多缺陷。

  例如,該計劃沒有提供足夠的資金來幫助汽車供應商按照政府的目標提高電動汽車銷量。其次,有批評認爲該目標是在不限制產量的情況下減少能源產業的氣候污染,這將要求化石燃料公司在碳捕獲技術等方面做出巨大改進。

  另外,4月24日一則報道稱,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加拿大政府和企業嚴重低估當前國內碳排放量。

  英國

  落後的氣候行動還可能影響其他國家在氣候治理領域的活躍度。據媒體9月20日報道,英國首相蘇納克或將淡化英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包括推遲原定於2030年生效的新汽油和柴油汽車銷售禁令,大幅削弱到2035年逐步淘汰燃氣鍋爐的計劃,以及不再更新針對房屋建築的能源效率法規。

  蘇納克稱,他仍然致力於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同時他也表示,英國可以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放慢進度,因爲英國“遠遠領先於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不過,考慮到2024年的全國大選,英國路透社則認爲,蘇納克泄露縮減綠色政策的消息,意在獲得受高通脹和經濟增長停滯困擾的選民的支持。

  英國是第一個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2050年“淨零”目標的國家,自1990年以來,隨着燃煤電廠的關閉和海上風電的興起,該國碳排放量下降了近50%。可是據媒體9月21日報道,英國政府的獨立氣候顧問表示,英國在實現其氣候目標方面仍有不足,淡化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其履行法律承諾的能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氣候峰會臨近 各國氣候承諾行動執行得怎樣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