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被排擠!3成2兒少被微歧視 身心疾病、性別氣質成主因
1年前
兒童福利聯盟今(2)日公布2023年「台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15.1%的兒少曾遭遇校園霸凌,明顯低於2021年21.1%的與2020年的36.3%,顯現校園反霸凌宣導產生成效,但「微歧視」成為新興議題,69.3%兒少認為校園微歧視的問題很嚴重、32.2%有被微歧視的經驗,其中身心疾病、性別的不一樣特質與性傾向成遭微歧視主因,兒少相當擔憂自己與他人「不一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盟在今年6月,針對國高中生遭微歧視與校園霸凌,以網路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8,512份問卷。微歧視指在日常生活或互動中,無意或無意識自然反應出對特定族群的排斥、貶低、否定、漠視等態度和言行,且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行為是對的。

兒盟調查顯示,微歧視恐成為校園霸凌隱性危機,69.3%兒少認為校園微歧視的問題很嚴重,74.1%的兒少擔心微歧視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除此之外,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兒少有被微歧視的經驗,等於平均每3個兒少就有1人被微歧視。

兒盟指出,校園霸凌事件往往伴隨著長時間的偏見與歧視,本次調查顯示台灣兒少平均有15.1%遭遇校園霸凌,若是被微歧視的兒少,被霸凌比例高達34.2%,與沒有被微歧視的兒少(6%)相比,差距更是超過5倍,也難怪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兒少認為微歧視會演變成霸凌事件。

進一步詢問兒少被微歧視的方式,發現最常遭遇的狀況是,「覺得跟大家格格不入」、「感覺到被忽略」皆佔6成左右,其次為「覺得被其他人貼標籤」佔34.3%,或是覺得「有人會刻意模仿我的言語跟行為」,佔29.4%,除此之外,這群被微歧視的兒少也覺得所處校園較不尊重多元。

深入探究造成兒少遭微歧視的可能因素,「不一樣」是主因,調查中發現有近近4成兒少自覺與大家有不一樣的特質,最常見的項目分別為外貌(62.2%)、家庭狀況(24.1%)、以及種族(21.6%),另外有近1成的兒少覺得自己的性傾向與性別氣質與他人不同;兒盟自編微歧視量表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身心疾病、性別氣質、性傾向特質遇到微歧視的狀況最嚴重。

以「身心障礙」、「身心疾病」的兒少而言,較多有「別人不想坐在我附近或跟我分同一組」被他人排拒在外的情境;而因「性別氣質」與「性傾向」被微歧視的兒少,相對其他特質有較多「我覺得我被其他人貼標籤」以及遭遇「有人會刻意模仿我的言語跟行為」,讓他們當眾覺得不堪。

調查顯示,這些遭微歧視的兒少,逾半不但得不到周遭支持甚至還受到他人負面回應,如被同學嘲笑(37.6%)、老師約談(18.3%)或被同學冷漠忽視(17.4%)。導致身心產生影響,覺得傷心與感到焦慮分別佔49.5%與40.6%佔比最高,甚至有3成以上兒少因此不想去學校、以及否定自己。

當孩子遭遇微歧視且得到負面回應時,近8成的兒少因此想改變或隱藏自己不一樣的特質,其中因家庭狀況、身心疾病與外貌受到微歧視的兒少,會更想隱藏與改變自己的特質。

近日教育部啟動「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法,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建議,增加預防的具體措施,如瑞典的敏感教育,提升對種族、性別不一樣特質之敏感度;韓國的修復式生活教育,學習學生衝突時如何調解並促進彼此對話,將正確處理學生衝突、預防霸凌策略融入校園生活,以避免霸凌創傷發生。

2023年兒盟再次攜手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推動「我有我的霸免權」反霸凌計畫,連續第2年以「襪!我們不一樣」為主題,從源頭預防霸凌,勇敢告別微歧視。今年度邀請到網紅鍾明軒擔任愛心大使,除了舉辦為期4天的《襪!我們不一樣:反霸凌「快閃」特展》外,也邀請民眾在日常用最簡單、最有趣的方式響應「11月反霸凌襪子月」,例如穿上2隻不一樣的襪子,拍下最有創意、最時尚的怪襪照,或者以雙手套上不一樣的襪子搭配喜歡的音樂隨著節拍盡情舞動,展現不一樣也很棒的態度,共同營造友善的環境,活動詳情請見官網。

家長最關心10大教育議題!毒品、霸凌入榜 將邀總統候選人座談

防《黑暗榮耀》!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法 教團批配套不足

師對生霸凌又一樁?東華大學遭控校園霸凌處置有違失

2成3高中生陷憂鬱 兒盟籲增加社會能力、專業輔導資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不一樣」被排擠!3成2兒少被微歧視 身心疾病、性別氣質成主因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