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季度“小陽春”、二季度“滑坡”之後,三季度在底部盤整修復。二級市場方面,作爲居住產業數字化服務平台的貝殼-W(02423),其經營現狀和後續發展,尤其引發外界關注。
11月8日,貝殼發布三季報。Q3,貝殼的收入爲178億元,同比增長1.2%;淨利潤爲11.7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爲21.6億元,均高於去年同期。
對於今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展望,考慮到近期房地產相關政策和措施的潛在影響,貝殼方面預計其淨收入總額將介於180億元至185億元,由2022年同季度上升約7.5%至10.5%。
超預期的業績表現,令機構紛紛看好。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將貝殼今年全年盈利預測上調14.9%,明年及2025年則輕微上調1%,評級“增持”。富瑞上調貝殼目標價至25美元,維持其評級爲“买入”。
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貝殼-W(02423)“买入”評級,考慮到利潤表現大超預期,上調盈利預測。
盡管機構一片唱好,但股民並不买單。業績出爐後,貝殼當天(11月9日)收報38.4港元,跌幅達2.54%,成交額爲1824.217萬港元。11月10日,貝殼跌勢不止,跌幅擴大至3.26%,收報37.15港元,成交額2182.97萬港元。
“一體三翼”战略穩了嗎?
在房地產經紀主業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貝殼提出了“一體兩翼”战略,將增長第二曲线轉向家裝家居業務。
今年7月份,貝殼再次宣布將企業战略升級爲“一體三翼”並對組織架構調整,組建經紀、家裝、惠居、貝好家四條事業线。
根據了解,所謂的“一體”指的是基本盤房產經紀業務,即二手房與新房交易,而“三翼”則指的是家裝家居業務、惠居、貝好家。
分業務表現來看,2023年第三季度,貝殼總交易額爲人民幣6552億元(898億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存量房總交易額爲人民幣4390億元(602億美元),同比下降2.2%;新房總交易額爲人民幣1921億元(263億美元),同比下降26.5%。貝殼表示,GMV的下降主要歸因於市場情緒疲軟,尤其是新房交易。可見老本行房產經紀業務仍處於頹勢。
事實上,貝殼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萎縮,是房地產行業的縮影。
202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一個“新常態”。根據統計局數據,2023年1-9月,住宅銷售面積下降6.3%,銷售額下降4.6%。全國百強房企的銷售數據更能說明情況:TOP100房地產公司在1-9月實現銷售操盤金額41567.4億元,同比下跌11%。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1%,第二季度下降2.4%,第三季度則下降32.1%。
而平台交易額除了市場需求外,主要還取決於活躍的門店及活躍經紀人數量。
截至2023年9月30日,貝殼門店數量爲43013家,較上年同期增加3.9%;活躍門店數量爲40903家,較上年同期增加3.0%。經紀人數量約爲42.9萬名,較上年同期增加6.6%;活躍經紀人數量約爲39.9萬名,較上年同期增加7.1%。活躍門店及經紀人明顯增加幅度要更大,說明房地產需求景氣有一定的復蘇。
另一方面,貝殼的新業務——家裝家居業務表現亮眼,總交易額
人民幣33億元(4億美元),同比增加65.6%;新興業務及其他的總交易額爲人民幣207億元(28億美元),同比下降16.0%。
發現,貝殼多元化收入來源,試圖尋找第二增長曲线的邏輯似乎正在步入正軌。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交易額還是收入上,家裝家居的佔比均較低,對業績不構成重大影響。簡言之,貝殼的“一體三翼”仍尚未實現。
此外,利潤率較低的家裝和家居業務還會拖累貝殼的盈利表現。今年第三季度,貝殼的經營利潤率爲5.1%,比去年同期的6.9%有所下降。這主要是由於家裝家居和租賃業務淨收入佔比增加所致,而這些業務的經營利潤率低於新房和二手房業務。
增長焦慮高懸
曾經貝殼依靠逆周期套利法則,逐步成爲房產中介服務平台龍頭。但是,隨着房地產寒冬如期而至,貝殼的未來在哪裏呢?逆周期成功學能否再次復制呢?
認爲,貝殼的逆周期成功學難復制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公司已經主動瘦身,自2021年3月以來,公司在在削減成本上動作頻頻,關閉低效門店、削減活躍經紀人。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增長信號未明。
2023年以來新房整體處於弱復蘇階段,市場熱度分化明顯。1-9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約是2015年的水平,銷售金額約是2017年的水平。10月份,二手房轉弱,成交面積環比降幅擴大,同比增幅收窄。18個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爲184.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5%,同比上漲14.2%,同比增幅較上周縮小了3.9個百分點。
展望2024年,政策來看,力度上認房不認貸已普遍執行,四限政策的打开已蔓延至核心二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各類限制性政策的取消是大勢所趨。但券商似乎對市場並不十分樂觀:華泰證券認爲2024年銷售走勢或前低後高,投資預計小幅負增長。开源證券則預計行業供需雙向收縮,總量指標處於築底階段。
房地產市場總體需求不振的情況下,要從結構入手。然而,在衆多高能級市場,貝殼的佔有率已經接近天花板:以鏈家在北京二手房市場的佔有率爲例,自2016年後就沒有明顯增長。若要瞄准低线城市,貝殼的傭金則成爲另一大阻礙。目前,貝殼的抽傭率已經來到3%。這對價格更敏感的小城用戶可能並沒有太多吸引力。
當然,貝殼的家裝家居業務如今成爲財報中的想象力。
宏觀來看,家裝行業仍處於藍海賽道。據貝殼研究院測算,2022-2030年期間我國住房裝修總需求每年在30-50億平米之間;據社科院統計數據,家裝家居市場總體規模在2025年達到5萬億元左右,在2030年達到7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率超過6%。
不過,家裝行業並非沒有房企巨頭試水。相反,是諸多巨頭鎩羽而歸。前有2015年萬科聯合鏈家推出“萬鏈”,後有巨頭們紛紛成立“鳳凰家裝”、“塘鵝”等自營家裝品牌。不過,其中大部分動作在高調“官宣”後便再無聲息。一衆房企從高調進軍到銷聲匿跡的轉變,也說明家裝市場並非一塊好啃的骨頭。
究其原因,一是家裝業務的利潤率不如房地產業務,二是家裝業務環節復雜、直接面向消費者,且缺乏行業統一評價標准,管理不善、過度營銷等問題均導致行業亂象叢生。
更爲重要的是,裝修與买房一樣,深受上遊房地產業的繁榮程度影響。此外,二手房、二手車都是標准化產品,但裝修則是非標准化服務,更加需要用戶的信任與口碑。從二手房交易進軍家裝市場,明面上是順理成章,但究竟有多少流量可以順利轉化呢?
綜上,貝殼超預期的三季報業績,得到了機構的青眼,卻沒有俘獲投資者歡心,或許原因與懸在其頭頂上的疑問有關:未來增長在哪裏?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房產經紀新故事難續 家裝能否救得了貝殼-W(02423)?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0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