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國民黨只有「硬起來」才有逆轉勝的可能!
1年前
名家論壇》韋安/國民黨只有「硬起來」才有逆轉勝的可能!
柯文哲除了千真萬確地流露出「瞧不起國民黨」,對藍白合可有一絲誠懇和善意嗎?柯心中「合」,恐怕就是無論如何,他都要當「正」的。還嫌棄,不要你來當「副」的,以此賭一把完成自己總統夢。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題是,從品性到政治素養,柯都「全身帶病」,根本經不起未來2個月真正選戰的檢驗。柯攻擊火力強,但耐打度極低。提名陸配當不分區很有膽識,但卻說沒見本人,馬上有圖為證被抓包有見過。以後多出幾次這種靠話術無法辯駁的「包」,現在的支持者,尤其是年輕族群很容易離他而去。在強壓力下,失控自爆打敗自己的風險,遠高於對他的贏面。
「膽小的,鬥不過膽大的」,國民黨要有靠自己,力拼到底也能贏的決心,「有柯也好,無柯也行」的霸氣。藍白合還有水到渠成,在自然且合情合理條件下成局的可能。
否則,膽小、退讓、將就、妥協,回歸採用不含政黨實力的「全民調」,絕無好結局。若柯贏當正的,但他最後毫無機會打敗賴清德。白忙一場。
若柯輸了,他也會不服氣。利用國民黨製造出來的「沒柯就贏不了」氛圍,找理由繼續獨立參選,搞「棄保」遊戲。那時反而靠著藍白合過程累積的「能量」,讓更多藍營人士跟著他起舞「棄藍保白」。
6月底,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柯文哲支持度贏侯友宜11趴多。當時,藍營有人呼籲「棄侯保柯」。
11月初,柯文哲狂言妄語、演得過頭,讓藍白合卡關,泛藍和中間選民開始自動「棄柯保侯」。11月1日至3日美麗島追蹤民調第66波,在三腳督的情況下,賴清德支持度37.7%、侯友宜27.6%、柯文哲18.5%。侯已大贏柯9.1%,就算藍白合破局,國民黨三腳督也有獨立勝選的機會。
結果,最近又有藍營大佬,順著柯的意志,呼籲「全民調」來促成藍白合。而藍白合已進入政黨協商階段,藍白陣營最早所提的「民主初選」和「全民調」方案,早已成為過去式。若又重新回到「全民調」,無疑是委曲求全和妥協。
名律師陳長文,還投書媒體,揚言若朱侯金不接受「全民調」,就要公開表態呼籲「棄侯保柯」。7月23日,侯友宜在藍營「全代會」被正式提名當天,陳長文也投書,呼籲成立「政黨輪替大聯盟」,建議當時民調第三的侯友宜,不要選到底,應該禮讓柯郭代表在野力量來選。
同樣是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6月柯大贏侯,有人要「棄侯」。現在侯反超贏柯了,還是有人逼他就範,仍然要「棄侯」。這有多麼雙標、瞧不起和欺負「老實人」?有公義和道義嗎?
說什麼「全民調」國民黨黨內初選行之有年,所以現在藍白合也可比照辦理。
可是,柯文哲是「黨內」和國民黨黨員嗎?國民黨初選「全民調」,採全市話調查,有含柯堅持要的手機調查嗎?
2016總統立委大選,柯四處幫綠營候選人站台,造成藍營大敗,和國民黨來台後第一次「亡黨危機」。
現在又怕柯不合,藍白不合就贏不了,呼籲以「全民調」求柯繼續合。這顆「震撼彈」把國民黨震的四分五裂,原本有起色的選情和士氣打到谷底。
其實這種大動作,讓多數選民覺得,藍營連柯文哲都在怕,委曲求全重提「全民調」求和,無柯就贏不了,沒有靠自己贏的信心。也會讓台灣人,對國民黨失去信心和熱情。
其實,對柯文哲這樣,信奉毛澤東謀略的「半吊子弟子」,應該以毛之謀略應對,「放棄幻想、只有鬥爭」。硬碰硬,他才會實實在在跟你合。順著他意,柯會玩弄花樣,把國民黨搞得雞犬不寧,甚至「抄家滅門」。目前,鋪天蓋地挺「柯批藍」,「文革式」的輿論和聲音,可以問問柯,到底是哪來的?與他也沒有協作和默契?
柯文哲說對藍白合,不到最後1秒不會放棄,「不能合也要和」,總統不合立委也可繼續合。只不過是要「拿根吸管」,把國民黨的養分「吸飽吸滿」到最後一刻。
時間不多了,國民黨應該當機立斷,盡快對藍白合做個了結,要合就合,不合算了。不要再給柯文哲上下其手,分化瓦解和戲弄藍營,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機會。
不跟柯玩「全民調」,才是硬起來不怕他。表現出靠自己也能贏的信心,選民才會自發選擇棄誰保誰,重拾信心來支持國民黨。國民黨只有「硬起來」靠自己,自立自強不幻想,2024才有更大贏的機會,和最後逆轉勝的可能。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更多「2024大選」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黃創夏/富貴靠人幫的國民黨嘴臉
名家論壇》韋安/侯柯民調誰強?柯文哲「秋蟬」行動徹底打敗自己
名家論壇》陳衝/市長要減重
名家論壇》鈕則勳/藍白破局後 只有這情況可威脅賴清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家論壇》韋安/國民黨只有「硬起來」才有逆轉勝的可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