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魏齊】當地時間11月10日,美國空軍的下一代轟炸機B-21完成首飛。公开的視頻和圖像顯示了該機大量細節。制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稱該機是“美國第一種六代飛機”,而美國空軍宣稱要用該機進行“穿透式打擊”。中國軍事專家認爲,B-21轟炸機穿透式打擊的概念值得關注。
B-21邁出關鍵一步
據美國《空軍與太空部隊雜志》網站10日報道,第一架B-21“突襲者”轟炸機於11月10日從加州帕姆代爾的空軍42工廠起飛,飛行90分鐘後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安全降落。此次飛行實現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美國空軍關於新型隱形轟炸機將於2023年年底前試飛的承諾,並爲美空軍籤發該轟炸機初始生產合同掃清道路。飛行的持續時間表明,這次飛行可能不僅是一次飛往愛德華茲基地的飛行,並且可能已經進行了更多測試,以評估飛行品質。航班跟蹤網站顯示,這架飛機當時在帕姆代爾和愛德華茲之間“徘徊飛行”,轉了很多圈。
TheAviationist網站報道稱,這次首飛延續了1989年7月17日B-2首飛的足跡,B-2從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位於帕姆代爾42號工廠的跑道起飛,並在112分鐘後着陸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隨後在第420飛行測試中隊進行开發測試。該中隊於2019年重新啓動,將規劃、實施、分析B-21的所有飛行和地面測試,並得出最終報告。
《空軍與太空部隊雜志》稱,第一批投入使用的B-21將駐扎在南達科他州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而維護工作將在俄克拉荷馬州廷克空軍基地進行。目前正在生產6架測試飛機。測試飛機和未來的批量生產型在同一條生產线上制造,使用的工具、流程和技術人員將用於批量生產。美空軍此前表示,B-21測試機一旦適航就將成爲“可用資產”,並且在开發和作战測試完成後,測試機將轉換爲作战配置。報道稱,B-21最初稱爲“遠程打擊轟炸機”,合同於2015年籤訂,按現價計算,預計每架飛機的成本約爲7億美元。B-21於2016年被正式命名爲“突襲者”,以紀念二战中首次對日本進行空襲的杜立特。
“福克斯商業”網站稱,B-21是30多年來美國第一架新型轟炸機,該計劃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已被保密。B-21擁有無與倫比的航程、隱形性和生存能力,能夠攜帶和投放常規彈藥和核彈藥。美國空軍表示,B-21預計將大大提升美國空中力量,能夠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該轟炸機於去年12月首次亮相時,制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表示,最新型核隱形轟炸機的下线是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飛機。從長遠來看,空軍計劃購买一支新型轟炸機機隊。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托馬斯·A·布西埃將軍此前將B-21稱爲“轟炸機機隊未來的支柱”,並補充說,軍事部門將至少擁有100架“突襲者”。
首飛畫面被曝光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空軍事先並未公开這次首飛的時間,但大量攝影者和軍事愛好者似乎已經事先獲知了首飛消息,因此B-21大量的視頻和高清圖片出現在網絡上,一些細節也是首次被觀察到。美國“動力”網站“战區”欄目根據圖片和視頻進行分析的文章稱,首飛的B-21拖了一條很長的“電线”,它是初始飛行測試的正常裝置,是一個收集大氣數據的“拖錐”,用於在不受飛機幹擾的氣流中測量靜壓。該傳感器是對安裝在飛機左前下方的大氣數據測量探頭的補充。除了共形安裝在飛機機身的標准傳感器和內部的專用測試設備之外,這些都是爲B-21初始飛行測試活動收集精確數據的關鍵儀器。
而B-21中央機身兩側奇怪的“角”是輔助進氣門。報道稱,有人猜測它們是附加的大氣數據傳感器甚至雷達反射器的位置,但事實並非如此。B-21的保形進氣道是該項目已知最奇特的特點之一,這也是开發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战。因爲進氣道是隱形飛機最關鍵的屬性之一,它需要分離附面層空氣,還要採用蛇形進氣道以遮蔽反射雷達波的發動機風扇葉片,同時還得獲得足夠的空氣流量。此外,進氣道在巡航時可能不是問題,但在發動機處於高功率狀態,或者起降階段導致迎角增加時可能會使得進氣成爲一個大問題。
B-2通過蛇形進氣道爲埋在B-2內機翼深處的發動機提供氣流。在起飛和着陸過程中獲得足夠的空氣是通過“蝴蝶”或勺狀輔助進氣門來實現的。而B-21通過相對較大的三角形輔助進氣門完成了同樣的任務,爲B-21的發動機提供了額外空氣。這些三角形門從主進氣口向後垂直打开,使得B-21在地面滑行以及起飛和降落時呈現出獨特的“角”或惡魔般的外觀。
文章稱,B-21巨大的“鴨嘴”前緣和機頭非常明顯,主要用於提高雷達隱身特性。考慮到它可能比大多數其他飛機飛得更高,並且地面防空系統可能是它要躲避的最重要威脅,因此這一特點十分關鍵。
它的主武器艙比B-2小得多,其有效載荷能力可能還不到B-2的一半。B-21可能會攜帶一枚,而不是像B-2那樣攜帶兩枚大型鑽地彈(MOP)。對於MOP來說,B-21的武器艙可能太小,因此不排除由一種新型、更小的鑽地武器取代。與B-2相比,該彈艙可能會更加“智能”,並且更容易針對不同武器進行重新配置,利用飛機的开放式架構系統,更輕松地集成新武器、誘餌和空射無人機。另外,不排除B-21可能使用了較小的副武器艙,因爲在主武器艙旁邊有“某種明確的艙口”。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並搭載新武器,其中包括用於自衛的先進空對空導彈和用於進入嚴密設防地區投放的“防區內攻擊武器” (SiAW)。
此外,B-21的身材比B-2更小,據估計B-21的翼展爲135至155英尺,而B-2的翼展爲172英尺。目前仍然無法完全確定B-21採用兩台還是4台發動機,盡管外界更加傾向於採用兩台發動機。
可生存的“穿透性打擊”?
美國空軍發言人安·斯特凡內克表示,對B-21的飛行測試是提供“可生存、遠程、穿透性打擊能力,以阻止針對美國、盟國和夥伴的侵略和战略攻擊”的行動中關鍵一步。
中國軍事專家認爲,美空軍發言人所說的“可生存、遠程和穿透性打擊”,體現了美國空軍對B-21轟炸機寄予的期望。可生存,也就是爲了在強對抗環境下,能夠生存下來,實現有效突防。這依賴於B-21的高隱身和電子战系統。遠程則賦予該機在遠離战區的機場起飛的能力。一方面提高在機場的生存能力,防止被對手輕易端掉老窩。同時提高該機運用的靈活性,選擇不同的方向對目標進行打擊。美國軍方曾聲稱,該機不需要在战區起飛。專家認爲,B-21如果從關島起飛,應該具備不經空中加油抵達亞洲大陸的能力。如果從美國本土起飛,雖然更加安全,但抵達西太平洋地區,需要多次空中加油。
專家表示,該機“穿透性打擊”的作战方式尤其值得關注。所謂穿透性打擊,就是要突破對方的战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攔截後,進入對方縱深,對目標實施打擊。“穿透式打擊”的能力,實際上是美國轟炸機一直強調的能力。在遠程空射巡航導彈、防區外發射導彈大規模裝備的當下,美國仍然重視穿透性打擊,是因爲這種打擊方式能夠最大限度體現出大載彈量的優勢和高強度作战對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的要求。專家稱,如果是在對方战鬥機或地空導彈攔截线外發射巡航導彈、防區外發射武器、空射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確實能對對方的目標進行“點穴”打擊,消滅重要節點,是一種必須具備的手段。但由於上述遠程彈藥價格通常比較昂貴,即便是美國這樣的大國也無法支撐長期高強度、大量使用,特別是在和大國作战時。而且如果從對方战鬥機攔截线外發射巡航導彈,完全可以使用更爲經濟的平台發射,而非價格高昂的轟炸機。甚至在特定場景下,這種方式完全不能發揮出轟炸機的優勢。俄烏衝突中,俄羅斯的战略轟炸機在俄羅斯或白俄羅斯領空向烏克蘭發射巡航導彈,這時一架價格高昂的轟炸機發揮的作用,和幾輛“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發射車的作用沒有本質區別。而要發揮出轟炸機載彈量大、突防能力強的作用,就是要深入縱深,使用精確制導炸彈或防區內攻擊武器,進行“精確式地毯轟炸”。這也是B-2之前在阿富汗战爭等衝突中的主要運用模式。
不過專家認爲,對於美國來說,打阿富汗、伊拉克這樣的國家,B-2可以輕易實現穿透性打擊,因爲對方本就沒有什么防空系統。但B-21在面對擁有完善防空系統、特別是比較完備的反隱身作战體系時,就很難進行穿透式打擊。B-21進行穿透式打擊,“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進攻與防御、隱身反隱身的對抗是一個動態的對抗。誰首先在對方的體系上打开缺口、肢解體系,誰就能獲得優勢。所以對於一支空軍而言,既要建設好防的體系,又要具備對等攻擊的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能夠進行“穿透式打擊”?美B-21轟炸機首飛,大量技術細節曝光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