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無界之涯」展法荷等12國文物!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
11個月前
故宮「無界之涯」展法荷等12國文物!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16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磅礡登場,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2月18日。展覽從大海出發的敘事脈絡,集結故宮、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共同呈現16世紀經由海上航行所展開的匯聚與交流的故事。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故宮日前舉行特展開幕式,行政院長陳建仁致詞時表示,這次展覽結合故宮豐富典藏,同時借重海內外共12家館所鼎力出借珍貴藏品,尤其從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大阪遠渡重洋到台灣與大家見面的珍寶,可說是故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所達成的國際文化交流具體成果之一;透過展覽內容,包括瓷器、繪畫、古籍、地圖等文物,述說著16世紀的人們在無邊無際大海上的活動、探索與交流,以及大航海時代是如何帶動著世界經濟與文化交融的巨大變化。
陳建仁說,故宮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向來是國內外旅客來台必訪的景點之一。故宮北部院區現有建築與設施均已陳舊,正館展覽空間現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因此行政院投入超過100億元,推動「新故宮計畫」,提升故宮參觀品質、觀光量能以及拓展文化外交。今年7月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也已上樑,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裏程碑,明年6月竣工後,所有行政人力將集中於山下的行政園區,全力推動整建具現代化博物館規格的第二展覽館(圖書文獻大樓)。
陳建仁表示,明年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安平開始建築堡壘、發展市鎮滿400年,從這次故宮特展的豐富文物可看出,早在16世紀台灣參與當時全球互動的身影,以及與世界各地的人們頻繁的交流接觸。我們可以感受當時人們往來於海上的足跡,也能找尋臺灣在當時海權時代的地位與角色,並更能從中汲取經驗與智慧,得以繼續面向世界,迎接未來的挑戰。
故宮院長蕭宗煌指出,16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也是一個被歷史學家稱作「發現時代」、「探索時代」,或是「海權時代」的階段。就時空概念而言,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16世紀的變動對人們的衝擊,相對於現在,都是快速且巨大的,當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作為海上強權,積極尋找航向東方亞洲的路線,不僅突破陸地的阻隔,也穿越東、西方人群往來的界限。
總策展人、故宮副院長余佩瑾為展覽引言時表示,此次展覽透過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三大海上探險船隊的航行路線,串連起歐洲、美洲與亞洲三大洲之間「大交換」時代的物件。與此同時,身處同一時代下,被海洋四面圍繞的台灣,也透過考古出土的實物,逐漸展現身影,讓世人看到台灣的關鍵角色與重要定位。
故宮表示,本展除了展出重要海洋文獻明代張燮《東西洋考》、約1560年代〈海圖〉、明代仇英〈水仙蠟梅圖〉、明末清初〈安平壺〉等珍貴院藏品,也向國內外其他館所商借78組件文物,豐富展覽多元面貌。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明萬曆年間〈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盤心「天下一」的字銘,具有天下定於一個方向的含意,周圍環繞北鬥九星、天幹地支、易經卦象等字銘,盤面飾有帆船、海魚、波濤、山脈與星座圖案,可視為海上航行的備用羅盤。
荷蘭國家博物館藏〈青花翼龍形軍持〉,「軍持」為梵語音譯的淨瓶,明清時期多為外銷出口東南亞的貿易商品,器身作曲線昂首龍形,左右肩繪有翼龍展開的雙翅,氣勢非凡;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明代天啟年間〈五彩網眼魚藻紋盤〉,盤面滿佈青花網眼,盤中彩繪魚兒、水草交錯排列,為觀者帶來魚兒深陷網中或逃出魚網的想像空間。
「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特展即日起至明年2月18日,於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105、107陳列室,透過展出的輿圖、羅盤、銀幣、沈船出水的貿易瓷,以及故宮典藏書畫、文獻等不同材質、不同領域的展件,訴說一個藝術、知識與文化多元交會的世界新貌,展現16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的豐富內涵。
響應台灣文化日!故宮17日免費參觀 北院展台圖籍、南院琵琶演奏
候選國寶曝光!故宮北院展審議中古物 邀民眾見證「國寶進行式」
迎接白晝之夜與國慶連假!故宮延長開館 推出夜宿活動、戶外表演
睽違3年故宮北院重返百萬人潮!幸運兒來自日本:想看到翠玉白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故宮「無界之涯」展法荷等12國文物!回首16世紀大航海時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