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2017年7月,商湯科技完成了4.1億美金的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AI)企業單輪融資之最。4年多過去,2021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作爲亞洲最大的AI軟件公司,同時擁有業內最頂尖的科學家團隊,商湯科技成功將技術落地,其大規模產業化,也引領着人工智能領域的工業革命。
不可否認,無論是算法還是算力,商湯科技在同行業都位列前茅,並且有自研的人工智能專用芯片。但如何在高額研發投入與連續虧損的背景下展現出持續的成長能力,如何將抽象的技術轉化爲實際生產力和經濟價值,如何應對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復雜監管環境帶來的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商湯能否講好商業化故事”依然備受市場爭議。但不論是鮮花着錦還是烈火烹油,屬於商湯的故事都才剛开始。
“優等生”的商湯科技
以計算機視覺技術(CV)起家的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商湯科技的起步,非常具有“優等生”特色:成績優異,包攬大獎。
2014年,湯曉鷗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發布了名爲DeepID的人臉識別算法,准確率高達98.52%,大幅超過了人眼識別能力(97.53%),突破了工業應用標准,港中大的多媒體實驗室也由此被稱爲“計算機視覺界的黃埔軍校”。同年,湯曉鷗創立商湯科技,开始把研究成果轉化爲商業應用的道路。
隨後幾年內,公司繼續深耕AI技術,尤其是CV技術,在ImageNet2015國際計算機視覺挑战賽中,獲得檢測數量、檢測准確率冠軍,在ImageNet2016中,獲得物體檢測、視頻物體檢測和場景分析三項冠軍,技術實力與技術成果豐厚。
實際上,商湯之所以能以“優等生”的身份爲人們所知,就在於其背後“優等生”的團隊。商湯科技創始團隊爲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而商湯科技成立後的最初兩年裏,人工智能領域中最頂尖的華人科學家幾乎都集中在了商湯科技的辦公室裏,數量一度超過了150人。
目前,公司的核心團隊成員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博士、碩士等;另一部分則是來自微軟、谷歌、聯想、百度等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公司核心團隊既具備深厚的科研技術實力,又具備豐富的商業化應用能力,爲公司的業務拓展與商業變現打下堅實基礎。
當然,只停留在實驗室的優異成果是不足以支撐商湯科技至今天的,而從實驗室成果變成實際應用,第一個需要面對的困難就是規模。實驗室、比賽是短時間、局部環境,而一旦要商業應用,將可能是全天候、多場景,這對人才儲備、算力基礎、算法迭代更新都是巨大的挑战。
爲了加快發展,商湯科技开始融資。據此次招股書披露,商湯科技在上市前一共完成了12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高達52億美元。 回顧商湯融資歷程,也可以看出各大投資者對商湯發展的期待,高通創投、阿裏巴巴、淡馬錫、中金公司、厚樸基金、銀湖投資等衆多明星投資者都對公司進行了投資。
在融資的同時,商湯科技也不斷通過投資的方式輔助布局垂直行業,全面促成 Al 技術的商業應用落地。經歷了技術沉澱之後,公司开始通過布局垂直行業來實現 Al 技術的商業化,一方面,公司自身探索布局了多種 Al 應用領域,另一方面,公司也通過一定的投資方式輔助布局細分行業。
從投資歷程看,公司的投資布局集中在2018 年和 2019年。從公开投資布局來看,公司目前已投資的領域包括房地產服務、醫療健康、汽車交通、智能機器人、文化娛樂等,公司正加速推進 AI 技術與產業的融合,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爲核心,賦能各傳統產業。
事實上,商湯的投資恰集中於人工智能剛進入產業化的初期,彼時,行業內更多看到的是AI技術在解決駕駛、交通管理、人臉識別等局部領域的市場潛能。但憑借對原創技術的堅持和理解,商湯擁有了更長遠的視野,因此才能以一個宏大目標“讓AI賦能百業”。
在這一使命下, 商湯科技推出了以SenseCore AI大裝置爲核心的基礎平台,並致力於通過創新的AI技術打造以AI作爲新的生產力工具和交互工具的“兩個工具”。 終於,商湯科技以AI大裝置作爲基石,支撐底層技術研發,同時抓住生產力和交互這兩大核心場景,將AI能力延伸至各行各業,覆蓋城市管理、企業服務和個人生活的衆多領域和場景,成爲一家可以賦能產業發展的硬科技公司。
商湯發展正當時
在全面布局下,商湯科技逐漸建立起獨特的優勢,並從一衆人工智能企業中脫穎而出,展現出其極具潛力的商業價值。
總體來看,商湯科技自2018年以來營收連年增長,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爲18.534億元、30.266億元、34.462億元。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營收達16.518億元,同比增長91.8%。
與此同時,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虧損淨額分別爲34.327億元、49.677億元、121.583億元及37.129億元。虧損淨額主要源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目前,“虧損”問題是AI行業依然普遍面臨的問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祕書長安暉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人工智能產業尚處於起步期,技術還不夠成熟,用戶接受度低、市場規模小、運營成本高,人工智能企業盈利困難。而這也幾乎是所有處於產業起步期的企業都會面臨的。
另一方面,爲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大額度的研發投入是企業虧損原因之一。近年半裏,商湯科技投入近70億元,甚至一度相當於其他三小龍(曠視、依圖、雲從)的研發費用之和。2021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已經甚至已經超過了營收。
消除了管理層認爲不能反映其經營表現的項目的影響後,其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別爲2.205億元、10.371億元、8.784億元及7.262億元。商湯科技毛利率則由2018年的56.5%、2019年的56.8%增至2020年的70.6%,並由2020年上半年的72.1%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73.0%。
從商業化落地來看,目前,商湯的業務已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每個板塊還覆蓋各種細分行業和場景。其中,商湯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支持人工智能模型的工業級量產。
具體來看,SenseCore是商湯業務可持續拓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商湯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因爲SenseCore平台,商湯在各個賽道裏布局業務的人員需求都遠比其他企業更少,同時可以獲得更多的創新技術成果,並且把這些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快速進行商業化。
在智慧商業方面,商湯與企業合作構建企業管理運營系統“商湯方舟企業开放平台”,使其工作流程數字化和自動化,目前已經在約6000個客戶站點部署。比如,中國一汽集團在應用企業方舟後,能夠在6-12秒內自動檢測金屬零件中的超過34種缺陷,檢測率超過99%,而且能夠高穩定性地全天候運行,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智慧城市方面,商湯方舟城市开放平台上包含14000多個人工智能模型,可與城市的IT基礎設施無縫結合,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效率、便利性。截至2021年6月30日,城市方舟已經在國內外119個城市部署。
在智慧生活方面,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SenseME和SenseMARS軟件平台已累計支持了超過4.5億部手機及超過200個手機應用程序,包括5個月度活躍用戶數超5億的手機應用程序;SenseCare軟件平台提供多種人工智能工具,賦能診斷、治療及康復等醫療服務,並且已有五個SenseCare模塊取得三項國家藥監局認證及兩個CE認證。
在智能汽車方面,智能汽車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爲兩大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智能座艙爲例,2019年,商湯與全球汽車座艙電子科技領軍企業偉世通合作,助力打造智能座艙,目前已與多家 Tier1達成合作,超過 10家國內和國際的 OEM廠商定點商湯作爲車載視覺技術提供方。成果方面,威馬 EX5等車型已落地商湯“智能車艙”技術,實現駕駛員身份識別等。
可以看見,商湯的多條業務线已經开始並行發展。根據沙利文的行業報告,基於2020年的收入水平,商湯已成爲亞洲最大的AI軟件公司。
商湯科技,仍待技術檢驗
雖然商湯科技算是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开始,但如何在高額研發投入與連續虧損的背景下展現出持續的成長能力,如何將抽象的技術轉化爲實際生產力和經濟價值,如何應對地緣政治因素以及復雜監管環境帶來的影響,依然有待關注——“商湯能否講好商業化故事”依然備受市場爭議。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縱有千般好,但持續虧損不盈利,始終是人工智能行業的核心痛點。更進一步來看,始終不盈利的根本原因還在於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還停留在智能不智的層面。李开復在《AI未來》中談到,今天AI不再需要諾貝爾級別的創新,而是將現有技術產品化,商業化,創造出真正的價值。
但由於部分人工智能企業及媒體傳播的誇大,導致了人工智能仍然青澀的能力在某些領域存在被誇大的情況。並且,當前的人工智能高度依賴數據,但數據積累、共享和應用的生態仍然比較初級,這直接阻礙着人工智能部分應用的實現。此外,人工智能作爲一種新的技術,在市場的應用無疑需要長期與實體世界和商業社會進行磨合,避免意外的情況發生。
更直觀的看待,當前的人工智能更像是人工。市場對人工智能寄予過高的期望,而實際的產品體驗卻往往欠佳。人們對人工智能能力、易用性、可靠性、體驗等方面的要求都給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更多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能夠真正商業化處理的還只是對數據或者信息的歸類、識別,以及一些簡單特定問題的機器回復。比如,以交通事故來說,在全程監控的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人工智能需要的是能夠讀懂交通的判定法規,依據其全程錄制的行車與道路情況作出識別,並依據交通法規作出判定,這樣的人工智能才是人工智能應該有的樣子。
再比如,在线人工智能客服就是很多人都面臨的一個尷尬問題。雖然各種在线平台都推出了人工智能的客戶,但是這個人工智能客服更直觀的理解是標准化問題的程序主動回復,跟人工智能似乎沒有什么關系,超出標准化的問題,人工智能就不再智能,而需要人工。
無疑,商業化需要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並通過市場進行規模化變現,這關系到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易用性、可用性、成本、可復制性以及所產生的客戶價值。但至今,商業化、產業化的速度、範圍和滲透率仍然存在一定的“實驗室和商業社會的鴻溝”。
“實驗室和商業社會的鴻溝”是商湯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商湯如今依然受到掣肘的原因所在。這意味着,商湯仍需要從早期普遍強調技術優勢,過渡到更加注重產品化、更加融合生態、更加解決實際問題的商業化發展階段。
此外,商湯科技的發展還面臨客戶集中的風險。商湯科技AI軟件平台可跨行業商業化,主要應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領域。四大業務中,智慧城市業務收入佔比是最高的,2018年-2021年中收入佔比分別爲28.6%、41.9%、39.7%、47.6%,這些收入都依賴於政府部門的採購與支出,屬於To G業務。
商湯在IPO前提交的文件也揭示了其對政府的依賴程度。2020年,包括人臉識別和預測性治安管理在內的智慧城市業務貢獻了該公司40%的收入。五個最大的客戶貢獻了其34億元人民幣(合5.25億美元)收入的近三分之一。這些客戶基本上都是商湯所稱的服務於城市管理者的“系統集成商”。
同時,中國及其他國家有關隱私及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普遍復雜且不斷演變,公司面臨法律監管的風險。公司的業務高度依賴數據的搜集與分析,一旦未能及時遵守網絡安全及數據隱私規定或根本無法遵守,可能會使公司無法使用若於網絡產品或服務,並使公司受到政府執法行動和調查。
歸根到底,商湯和諸多的風口上的科技企業一樣,站在風口獲得了資本與市場的青睞,但最終能走多遠還是決定於商湯。當商湯能夠真正讓人工智能具有智能的能力時,商湯或許也將帶着其人工智能的產品,真正成爲“興兵伐夏,开創商朝”的“商湯”王朝。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陳根:商湯科技,仍待商業檢驗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