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2023,“小年”不“小”
——國際十大體育新聞解讀
新華社記者王恆志、王沁鷗
沒有奧運會、沒有男足世界杯,2023年可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小年”。但歲末回望時我們卻發現,此“小年”並不“小”——老而彌堅的傳奇和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次次刷新紀錄、創造歷史,奧運會、亞運會也在這個年份裏开啓新篇章。下面,我們就從新華社體育部評選出的2023年國際十大體育新聞入手,看一看這一年國際體壇的那些重磅事件。
這是充滿“第一次”的一年。在歐洲,英超球隊曼城第一次捧起“大耳朵杯”;在美國,“小球會”丹佛掘金隊奪得自己隊史上的首個NBA總冠軍;在亞洲,首次由多個國家聯合舉辦的籃球世界杯上也產生了“新王”,幾乎沒有一线大牌球星的德國隊八战全勝、一“黑”到底,成爲第七支奪得世界杯冠軍的球隊;在大洋洲,首次由兩個東道主聯合承辦的女足世界杯不僅留下諸多紀錄,還見證了西班牙隊的首次登頂。
作爲曾被無數球迷視爲“土豪”和“金元足球”代表的球隊,曼城用了整整15年,終於在歐冠賽場上證明了自己。曼城的成功更在於其堅持不懈的長期主義,他們始終舍得花錢,也慢慢學會了花錢,還愿意在青訓上花錢,或許這也算他山之石。至於女足,西班牙、英格蘭等歐洲球隊的崛起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畢竟這些擁有深厚足球底蕴的國家都开始重視女足,強制要求大俱樂部在女足身上花錢了。
2023年的籃球場再度證明:籃球是一項五個人的運動。約基奇全面得“令人發指”,拿“三雙”如同喫飯喝水一般,但掘金的成功更有賴於作爲中鋒的“約老師”盤活了全隊;而在國際籃聯競賽體系下,美國、加拿大等隊的衆多NBA年輕球星想靠單幹來解決战鬥顯然不太可行,所以最終挺進世界杯決賽的是沒什么“星味”的德國隊和塞爾維亞隊。不過,“平民球隊”的勝利也許不會成爲主流,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或許有更好看的籃球較量在等着我們。
這也是見證傳奇的一年。其實,對習慣了在賽場上“追星”的我們來說,2023年的榜單上,很多熟悉的名字沒有出現,但總有些名字依然閃耀——36歲的焦科維奇依然在統治網壇,令人不由爲男子網球“90後”選手們心酸,畢竟“00後”選手也逐漸成長起來了;同樣36歲的梅西雖然已經不再統治足壇,但去了美國大聯盟的他還是贏得第八個金球獎,“球王”的落日余暉依然在2023年照耀足壇;比他們小了10歲的維斯塔潘繼續統治F1賽場,雖然很多人認爲F1其實更像賽車新科技的比拼,但正如前F1世界冠軍維倫紐夫所言,維斯塔潘的專注度和堅持不懈才是他成功的祕籍。
這是狂刷世界紀錄的一年。田徑、遊泳兩個基礎大項在奧運會前一年集體爆發,兩個項目的世界紀錄都仿佛“不值錢”,泳池裏16項世界紀錄被打破,田徑場上更是高達23項世界紀錄被改寫。在遊泳世錦賽上還同時出現兩位“三金王”,“蛙王”覃海洋和澳大利亞女子仰泳名將麥基翁分享榮譽。而2023年的田徑賽場,星光璀璨、各擅勝場,以至於世界田聯評選最佳運動員都犯了難,最後弄出個史無前例的六人名單。
但如果非要在一堆牛人和好成績中挑一個,我們只能把票投給馬拉松。這一年,24歲的基普圖姆以2小時0分35秒的成績完賽,創造了新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也成爲史上第一位在正式比賽中突破2小時1分的馬拉松運動員。29歲的阿塞法以2小時11分53秒的成績創造女子世界紀錄,將這一紀錄足足提高了2分多鐘,女子選手進入“212”時代。馬拉松項目真是“體育擁有無限可能”的代表,無怪乎能在競技和全民領域“雙开花”。
這也是充滿新變化的一年。杭州亞運會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非中國代表團遙遙領先的金牌、獎牌總數,而是借由亞運會向世界傳達出的呼聲與號召——體育可以改變世界,體育要成爲團結世界的紐帶。
變化還來自奧運會,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新增棒球/壘球、板球、棍網球、壁球和腰旗橄欖球五個大項,令不少體育愛好者津津樂道。拋开東道主因素不提,國際奧委會擁抱新興運動的腳步看來從未停歇,但這些新興運動能否在奧運會上立住腳跟,恐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023,“小年”不“小”——國際十大體育新聞解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