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高打造紅樓!糖玻璃復刻老家 北科大文發系畢展找回台灣文化
10個月前
用樂高積木、陶瓷工藝打造北科大紅樓古蹟;用「可以喫的玻璃」重新演繹傳統壓花玻璃的美與甜,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109級畢業展「失物招領」,即日起至1月6日於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新世代的32組多元體驗作品,以創新視角拾回台灣失落的景物與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科大副校長楊重光表示,本屆文發系畢展主題「失物招領」,寓意遺落與找尋,失去而獲得的過程;畢業專題是學生們4年學習集大成的淬鍊,在記憶與傳承的基礎下,利用不同作品將人們在人生歷程中曾經遺落的情感重新拾獲,也將台灣遺忘的文化重新找著,結合當今世代的需求,開創新生命。他期許所有畢業生善用文化素養、社會關懷的核心能力,繼續向前,影響他人。

畢展總策畫指導教師鄭麗玲指出,在歷任師長與學長姐的傳承下,北科大文發系培育的畢業生走到了第10屆,本屆畢業專題有4組通過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獎助,議題涵蓋傳統玻璃產業、部落觀光發展、文化影像AI、日治文學地景等面向,亦有5組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以PBL方式創作,包括祭祀器皿再現、台灣學生制服文化、古廟遷建與轉型、3D列印融入陶瓷釉彩及製模、龍山寺愛情產業鏈等多元樣貌,歡迎各界蒞臨觀展,一起找回屬於台灣的故事。

北科大文發系學生李諾原本就是樂高積木比賽常勝軍,以樂高積木做過許多古蹟建築,如彰化鹿港埔心羅厝天主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高雄的蓮池潭龍虎塔等。

她在此次畢業專題選擇校內珍貴的文化資產、台北市市定古蹟─紅樓為主題,將樂高轉換成可複製並小量生產的陶瓷翻模模式,創作出不同時期的學校制服人偶、校園常見的烏龜、小鳥、小魚的生動樣態,更透過樂高與陶瓷異媒材的結合,形塑出北科生活生態系。

她分享,該作品總共花了超過3萬片的樂高積木,拼砌起來,為了打造作品,不僅從國外網站訂購大量樂高零件,也特別客製化紅樓匾額、北工校徽等積木難以呈現的細節,歷經8個月與時間賽跑才得以完成,盼透過樂高與陶瓷異媒材的創意結合,作為推廣北科文化歷史的新媒介。

▲北科大文發系學生趙佑真(左)、郭紫婕用糖玻璃重新演繹古宅壓花玻璃。(圖/北科大提供)
刻畫著立體花飾的海棠花玻璃,是許多人對老家的回憶風景,北科大文發系學生趙佑真、郭紫婕有感於台灣手工製作的傳統玻璃產業已式微,希望重新演繹已停產的壓花玻璃。

趙佑真、郭紫婕選擇與壓花玻璃一樣透光、脆弱的糖玻璃,兩者製作過程極為相似,更增添文創轉化與教育意義;過程中她們不斷試錯,找出合適的成分、比例及溫度,成功仿製壓花玻璃這項經典的建築文化符號,呼應時下流行分子料理的五感體驗,將傳統文化與日常食品結合。

此外,她們還於台灣聽說關懷協會開設工作坊,以觸覺、味覺等多感官的體驗,帶領聽障兒童認識逝去的台灣傳統玻璃工藝。

依附於廟宇的軒社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民俗娛樂,尤其軒社吹奏的北管音樂有如當時的流行樂。北科大文發系學生楊穎超、黃雋越為了延續逐漸沒落的軒社文化,鎖定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的林口樂林園軒社,以4支紀錄片、1本攝影集紀錄軒社的人與故事,收納到線上導覽網站以利推廣。

北科大師AI生成再造《雜訊地景》 獲美國LAFA最佳實驗電影獎

醫療科技展登場!陽交大展人體仿生肺晶片、北科大展創新醫材

聯發科創新基地攜手北市府與北科大 共創生成式AI智慧工作模式

模擬真人挨打觸感及走位!北科大跨校團隊打造拳擊對練機器人獲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用樂高打造紅樓!糖玻璃復刻老家 北科大文發系畢展找回台灣文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