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東京1月6日電 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馬玉安
回顧2023年的日本,可以說是挑战重重:政局亂象叢生、經濟積重難返、外交高开低走。展望2024年,由於諸多問題根深蒂固,岸田政權難言柳暗花明,好似一艘“泥船”,在風雨中搖擺、浮沉。
“黑金”醜聞變數陡增
2023年以來,岸田內閣的支持率一路波動、持續低迷。統一教問題本已讓自民黨焦頭爛額,臨近歲尾“黑金”醜聞不斷發酵更是讓岸田內閣雪上加霜。2023年12月14日,4名閣僚和5名內閣副大臣被撤換,自民黨高層3名重要人物也於同日宣布辭職。據共同社報道,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12月19日以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爲由,對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安倍派和二階派的辦公室展开搜查。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還在推進對安倍派議員的詢問。檢方的強制搜查無疑將進一步打擊岸田內閣。共同社的民意調查顯示,受自民黨“黑金”醜聞影響,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已跌至16%,刷新岸田文雄就任首相以來的最低紀錄。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顧國際社會普遍質疑和有關國家強烈反對,單方面強行啓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圖爲8月18日,市民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前集會,抗議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新華社發
分析人士指出,自民黨黨內有多個派閥,醜聞雖然目前主要影響到安倍派,但也涉及岸田派和二階派等各派議員。實際上,自民黨內存在類似喫回扣的灰色收入,早已是公开的祕密。自民黨派閥會爲所屬國會議員制定各自的“派對券”推銷任務,如果超額完成任務,則超出部分會返還給議員本人。涉事的派閥和議員沒有將這些“回扣”記錄在各自的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中,這些錢就成了不受監管的祕密資金。據《產經新聞》估算,安倍派有數十億日元,二階派(志帥會)有3.7億日元,麻生派(志公會)有3.1億日元,岸田派(宏池會)有1.6億日元,茂木派(平成研)有1.3億日元的“回扣”。
面對持續發酵的“黑金”醜聞,岸田希望盡快“斷臂求生”,第一時間公开宣布辭去岸田派的會長職務,起用岸田派前外相林芳正接任官房長官一職,並在自民黨高層會議上反復強調,自民黨將採取措施“重獲公衆信任”。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么簡單。作爲首相和自民黨黨首,岸田面臨雙重挑战,既需要回應輿論壓力、清理內部腐敗,又要考慮平衡派系以維持黨內穩定,他的決策和人事調整將決定其政治命運和政權穩定。在此次風波中,岸田的表現充分顯示了他爲延續政權而大搞權謀。有分析指出,岸田試圖利用“黑金”醜聞徹底削弱安倍派,將岸田政權延續至2024年9月其自民黨總裁任期結束。然而,自民黨的派系政治歷來復雜。在這種派系文化中,權力和資源的分配往往取決於派系之間的爭鬥和妥協。安倍派作爲自民黨內最大派系集體下野,今後將作爲非主流派活動,這無疑將考驗麻生派和岸田派基於現實利益而達成的脆弱聯盟。
經濟復蘇回天乏術
2023年以來,岸田內閣持續推出經濟刺激對策,包括鼓勵企業加薪、少子化對策、拉動消費等,試圖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挽回不斷走低的出生率,扭轉如同日元匯率一樣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已跌至“危險水域”的內閣支持率。然而,這些舉措收效甚微,並未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2023年12月13日,受自民黨內部曝出“黑金政治”醜聞影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召开記者會。新華社發
有分析指出,日元兌美元匯率長時間徘徊在低位,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悲喜交加、冰火兩重天的奇異景象。一方面,那些早已完成全球化布局、實現海外產銷的大型企業賺得盆滿鉢滿,營業利潤翻番,甚至創出歷史新高;而日本國內的中小企業則大部分都困守愁城,即使有所盈利,大部分也被弱勢日元吞噬,只能艱難求生。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大量進口能源、糧食等,而日元匯率的長期走低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輸入型通脹,3萬余種商品和食品大幅漲價,普通國民的家庭生計受到打壓,生活質量今不如昔。
應該說,2023年日本經濟曾出現了一些復蘇跡象,多家媒體熱炒“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猛增6%”。但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一種復蘇幻覺,至多是一種“不均衡的復蘇”。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教授、日本央行前董事會成員白井早由裏表示,二季度經濟並不如數據看起來的那么強勁,GDP增長好於預期的動力主要來自外部,日本家庭和企業在國內的支出卻表現疲軟,這實際上是國內經濟表現不佳。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矢島康次表示,在當下世界經濟大背景下,日本不可能“獨善其身”。
事實上,日本公布二季度GDP年率增長時,許多媒體忽略了“年率”這一關鍵詞,誤將其解讀爲實際增長。年率僅是一種假設性計算,實際上日本二季度的環比增長僅爲1.5%。
日本經濟復蘇乏力,反映出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而日本產業競爭力下降是日元大幅貶值的直接原因。日本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地位正在逐漸弱化,曾經的優勢產業如電子產業面臨着嚴峻挑战,其他優勢產業也面臨着衰退的風險。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市場的僵化,限制了其國內消費的增長潛力。這些結構性問題,加上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共同作用於日本經濟,導致其增長勢頭難以持續。
外交幻象高开低走
2023年1月1日起,日本第12次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爲期兩年,加上日本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岸田“名正言順”地大刷存在感,大打外交牌。
一是營造日本擁有全球話語權的幻象。岸田在訪問歐美五國時渲染“東亞或將成爲下一個烏克蘭”,影射中國“有意在南海和東海單方面改變現狀”,揚言日本將成爲東亞秩序的“主導者”。在G7廣島峰會上,岸田將G7峰會的經濟發展主題進行引申和擴容,意在配合美國建構反中抗中陣營。然而,在各國利益交融、人類命運與共的今天,搞陣營對抗是逆流而動,必將遭到越來越大的阻力和反對。更何況,G7在國際社會的代表性已經嚴重縮水、今非昔比了。
二是希望在美歐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發揮橋梁作用。2023年12月1日至2日,岸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首腦級會議,呼籲各國協作應對氣候變化,並有意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彰顯其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存在感。同時,大力推進日本與東盟各國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去碳化合作框架“亞洲零排放共同體”,提升日本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岸田試圖借此促進日本與美國牽頭的歐亞兩大同盟體系的战略對接,提升日本在美國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價值。但是,日方具體能有多大的收效,現在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三是謀劃提升與東盟關系,推進“海洋安保合作”。2023年12月16日至18日,日本-東盟特別首腦會議在東京舉行。多家主流日媒分析,日本對東盟大談“海洋安保合作”,意在“牽制中國”。東盟內部對加強與日本的安保合作存在明顯分歧,有東盟成員國外交官表示,“日本與東盟關系的重點是經濟,我們希望維持這一點”。日本外務省2022年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當被問及哪個國家或組織是東盟國家“今後重要的合作夥伴”時,當地受訪者選擇中國的最多。這是此項民調开展以來,中國首次超過日本,中國被認爲是“東盟今後最重要的夥伴”。
四是意欲借助首腦會晤改變日本在對華關系中的“低迷”態勢。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日本有意借助中日首腦會晤改變其在對華關系中的“低迷”態勢。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舊金山會晤,雙方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战略互惠關系的兩國關系定位,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目前日方急於尋求中方圍繞核污染水排海啓動相關專家磋商機制,要求中國立即取消對日本產食品的進口限制,爭取讓被拘日本人早日獲釋。
未來一年步履艱難
政局走向。由於安倍派主導了“安倍經濟學”等成爲政權運行基礎的重要政策,派系高層參與了許多岸田政府的政策制定,岸田政府“斷臂求生”帶來的政策運行陣痛將會持續。改革力量則借勢“蠢蠢欲動”,有可能效仿30多年前小澤一郎在“利庫路特事件”後振臂一呼,推動自民黨內權力洗牌,豎起“改革”旗幟。有評論指出,“黑金”醜聞不僅僅是安倍派或自民黨的問題,更是日本政治體制的問題,凸顯日本需要推進政治資金透明化、政治責任明確化,以及派系政治文化的改革,或將成爲推動日本政治改革的催化劑。
經濟運行。2023年,日本名義GDP大概率會被德國超越,降爲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顯示,日本的增長率呈現趨勢性下滑的特徵,2031至2035年的名義GDP平均增幅僅爲0.8%,實際增幅是0%。伴隨少子高齡化而來的勞動力減少將拖日本經濟後腿,而且無法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得到彌補。日本一橋大學特聘教授森川正之說:“受少子高齡化影響,想要維持零點幾的潛在增長率都不容易。政府應當將重點放在夯實增長基礎上,而不是創造更多需求上。”現在,日本政府和企業界的應對顯得尤爲關鍵。傳統產業的逐步衰落要求日本必須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支持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創新和靈活性,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這不僅是對日本企業的挑战,也是對日本社會整體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能力的考驗。
外交趨向。中日是近鄰,無論日本外交趨向如何延展和“倚重”,中日關系是日本無法回避的外交課題。全面推進战略互惠關系,這是福田康夫擔任首相期間中日確立的兩國關系定位,習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舊金山會晤中再次確認以此作爲推動中日關系改善發展的遵循。深刻認識其基本要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面向未來,需要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7日 08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日本:折騰不斷,積重難返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