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治僵局難解
2年前

  新華社巴格達8月3日電(國際觀察)伊拉克政治僵局難解

  新華社記者董亞雷 凡帥帥

  連日來,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的大批支持者在首都巴格達及南部多省份舉行抗議遊行活動,對前總理馬利基推舉的新總理人選表示不滿。

  分析人士指出,自伊拉克新一屆國民議會年初舉行首次會議以來,由於不同政治派別分歧嚴重,新總統和新總理遲遲無法產生。從目前形勢看,伊拉克政治僵局何時破解難以預料。

  各方憂慮

  7月27日和30日,薩德爾的支持者兩度闖入伊拉克國民議會大樓。國民議會議長哈布希隨即宣布,議會所有會議暫停。

  8月1日,伊南部多個省份的薩德爾支持者舉行遊行。同日,巴格達爆發反薩德爾的遊行抗議。伊拉克總理卡迪米發表聲明要求各方保持冷靜,避免事態升級,呼籲“各方坐在談判桌前,在合作和對話框架下就當前危機達成政治解決方案”。

  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對局勢持續升級表達憂慮。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方跨越分歧、以“和平、包容的對話”組建政府。阿盟祕書長蓋特也呼籲伊所有政治力量迅速採取行動,制止事態升級,展开真誠對話。

  近期的抗議活動與伊拉克持續半年多的政治僵局密切相關。去年底,伊聯邦最高法院批准了當年10月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的最終結果。新一屆國民議會今年1月9日舉行首次會議,上屆議長哈布希再次當選議長。伊拉克憲法規定,議會應在首次會議召开後30天內選出新總統。新任總統隨後指派議會最大黨團推出的人選出任新總理並在30天內提名內閣人選。

  然而,由於什葉派主要政治派別以及庫爾德陣營內部分歧嚴重,每次出席總統選舉投票會議的議員人數都無法達到法定人數。這直接導致伊拉克新總統無法產生,其他多項政治議程至今沒有結果,新政府遲遲未能成立。

  分歧嚴重

  在國民議會選舉中,薩德爾領導的“薩德爾運動”獲得了總共329個議席中的73個,位居首位。薩德爾尋求聯合多個政黨組建多數派政府,意圖將馬利基領導的由多個什葉派政黨組成的政治團體排除在外,而馬利基則堅持組建囊括所有派別的共識政府。

  眼見組建新政府的政治僵局遲遲無法打破,“薩德爾運動”議員在薩德爾號召下於6月集體辭職。按照規定,空缺的議會席位由其所在選區得票第二高的候選人遞補,馬利基主導的政治團體於是成爲議會最大黨團。7月25日,該團體宣布將推舉前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長穆罕默德·蘇丹尼爲新總理候選人,遭到薩德爾反對,這成爲此次示威遊行爆發的導火索。

  除了什葉派兩大派別不睦,庫爾德陣營內部也暴露矛盾。從伊拉克战爭後舉行首次選舉至今,庫爾德陣營內部存在一種默契,即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領導人一直由庫爾德兩大政黨之一的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庫民黨)人士擔任,而伊拉克總統由另一大政黨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人士擔任。而如今,庫民黨希望推舉自己黨派人士擔任總統,因此兩黨爭執不下。

  分析人士指出,政治僵局短期看難有破解的可能,如果持續下去,未來或將爆發更多抗議活動。而且政治僵局還嚴重影響了伊拉克經濟和社會民生,2022財年政府預算至今沒有通過,不少建設項目處於停滯狀態。此外,政治僵局也給伊拉克境內殘余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勢力提供了發展空間,或將給伊安全形勢帶來威脅。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阿裏·穆薩認爲,矛盾各方如繼續爭鬥不休,可能造成伊拉克社會動蕩加劇,經濟狀況惡化,恐怖主義卷土重來,混亂局面還可能蔓延至中東其他國家。

  罪魁禍首

  分析人士指出,伊拉克战爭後,該國政壇數次經歷了國民議會選舉後的漫長組閣期。伊拉克政局長期不穩與美國爲伊拉克強加的政治體制有很大關系。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破壞了該國原有政治生態。此後,在美國主導下,伊拉克建立了一套基於配額制的政治分權體系,即總統由庫爾德人擔任,總理和議長分別由什葉派人士和遜尼派人士擔任。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納杜姆·阿卜杜拉表示,美國發動伊拉克战爭的借口之一就是所謂的“傳播自由和民主”,在伊拉克實施改革。然而在美國的粗暴幹涉下,伊拉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方面面都出現了問題。美國爲伊拉克設計了一套“民主制度”,但這一制度建立在宗派分立的基礎上,最終導致伊拉克社會分裂,衝突頻發,民生難以得到改善。

  伊拉克智庫“政治與治理發展學院”學者亞希爾·朱布裏認爲,美國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的嘗試其實是以民主爲借口企圖控制伊拉克,實現霸權目的,事實證明這是徹底的失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伊拉克政治僵局難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