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17日電 專訪|推進國際協作是應對氣候危機唯一解決辦法——訪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羅克斯特倫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康逸
推進國際協作是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唯一解決辦法,德國知名研究機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波茨坦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約翰·羅克斯特倫日前在達沃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強調,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羅克斯特倫說,近來出現的氣候極端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而全球變暖更是極端中的極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正在日益提升。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新聞公報,正式確認2023年爲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世界氣象組織用於監測全球氣溫的6個主要國際數據集顯示,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1.45攝氏度,上下浮動約0.12攝氏度;去年6月至12月,全球氣溫每月都創下新紀錄。
羅克斯特倫表示,氣候危機給世界帶來高昂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令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承受巨大壓力。氣候變化被列爲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要議題之一,凸顯國際社會對氣候危機的重視。
在他看來,使氣候危機保持在可控範圍內的唯一方法是全球攜手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維護自然平衡,令地球保持韌性和健康。
2009年,羅克斯特倫與其他科學家共同提出關於地球穩定性和人類宜居性的九個稱作“地球邊界”的指標,成爲相關領域的重要概念框架,在國際政策層面例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多次被引用。
羅克斯特倫提出,圍繞“地球邊界”的框架展开合作,有助於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战。他表示,在這九個“地球邊界”中,關於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三個方面的指標已達成全球共識和協議,“我們現在需要在所有其他邊界上推進全球治理和共同應對”。
羅克斯特倫說,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危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積極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如今已經在太陽能和風能領域領先,同時也是電動化、清潔能源運輸等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他贊賞中國實施生態保護紅线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线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認爲這項成熟、完善的紅线劃定工作體現了國家層面對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視。
他告訴記者,本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迎來了中國高級別代表團和專家學者,也從側面體現出,中國技術、中國思考和中國創新對於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我期待中國在尋找通往現代化、可持續發展道路方面發揮領導作用,我認爲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令全球許多國家得到啓發。”羅克斯特倫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專訪|推進國際協作是應對氣候危機唯一解決辦法——訪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羅克斯特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