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南非獨立在线新聞網站1月17日刊登題爲《中非農業合作:非洲糧食安全和食品主權的安全網》的文章,作者是非洲科學院前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全文摘編如下:
中非合作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在經貿、政治、和平與安全等領域持續蓬勃發展。
不過,中非之間最近的倡議主要集中在促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方面。在教育領域,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學生开始選擇到中國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非前往英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英美一直在國際教育中佔據統治地位。
作爲幫助非洲仍不斷增長的十多億人口解決喫飯問題的第一步,中非教育合作的重點之一是培訓農業科技和創新技能。喫飯問題是非盟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战。
和非洲一樣,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曾遭受糧食不安全之苦,但現在已經找到了應對糧食短缺的機制。如今,中國用佔不足全球9%的耕地,實現了佔全球20%以上的糧食產量,而非洲擁有佔全球64%的農業用地,生產的糧食卻僅佔其消費量的10%。
因此,非洲可以向中國學習,以養活目前依賴糧食進口的十多億人口。可核實的數據顯示,2021年有約2340萬非洲人口陷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另有約3440萬非洲人口遭受中度的糧食不安全。
非洲科學院是非洲科學界的代言人,以通過科學改變非洲人民的生活爲愿景,尋求利用中國豐富的科技進步來解決非洲的糧食安全問題。
爲此,非洲科學院已與多家中國科研機構和高校籤署並實施了諒解備忘錄,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
因此,中非農業科技創新合作項目不斷增加,其宗旨就是實現非洲的糧食自給、糧食主權和零飢餓。
毫不誇張地說,中非農業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爲非洲的糧食安全、糧食自給和糧食主權構建了安全網。
2023年,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辦,吸引了非洲多國約39位農業部高級官員及非盟高級官員,凸顯了中非農業合作的重要性。
在上述論壇之前舉辦的第七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也匯聚了全球農業科技領域的領軍機構和人物,探討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尤其是非洲的糧食不安全問題。作爲研討會的成果,一套新的合作機制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非洲科學院倡導下建立,其中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其唯一任務是通過中非研究合作和對非洲青年科學家的聯合培訓來實現非洲農業轉型。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科學院與非洲科學家之間的科研合作已經开始解決糧食安全、減貧、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重大問題。
通過對農業技術的聯合研究、示範驗證和轉讓,通過展开培訓和進行能力建設,這些合作收獲頗豐,取得進展的領域包括作物育種和現代栽培技術、植物病蟲害監測和控制、動物疫苗研發、沼氣技術應用等。這些成果爲非洲農業技術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此外,中國注意到非洲擁有廣闊的可用耕地,非洲農業是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關鍵,因此大力支持非洲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和富余糧食出口。中方在中非領導人對話會上提出的《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就強調了這種觀點。
這一計劃指出,非洲農業發展仍面臨資金緊缺、基礎設施和農業設備匱乏、產業鏈供應鏈不完備、生產方式較落後等制約因素。
根據這一計劃,中國決定並大力支持探索中非農業合作新路徑,這是非常值得效仿和贊賞的。過去,非洲與其殖民宗主國的關系一直因糧食問題而惡化,後者僅限於提供食品援助而不是有助於糧食自給自足和糧食主權的技術援助。非洲實現糧食自給並將富余糧食用於出口的新曙光已經出現,而在此之前,非洲大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因此,中非農業合作必將成爲非洲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的安全網和保障。(編譯/朱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專家文章:中非農業合作助力非洲糧食安全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