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出爐 「高熵合金之父」清大教授葉均蔚入榜
9個月前
美國史丹佛大學團隊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被譽為「高熵合金之父」的清華大學材料系講座教授葉均蔚上榜,在單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名列全台第1;並在全球的材料領域榮登第2名,在華人材料領域中排名第1,成為當今台灣科學界影響力第1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華大學指出,葉均蔚打破了以往學界所認知合金所含金屬元素越多、比率越高越易脆裂的迷思,率先提出高熵合金理論;他混合5種或5種以上等量或比例接近的元素,創造出更強、更韌、更輕,且耐高溫、抗腐蝕、延展性更高的新型合金,開創全新的高熵材料研究領域。他的發明是材料發展史的成份大發現,採用不同元素組合,就能設計出無數的配方,供科學家研究開發。

在史丹佛大學團隊於2023年底公布的「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統計全球科學家在前一年,即2022年的年度科學影響力。葉均蔚在全球所有領域的科學家中排名第152名,並榮登全台第1。

另外,葉均蔚也在2022年度全球材料領域的科學影響力排名第2,勝過許多手握數十數百億研究經費、領導數百名研究人員的材料科學家,如德國、中國材料領域影響力第1的科學家。

葉均蔚謙虛表示,他歷年來發表論文的篇數294篇,總引用次數近4萬4千次,都不算是最多的,他的研究團隊包括林樹均及陳瑞凱2位教授在內,只有20多人,且以碩士生為主,可說是「小本經營」。

「只能說我們的研究CP值很高啦!」葉均蔚笑說,史丹佛大學的評比不只看論文數量,更重視論文的「質」,以及研究的原創性及影響力,他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清大指出,葉均蔚是所謂的「三清」,學士、碩士、博士學業都在清華大學完成,一輩子沒有留過洋,是道道地地的台灣土產博士;自從17歲大一那年來到清大校園,除了之後服兵役的2年,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清大,每天一早從學校宿舍穿越小停車場,到研究室及合金鋼廠開始研究,半世紀風雨無阻。

葉均蔚在高熵合金研究的路上,一路不被看好,早在1995年時就有了高熵合金的構想及探索,但這個顛覆傳統材料配方思維的想法卻不被接受,甚至曾被前輩勸過,「外國人沒做的研究,你最好不要做。如果這麼好,人家早就研究出來了。」

甚至連國科會審查委員都認為他觀念有誤,若通過補助會「鬧國際笑話」,「聽到這樣的評語,就像一把尖刀刺在我的心上」,他回憶道。

▲清大材料系講座教授葉均蔚希望研發出更強韌、更耐溫的高熵合金及室溫超導材料,實現他的飛碟夢。(圖/清大提供)
即使如此,葉均蔚仍堅持不懈,一步步實驗、驗證,建立起高熵合金的理論架構,在2004年,也是他投入高熵合金研究的第9年,一口氣發表了5篇震撼國際的重磅論文,命名「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論述高熵合金原理,並提出4項核心效應,帶動了全球許多新材料的開發和研究,累計論文數超過1萬5千篇;也開創全新的材料研究及應用領域,開發出的新材料具有力學、物理、化學及功能上的優越特性,已應用於民生、智慧機械、生醫、國防及太空科技等領域。

自此,葉均蔚被國際譽為「高熵合金之父」,榮獲2021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頂尖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更在2016年特別越洋專訪葉均蔚,報導他獨創的「金屬調合學」,肯定了台灣為高熵合金發源地的研發成果。

「熵,不只是亂度,更是一種哲學。」葉均蔚認為,高熵代表的是多元、包容、融合與和諧;當初命名時,他就認為「高熵」(High-entropy)比「多元」(Multi-component)更能貼切形容多元的合金或材料。

葉均蔚提到,古代製作青銅器,會在銅中加入適量的錫來增加強度,但中外工匠都知道,錫不能加太多,否則容易脆裂同樣地,將碳元素加入鐵中成為碳鋼,碳越多,強度越強,但也越脆。但他打破迷思認為,當多種元素混合時,亂度高的混合態反而變得穩定,性能更好,就是這個帶些哲學意味的想法,引領他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複製竹科經驗!清大、陽明交大都到高雄設分部 培育半導體AI人才

112大學註冊率出爐!台大5系所掛蛋 清大、成大也有系所0人註冊

自傷學生勒令休學無需醫師診斷?清大澄清:專案會議皆有醫師參與

應徵台積電!清大妹「回5字」被人資刁難 專家曝面試外細節要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出爐 「高熵合金之父」清大教授葉均蔚入榜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7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