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倉340億港元!南下資金連續12日抄底港股,大反轉來了?
2年前

中國基金報記者 秦薇

开年幾個交易日的短暫低迷後,港股市場一改去年的墊底姿態,過去兩周強勢爆發。

截至1月20日的兩周內,恆生指數分別上漲3.79%和2.33%,去年最受挫的科技股也迎來反彈,恆生科技指數過去兩周分別上漲4.82%和2.21%。1月20日,恆生指數更是在科技股和地產股的帶動下大漲3.42%,漲幅創下18個月新高。

“2014年互聯互通开始以來,港股和美股的聯動已經明顯減弱,南下資金對港股的影響力逐步加大,目前港股通每天成交額已經佔到港股總成交額的25%左右。”太平金控‧太平證券(香港)研究部主管陳羨明表示,隨着中國監管政策趨穩,南下資金的流入增加了超跌後的港股的反彈機會及空間。

看似突然的反彈背後,南下資金已經連續12個交易日流入。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0日的12個交易日,南下資金累積淨买入規模達337.14億港元。去年估值處於低谷的科技、地產及物業管理、醫藥成爲南下資金投入最多的板塊。

“南下資金持續流入一方面是對港股投資價值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目前境外市場偏弱的流動性。”南方東英量化投資部門基金經理張忻哲認爲,港股在去年表現疲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市場信心遭受很大衝擊,交易量低迷,而南下資金主要給港股市場帶來信心。

大幅加倉科技股

在加息預期下,今年海外機構大多看淡以科技股爲代表的成長股,但從南下資金的選擇來看,科技股或者說新經濟仍是首選。

美團(3690.HK)、騰訊(0700.HK)和快手(1024.HK)是南下資金加倉幅度最大的3只個股,累計淨买入約183.49億港元。其中,美團更是從1月5日起連續12個交易日獲得淨买入,累計淨买入規模達75.70億港元,僅1月20日淨买入規模就高達20.73億港元。

對於騰訊,南下資金略有反復,自1月5日开始共7個交易日买入,中間則有4個交易日淨賣出約18.97億港元,但1月20日又大幅加倉約25.26億港元,累計淨买入金額達69.14億港元。快手也在多個交易日獲得淨买入,南下資金累計加倉38.65億港元。

2021年,美股和港股市場科技股走勢完全不同,張忻哲認爲這種現象的主要驅動因素並非市場原因,而是港股因爲監管和央行提前收緊貨幣政策而提前調整到位,所以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尚未大幅調整過的美股更容易受到衝擊。目前而言,港股科技股估值和美股的差距巨大,從投資角度上看,相對投資價值出現,在監管和非市場環境趨於平穩的預期下,香港的估值優勢較明顯。進入2022年,可以看到領導層依然認可科技板塊的長期發展趨勢,並且對科技板塊的規範政策也逐漸明朗落地,因此對政策更爲敏感的內地資金开始大幅加倉科技股。

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發表了《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文章,同時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數字經濟的長期發展空間得到認可,規範發展的邊界也得到進一步明確。張忻哲指出,自2022年以來,投資人對於中國科技股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

陳羨明認爲,造成投資策略差異的另一層主要原因是目前中美貨幣政策不同,以及兩地市場科技股估值存在差異。市場憂慮聯儲局今年可能激進加息,美國利率步入上升期,溢價較高的納指成份股面臨下挫風險。而內地穩增長意圖明顯,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松,科技股去年因反壟斷等因素已大幅回調,而部分科技股也正整合旗下業務以符合監管要求。他預計隨着今年內地政策監管風險趨於平穩,超跌的科技股有望迎來估值反彈。

事實上,不僅是科技股獲得資金增持,資金也在湧入與科技股相關的ETF產品。過去兩周多時間內,全球規模最大的恆生科技指數ETF——南方東英恆生科技指數ETF(3033.HK)的資金流入規模就達約1億美元。 

押注地產反彈

去年,在行業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地產股也經歷了較長的低迷期。不過,最近兩周,南下資金近期的加倉名單中开始出現多只地產和物業管理股。

其中,融創中國(1918.HK )的加倉幅度最大,累計淨买入規模大20.04億港元。南下資金自1月10日起共有10個交易日买入,即便在1月13日,融創中國發布配股融資公告,股價暴跌22.63%之時,南下資金依然堅定买入,並在接下來的4個交易日繼續加倉,只在1月20日小幅減持585.14萬港元。

拔萃資本分析師趙嘉陽認爲,通過配股融資,融創能夠迅速回流一大筆資金,有助於緩解短期負債壓力,但整體來看,進入2022年,民企地產整體信用狀況不容樂觀,市場距離觸底尚有距離。

除了融創中國,中海外(0688.HK)和物業管理股碧桂園服務(6098.HK)也分別獲南下資金加倉5.95億港元和11.98億港元。

博大資本國際總裁溫天納認爲,短期來看,利率下調對地產這類高負債行業有一定提升作用。中金在近期報告中也指出,當前地產政策方向明確而有效調節舉措尚未落地,行業仍處於加速出清過程中,但強調頭部房企估值和倉位依然不高,可以積極把握龍頭房企的配置契機。

從南下資金的某些交易決策來看,對於地產的偏好可能更傾向於短期。例如,1月4日以來曾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的萬科(2202.HK),在震蕩下跌再反彈後,被南下資金減持約1.87億港元,也是近期活躍個股榜單中唯一遭減持的地產股。

選擇性增持醫藥股

經歷了震蕩的2021年之後,部分醫藥股也在开年後進入南下資金的首選名單中。

藥明生物(2269.HK)、中國中藥(0570.HK)和海吉亞醫療(6078.HK)都在增持之列,其中,南下資金對藥明生物的加倉幅度最大,累計淨买入達11.43億港元。中國中藥和海吉亞醫療則都只有1-2個交易日小幅加倉,累計淨买入分別爲3.82億港元和6627.76萬港元。

中金分析指,全行業基金對醫藥行業的配置已經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而從核心公司的估值水平來看,已經降低至近三年的中下水平,估值吸引力逐漸顯現。摩根士丹利認爲醫藥行業今年將有所重整,尤其看好具有創新藥產品线的藥企,隨着生物科技板塊情緒好轉,預期CDMO相關個股有望反彈。

不過,也有部分券商推薦的醫藥股遭到南下資金小幅減持,例如藥明康德(2359.HK)和信達生物(1801.HK),累計減持規模分別爲1.09億港元和2.05億港元。

南下資金有望持續流入

今年對港股而言,波動可能會繼續如影隨形,在第一季度即將面臨的大考之一就是美聯儲加息對於全球流動性帶來的影響。

張忻哲指出,美聯儲加息對於美元流動性和資金成本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而港幣作爲聯系貨幣也會受到美元流動性影響。但是本地流動性還要取決於香港特區是否跟隨美聯儲加息,而從歷史來看,香港特區在利率管理上會出現滯後的情況。

目前根據南方東英的觀察,雖然美聯儲近期的表態偏“鷹”,但是港元兌美元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走強,近期外資也在流入香港市場。張忻哲表示,港股是一個離岸市場,對流動性變化最爲敏感,外資和南下資金流入雙向疊加,造成了年初至今港股“一枝獨秀”的表現。

溫天納也指出認爲,今年投資者還是要留意海外市場加息的影響,內地與美國經濟周期不同,兩方力量拉扯之下可能會出現較爲波動的環境。

與過去的加息周期不同的是,南下資金有望持續流入,或許會爲港股帶來略有不同的走勢。中金認爲,目前香港市場所面臨的環境與2016年初和2019年初有諸多類似之處,例如南向資金在政策轉向寬松和市場估值處於低位的背景下开始流入,這一趨勢在現階段有望延續。內地已經較爲寬松的流動性環境、疊加明顯的估值優勢足以在現階段吸引更多內資資金流入,並進而推動H股市場出現估值修復。

陳羨明認爲,在疫情幹擾下,港股和美股呈現了完全背離的走勢,美股強勢上升的時候港股則一路震蕩下行,因此預計聯儲局進入加息周期對港股影響不大,反而港股因爲具有比較優勢的估值水准和內地整體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在南下資金持續流入下,加速見底反彈之勢。

展望2022年,除了科技板塊,張忻哲也看好底層標的爲A股的核心資產ETF,一方面監管層已明確表態要穩經濟、穩預期,央行也已經兩次採取寬松措施;另一方面,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這一領域會酝釀更多投資機會。最近,投資者已經开始加倉中國核心資產,例如南方東英富時中國A50ETF(2822.HK)在最近兩周的資金流入規模就超過1億港元。

陳羨明預計內地 “穩增長” 的政策轉向較爲迫切,接下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更積極,在逆周期調節的政策下,基本面的頹勢正逐步扭轉。因此看好穩增長相關板塊。從股票結構看,內需型商品股(如基建資源股)以及傳統相關行業(如金融股)會優於成長科技股。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加倉340億港元!南下資金連續12日抄底港股,大反轉來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