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引領風華正茂的大好時代
9個月前

  ——訪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東升西降”成爲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議題。曾長期擔任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的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就是這樣一位專注於該議題研究的中國問題專家。2009年,雅克所著《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一書指出,21世紀的西方將不再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崛起改變的將不僅是世界經濟格局,還將徹底動搖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這一觀點至今仍是海內外學術界的討論焦點。2016年,雅克的《大國雄心:一個永不褪色的大國夢》(中文版)出版後再次引發關注。該書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立體、真實的中國,探討了中國何以引領世界的未來、成爲真正世界性大國的基因、如何融入世界體系等議題。

  近日,雅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日中國正在成爲一個與衆不同的新型大國,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經濟體。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中國經歷了由國際體系追隨者到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轉變,由全球化進程接受者到全球化潮流締造者、影響者的轉變。這一轉變堪稱世界範圍內非同尋常的歷史性事件,代表着人類社會正在發生的重大變革。

  展現更加自信的國際姿態

  《中國社會科學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的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展現出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全新姿態。您對此作何評價?

  雅克:我認爲,當前的中國無疑正處在一個真正的新時代、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好時代。與西方政治話語中“未來”的缺失相比,中國對未來有着長遠的战略規劃,這與習近平主席作爲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作出的一系列決策密不可分,這些決策是歷史性的決策,也是劃時代的決策。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今日中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政府官員的實幹意識和人民對於國家治理的參與熱情。治理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並非易事,而習近平主席做到了這一點。

  中國的領導人展現出一種極爲突出的政治領導力。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理念,體現了他對於治理中國這樣一個當代大國的雄心壯志。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框架下,新時代的中國在外交領域大有作爲。與過去相比,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政策理念經歷了一些明顯變化,今天的中國展現出更加外向、更加开闊、更加自信的國際姿態。

  我認爲,過去一年,中國外交領域有兩大碩果備受關注:一是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系,並由此掀起了中東“和解潮”;二是中美元首會晤,這一事件堪稱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以來,中美關系史上的裏程碑。近期,我饒有興趣地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24年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通過賀詞向世界展現出一個精彩紛呈、蓄勢待發的中國,並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在新的一年將繼續堅持的方向、政策與方針,例如繼續深化改革开放、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可以說,這是一種豪邁的宣告,一種既着眼國際全局又具有中國自身特色的宣告。

  今天的中國正在創造並引領一種新型國際範式。對於自己正在行走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也有着比以往更爲確定和清晰的判斷,並勇於向世界主動展示這一道路,與各國積極共享這一道路帶來的機遇與福祉。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有種別樣的親近感,因而能夠感同身受。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和需求,中國比美國等所謂富裕西方國家都更爲清楚、更爲理解。這也是今天中國與亞非拉國家的關系能夠如此血脈相依,數量龐大的發展中國家樂於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

  中國式現代化擁有強勁生命力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曾說,對於許多西方學者而言,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最大的痛點在於,他們在思維深處不夠了解中國模式。您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雅克:在我看來,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全然不同於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道路,是一種以人爲本、着眼未來的新型現代化之路,它的成功踐行可謂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趕超”。相比於其他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穩定性和延續性方面有着十分顯著的優勢,這一優勢幫助其打造了從中央到地方富有才幹的領導團隊和各類社會精英群體,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實施有着決定性作用。與西方國家越來越強的“離心力”相比,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各個階層、行業、地區有着一種“共識性”。

  在實施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成果尤其引人注目。現代化的高鐵、公路串聯起了整個國家,全中國因此互聯互通,市場也能夠自然而然地擴大和拓展,這對於近年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有着直接的助力作用。此外,中國在電動汽車、綠色產業、數字化等現代化領域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有一種聲音,即堅信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無法進行重大創新。我認爲,這是個嚴重誤解。事實上,中國已從近代所倡導的“西學東漸”“以西爲師”轉變爲如今全方位的自立自強。中國不再盲目照搬西方的學術、技術和思想,而是鼓勵一種適用於中國實際國情的社會創新與科技研發氛圍。今天的中國實現了許多關鍵性技術的重大突破,一躍成爲全球多個技術領域的“領頭羊”。

  曾經,世界範圍內的大型技術公司幾乎都屬於美國,硅谷技術在全球有着壟斷地位,谷歌、蘋果等美國公司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如今,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完全有能力與西方國家競爭。過去十年間,以華爲、騰訊、阿裏巴巴等爲代表的中國大型企業相繼湧現,它們擁有着當今世界上最爲領先的技術,達到了和美國頂尖技術公司並駕齊驅的地步。中國創立的TikTok(抖音海外版)在多個國家受到熱捧,並成功適應了多種海外文化。

  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故事,一些西方學者揚言中國模式無法持續。然而,如果我們看看中國在國家現代化治理領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看看皮尤研究中心全球調查的結果,看看中國人民對國家治理的滿意程度,以及中國政府在公衆當中的支持率,就會發現中國模式擁有着強勁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經受住時間的檢驗。

  曾經,西方未曾真正接受過中國,並將其標准化的思維、制度、規範投射到中國身上。如今,中國發生的變化舉世矚目,西方必須嘗試去理解這種變化,理解中國變革的促成因素。中國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不會像西方那樣。中國模式與西方截然不同,這種區別很久之前就存在,今後仍將延續。

  中國經濟將更加強大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曾說,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在過去和今天都是世界強國。請您闡述這一點。

  雅克: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習近平主席所採用的治國理政方式成效顯著。今天的中國已經邁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根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中國GDP的全球佔比將超過30%,未來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歐洲與美國的經濟總和還要大。盡管這只是預測,但我對這一預測表示樂觀。

  值得提及的是,1820年,當時中國GDP佔全球比重也超過30%——這說明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已經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20年後的中國國力隨着百年屈辱史的到來雖由盛轉衰,但百年屈辱史並未帶來失敗主義的心態,相反,中國人民從未放棄改變自身命運的努力。如今的中國重現往日榮光,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越來越近。需要指出的是,歷史上的英國雖然建立了一個擁有世界1/5人口的龐大的海外殖民帝國,但鼎盛時期的英國國內GDP只佔當時全球GDP的8.5%。

  剛剛過去的2023年,於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個艱難的年份。這一年全球發生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國際性事件,中國也經歷了很多未曾經歷的社會性挑战。根據國際機構的多項數據,即使面臨走出疫情余波的壓力,中國在2023年各領域的表現依然令人稱贊,可以說,比當今任何一個西方大國都要出色許多。中國式現代化以一種不同於西方的方式加速推進,並掀起了全球疫後經濟復蘇的漣漪。

  我認爲,得益於巨大人口規模所帶來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經濟實力在未來將會變得更加強大,強大到世界近現代史上的任何一個經濟體都無法比擬,即使是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鼎盛時期的美國也難以企及。西方國家必須承認,當今中國的經濟轉型是十分了不起的過程。

  西方的回應方式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爲,中國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正在改變兩個世紀以來的世界狀態,它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西方心態危機。能否請您詳述這一點?

  雅克:西方國家在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預測方面總是“慢人一步”。二战後,國際體系一直由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強國所主導。但必須指出,如今的世界形勢與10年前大不相同。一方面,歐美西方國家衰退之相日益明顯,尤其是2008年蔓延整個西方的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衰退形勢。另一方面,以中國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以一種迅猛的勢頭崛起。預計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將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70%左右,而發達國家佔比會下降至30%左右。

  中國的經濟崛起、技術崛起對西方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战。歷史上,西方強國未曾把中國視爲競爭對手;而如今,將中國視爲威脅或挑战的聲音廣泛存在。西方強國未曾預料到中國的崛起能達到如此飛速的程度,也不愿相信中國的發展能如此超乎想象。

  面對中國的日益強大,西方國家有一種急切感與緊迫感。對於中國的成功,西方國家拒絕承認且變得具有攻擊性,甚至嘗試策劃一些中國倡議的“替代方案”,並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加以回應。然而,我認爲,這一回應方式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其本質是一種防御性應對。西方意欲阻止中國崛起的做法注定會失敗。認爲西方土地即“人間天堂”,認爲世界上只有一種模式即西方模式,並以此作爲衡量其他國家發展的國際“准繩”,坦誠地說,這種想法今天已經不再適用了。

  中國文化尊崇“全人類文明”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曾言,要把握中國的當下及未來發展,就必須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已經成爲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您如何理解中國文化的意義?

  雅克:的確,文化在中國社會傳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中國的遺產是一種文明的遺產,中國的傳承也是一種文明的傳承。中華文明擁有一個鮮明特質,就是在時間長河中保持的強大連續性、不間斷性。正因如此,中國數千年的悠久文明得以從殖民主義的破壞中幸存,得以從一次次的歷史低谷中反彈。

  若把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傳統相比較,我們會發現,西方傳統更爲強調武裝力量和軍事實力,這一力量被視爲“現代大國核心”,而對於中國而言,文化的力量遠比武裝力量和軍事實力重要。一直以來,中國社會大力推崇文化軟實力,這一傳統極大地促成了今天中國的成功。中國特有的文化體系,決定了中國人民對個人與政府的關系、國家與世界的關系有着特殊的理解與認知。在中國,國家政府被視爲社會的守護者和化身,這在許多西方國家不可想象。

  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對“全人類文明”的尊崇之上,這構成了中國看待世界的獨特方式。中國致力於實現一種理想的、超越國界疆土的人類大同社會,而並非向他國傳播或強加自己的價值觀。

  然而,對於主要西方強國而言,“普世性”集中體現爲將世界其他地區的土地變爲宣揚歐洲文化和思想活動的場地。在西方強國,“普世性”以一種政治控制和武裝力量加以推行,其最高形式即爲“殖民主義”,這構成了歷史上西方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聯系的主要方式。僅從14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的500年間,英國與法國發生的战爭就多達142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期的中國未和任何國家發生過战爭,未侵略任何國家的土地或幹預過任何國家的政治。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朝貢體系,其本質上也只是一種與遠邦近鄰建立起的文化體系,而非軍事制度或政治手段。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爲一個大國,但仍保持着克制與謙遜。

  如今,通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議,中國將自己卓有成效的發展模式與中亞、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共享,許多國家也借此機會改變了命運。在這些地區,人民幣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中國方案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西方國家必須面對這一現實。除了設置障礙、技術封鎖、加強政治力量之外,西方國家必須找到在當今世界與中國打交道的妥善方式,探索如何把中國作爲旗鼓相當的競爭者並與之共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理響中國】引領風華正茂的大好時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