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牛市,越走越窄
9個月前

周五,在被大A折磨得夠嗆之後,本人以及一種A股投資者在晚上又遭遇一記重錘。

Meta的Q4財報拿出了大超華爾街業績指引的預期,並且在500億美金大額回購的基礎上,每股派息5美分。

500億美金,3500億人民幣,要知道去年A股上市公司總回購金額共斥資868億元,也就剛過Meta的零頭,這其中的差距可見一斑。

這個舉措震驚了華爾街,當然也讓大洋這邊的我們,一個勁兒流哈喇子。

漲也回購、跌也回購、賺錢還分紅,這股價怎能不漲?

羨慕,那是肯定的。

如果把時間推回到2022年,Meta還困在元宇宙裏,股價在2022年暴跌64%,其實不比咱們的核心資產好到哪裏去。

但從2023年到現在,Meta的股價漲了3倍。

炸裂的股價背後是Meta抓住了AIGC的機會,憑借开源的Llama系列模型,打出了一場扎實的翻身仗,在其基礎上微調的 AI大模型宣稱已經超過 GPT-3.5了,甚至已經逼近 GPT-4。

說白了,只有基本面才是股價上漲最扎實的支撐。

A股爲什么隨處可見“A型”下殺,核心問題其實就是估值炒上去容易,基本面能維持住很難,一旦預期走壞,高企的股價迎來的就是壯烈的下跌。

這是A股一而再再而三,不斷上演的事,也是我看美股又羨慕又恐高的來源。

喫過高估值的虧,就很難說服自己去追漲。


標普500成分股的PE還是有些高

上周,十年美債收益率大幅下跌,停在了4%左右,而在這之前,十年美債收益率是5%。

我們知道,十年美債是權益投資定價的錨。

十年美債收益率5%也就意味着,你持有無風險的十年美債每年能獲得5%回報,假如什么都不變,20年的時間可以回本,所以,十年美債的PE就是20倍。

這就說明,風險和波動大於十年國債的品種,合理估值不應該高於20-25倍,不然买國債就可以了。

但截至目前,標普500成分股有282只股票估值高於20倍,其中213只股票的估值高於25倍,而美股七仙女及標普500對比A股的估值大概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說美國強勁的經濟帶來的微觀企業盈利可以消化這個估值。

我們也可以說美股大手筆分紅、回購,重投資輕融資的市場制度,可以支撐股指長周期繼續新高、向上,這些我都是認可並120%羨慕的。

但在美債收益率已經如此高企的情況下,這么多公司估值還這么高,總感覺有些奇怪,這也是段永平前幾天有些迷惑的點。

注意,我這不是在看空美股哈,看空美股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

我只是,表達一種擔憂。

美股如今這些年的牛市,實際上是納指和標普的牛市,而指數的牛市實際上是美股七巨頭這權重股帶來的牛市。

除去這幾家公司頂着加息周期走出強勁的表現,標普500其他的成分股無論是基本面還是股價漲幅,其實都是有些乏善可陳,標普493的營收基本沒動,淨利潤增速還在下跌。

所謂加息對美國企業的經營,不是沒有影響,而是由標普493以及其他更小的公司承擔,而整個指數的上漲由標普7巨頭完成。


少數人的牛市走到哪一步了?

這個由少數科技公司主導的指數大牛比美股歷史上的歷次抱團都更極致,早已遠遠超出了70年代漂亮50和2000年科網股泡沫的牛市。

唯一不同的是,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讓這幾家科技公司具備了全世界賺錢的能力,這種賺錢模式,是任何一家傳統企業都不具備的,也是其他國家的其他公司,遠遠不具備的。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看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那么美股七巨頭現在在做的,利用互聯網帶來的在搜索引擎、社交媒體、芯片、互聯網零售方面的強大資源壟斷,與技術殖民又有什么不同呢?

因爲七巨頭是整個地球的核心資產,所以也吸引了全球資金的抱團。

所以,雖說整體表現比其他公司好一些,但帶來的波動和風險,也是更大的。

就像宏觀大師祖洛夫去年年底所提到的,全球有62%的資金進入美股跟蹤標普或納指,而其中30%的錢流入了這七家公司的股票意味着風險極大,一旦有什么讓人失望的事情發生,市場是很容易出現波動的。

2024以來,七巨頭貢獻了1月份標普500指數回報的45%,目前該集團的市值達12.5萬億美元,超過了紐約和東京等主要城市的GDP,他們要是想獨立,那可比德州鬧獨立炸裂多了。

說白了,咱們的投資想達到的目的是“反脆弱”,但建立在七只股票大繁榮的基礎上帶來的牛市,本質上其實挺“脆弱”的,對嗎?

到了現在,就算七巨頭內部也不再是鐵板一塊的齊頭並進,七巨頭隱隱約約有一種縮到四巨頭的趨勢...

表現好的是英偉達、亞馬遜、微軟、Meta;而表現一般的是蘋果和谷歌,至於特斯拉,壓力很大。

微軟現在已經超越蘋果是市值一哥了,但雲業務增速不及預期,谷歌Q4廣告業務不及預期。

蘋果一年來首次季度營收正增長、但中國市場銷售下降13%,iPhone的銷售可能會繼續疲軟。

特斯拉就不用說了,毛利萎縮,還給出了有些低迷的2024業績指引,已經有觀點要把特斯拉开除出七巨頭了。

核心公司營收逐漸出現隱憂,其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

大家應該還記得A股當年的核心資產就是一波接一波坍縮的,先是白酒爲代表的消費股塌了,然後醫藥股也开始狂跌,終於連最景氣的新能源也扛不住了,局部牛市的大趨勢最終反轉。

之前的歷史已經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好公司該跌也是要跌的。


美股的百年未見大變局

整體高利率的環境、高PE的美國龍頭估值,最終造成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現金儲備節節攀升——

Q4財報還沒發,至少Q3的時候,伯克希爾手裏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1572億美金,歷史新高的水平。

有時候我覺得,巴菲特耐得住寂寞、等待擊球區的耐力,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月24日,伯克希爾公布第四季度財報和年報,到時候巴菲特還會發布致股東信,且看且珍惜吧,現在的美股,巴菲特也不太認識了。

某種程度上,美股也處於另一種“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中,只是置身在歷史裏,我們感覺不到。

當然,說到這裏肯定有朋友說“美股跌A股就會好嗎?”

你說的對,美股這些核心公司的基本面肯定是全球別的公司比不了的,但正因爲我們喫過抱團的虧,並且已經看到了抱團帶來的潛在風險,那此時此刻,去买一些相對低估的美股醫藥甚至羅素2000是不是會更合理一點呢?

說到底,影響股價短期表現的還是資金,假如全球資金抱團A股的少數幾家公司,是不是也能帶來巨大的漲幅呢?

那大資金來抱團A股,能挑選的又是什么呢?

工行、海油爲代表的央企巨頭?

還是以茅台、騰訊、寧王爲代表的過氣成長股?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股的牛市,越走越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