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的 IPO 有多么狂熱?“寧德時代最狠對手” LG 新能源上市首日暴漲 99%
2年前
今日,韓國電池制造商 LG 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一舉成爲韓國第三大上市公司。

本文來源:天天 IPO

开年最大 IPO 誕生。

今日(1 月 27 日),韓國電池制造商 LG 新能源正式在韓交所上市,募集 680 億人民幣,締造了韓國史上規模最大 IPO。上市首日,LG 新能源暴漲 99%,市值一度達 7500 億人民幣,一舉成爲韓國第三大上市公司。截至發稿,市值回落至 5800 億。

這是寧德時代最強勁的對手。脫胎於歷史悠久的 LG 集團,LG 新能源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寧德時代完全壓制,但在 2020 年开始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全角的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巨額訂單,勢頭變得兇猛。LG 新能源 CEO 權英壽放言,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爲全球第一。

電池江湖風起雲湧,背後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電氣時代。而電池堪稱新時代的基礎設施,誰能掌握話語權,誰就有機會成爲下一個世界首富。所以我們看到,2021 年國內動力電池領域誕生了一筆筆大額融資,湧現了蜂巢能源、中航鋰電、氫晨新能源等超級獨角獸。一時間,有頭有臉的 VC/PE 都在投動力電池企業。這是一條關乎國運、關乎未來的超級賽道。

從化妝品起家,電池霸主來了,市值一度 7500 億市值

LG 新能源的故事,離不开背後的全球巨無霸——LG 集團。

1947 年,LG 集團的前身——樂喜化學工業會社由具仁會創辦,最初僅生產化妝品。隨後的幾十年內,LG 逐漸成長爲一家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服務的國際巨頭。其中,化學能源業務是 LG 的重中之重。

上世紀 90 年代,鋰離子電池正式誕生,並率先被日本索尼集團應用至移動電話等電子設備中。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LG 自然不愿錯過,於是決定讓化學事業部展开研究。但由於缺乏電池相關的專業人才,以及尋求與日企的合作受挫,直到 1999 年 LG 化學才實現鋰電池量產。

然而,遙遙無期的回報,讓電池業務的去留一度成爲了 LG 內部爭議的焦點。最終,在 2001 年的一次管理會上,LG 第三代掌門人具本茂表態:“我認爲繼續電池事業是正確的。抱着必成的信念重新开始。不放棄,向遠看,更專注研發。”

在具本茂的帶領下,LG 化學的電池業務走上正軌。進入 21 世紀後,多家車企开始探索電動汽車,LG 化學也开始布局鋰離子動力電池。他們先是在 2007 年拿下了本土車企現代汽車的訂單;後又成爲通用汽車電動汽車項目 Volt 的電池供應商,至此 LG 化學在汽車領域的局面徹底打开。

這時,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出現,他便是具本茂胞弟具本綾的長子——具光謨,也正是 LG 現任掌門人。畢業於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具光謨在 2006 年進入 LG 電子擔任高級經理,後於 2015 年晉升爲高管。三年之後,40 歲的具光謨當選爲 LG 新一任會長,成爲第四代掌門人。

在具光謨就任之前,LG 化學的電池業務遭受到寧德時代的強烈衝擊,爲此他一上任就开始了更爲激進的擴張政策。在他的主導下,LG 化學先是於 2018 年 11 月聘請了原 3M 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辛學喆擔任副董事長,這也是公司史上第一次從外部引進高管;隨後又制定了一項計劃,比如 2020 年前投入 1.2 萬億韓元 (約合人民幣 72.6 億元) 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线,以應對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的增加。

同樣是在具光謨的力主之下,LG 化學在 2020 年 12 月 1 日迎來裏程碑——LG 新能成立,實現了化學電池業務的拆分。

此後,LG 新能源开始踏上 IPO 之路。去年 6 月,LG 新能源就向韓國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並計劃於年底完成上市。但意外來了——兩個月後,由於裝載其電池的通用汽車存在起火風險而被召回,導致 LG 新能源的上市計劃被迫暫停。

直到去年 10 月,LG 新能源向通用汽車支付了 19 億美元的巨額賠款後,才重新恢復了 IPO 進程。受到通用汽車電池風波的影響,LG 新能源高層發生了人事震動,由 LG 集團副會長權英壽接替金鐘現出任 CEO,負責重啓後的 IPO 事宜。最終,LG 新能源在今年年初通過了 IPO 申請。

IPO 前夕,LG 新能源累計認購額高達 114.06 萬億韓元,認購人數則爲驚人的 442.4 萬,雙雙創下韓國最高紀錄。今天,LG 新能源正式 IPO 敲鐘,發行價爲 30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1601 元),开盤暴漲 99%,开盤市值高達約 7500 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爲僅次於三星電子的韓國第二大上市公司。

宣战寧德時代:要做全球第一,曾毓群最大的對手

LG 新能源爲何如此火爆?

早在分拆獨立之初,LG 新能源就展現了雄心壯志,表示 2021 年預計銷售額爲 13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767 億元),並計劃在 2024 年實現銷售額超過 30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1770 億元),成爲全球領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而招股書披露,截至 2021 年第三季度,LG 新能源同年已實現收入 13.4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710.34 億元),同比增長 63.3%,顯然已超過此前公司定下的年度目標。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仍是 LG 新能源繞不开的話題。招股書顯示,LG 新能源 2019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爲-0.43 萬億、-0.45 萬億和 0.86 萬億韓元。這也意味着,不到三年的時間,LG 新能源已虧掉近 50 億元人民幣。不過好在,2021 年前三季度,LG 新能源的毛利率均爲正,或將有望實現年度盈利。

從 2020 年开始,LG 新能源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拿下了來自上海超級工廠的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巨額訂單。此外,LG 新能源其他重要客戶還包括福特、大衆、奧迪、戴姆勒、雷諾、捷豹、保時捷等國外知名車企。

坐擁衆多歐美客戶,恰恰正是 LG 新能源的底氣所在。今年 1 月初,LG 新能源 CEO 權英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豪言,“我們手中積壓了大量訂單,預計將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寧德時代,成爲全球第一。”

他直言,寧德時代對中國客戶的高度依賴是一個弱點,“在爭取歐洲和美國的全球客戶方面,我們處於領先地位。”

權英壽選擇宣战寧德時代,原因在於後者已經連續登頂多年,是 LG 新能源最想擊敗的對手。

從市值來看,寧德時代最新市值高達 1.4 萬億元,是 LG 新能源的兩倍之多,顯然二者規模還不在一個量級。另據調研機構 SNE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去年 1 月份-11 月份的動力電池市場供應 79.8GWh,佔有率高達 31.8%,位列第一;而 LG 新能源則爲 51.5GWh,市佔率 20.5%,兩者相差約 11 個百分點。

此外,LG 新能源最新產能規劃,是從 2021 年的 150GWh 增加到 2025 年的 430GWh;而公开資料顯示,寧德時代 2025 年前的規劃產能則已接近 600GWh。

當然,寧德時代並非不可挑战。1 月 12 日,LG 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礦商 Liontown Resources 籤署了爲期 5 年的採購訂單。按照雙方籤署的合同,從 2024 年开始,Liontown 將給 LG 供應 10 萬幹噸/年的鋰輝石精礦,最終合共供應 70 萬幹噸,可足夠爲 250 萬輛電動汽車生產電池。

面對挑釁,萬億 “寧王” 掀起反擊战。今年 1 月 7 日,寧德時代與國內最大的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容百科技籤訂長期供貨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寧德時代預計在 2022 年向容百科技採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數量約 10 萬噸。隨後,寧德時代又發布了換電品牌 EVOGO,正式進軍換電領域,並且換電產品將面向全部車企。

實際上,曾毓群同樣清楚寧德時代身邊群狼環伺。早在 2017 年,他就已意識到競爭的激烈,曾在內部郵件中提醒員工,當大家躺在政策的溫牀上睡大覺時,競爭對手正在面臨生死關頭玩命的幹,“消極、短視的行爲最終帶來的一定是事業的失敗、人生的失敗,而集體短視會影響公司的進步並最終造成公司的失敗。”

如今,寧德時代已經迎來了一位超級對手,全球電池江湖的巔峰對決拉开了帷幕。

VC/PE 大舉殺入,這條賽道大爆發,下一個世界首富在這裏

LG 新能源的上市和寧德時代萬億市值,堪稱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大爆發的縮影。

2021 年以來,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融資可謂瘋狂。先來看看新晉超級獨角獸蜂巢能源:今年 1 月今年 1 月 17 日,海亮股份以 3.22 億元增資蜂巢能源,佔比 0.7%,以此計算蜂巢能源的估值達到了驚人的 460 億。

而從去年 2 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蜂巢能源已經連續獲得了 5 輪融資。去年 2 月下旬,蜂巢能源獲得 35 億元 A 輪融資,一個月後獲得 A+ 輪,7 月,蜂巢能源獲得 102.8 億元的 B 輪融資,投後估值爲 360 億元,到了 12 月,B+ 輪融資到位。這樣馬不停蹄的節奏,正是動力電池火爆的冰山一角。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 CEO 楊紅新曾在 A 輪融資籤約儀式上透露,在 A 輪融資過程中,很多機構沒有分配到想要的足夠額度。

蜂巢能源執行副總裁王志坤透露了更多融資細節:“事實上,有超過 100 多家機構主動找到我們,要求投資蜂巢能源。” 他介紹,蜂巢能源在 5 月舉辦了投資說明會,6 月底就基本上確定了投資機構的名單。但到了 7 月,還有很多投資機構上門想要投資的額度,蜂巢能源考慮到團隊要靜下心來,應該做好融資的收尾。

百億融資在這個賽道並不少見。2021 年 9 月,中航鋰電完成了 120 億股權融資;此外,發明了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瓷電池的輝能科技完成 3.26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主攻高性能磷酸鐵材料產業化开發的林立新能源也在去年剛剛獲投。

現在,幾乎有頭有臉的 VC/PE 都在投動力電池。過去一年間,包括紅杉中國、深創投、IDG 資本、高瓴創投、君聯資本、春華資本、凱輝基金、光速中國、軟銀中國等在內的數十家 VC/PE 機構,以及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廣投資本等產業基金都將觸角伸向了動力電池賽道。

與此同時,比亞迪也來勢洶洶,在 2020 年 3 月正式推出刀片電池後,接連落地動力電池基地,並計劃在 2022 年—2023 年分拆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上市。這意味,電池江湖又要迎來一個超級 IPO。

爲什么動力電池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是雙碳背景下,汽車產業轉型的必然需求——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材料;二是儲能行業的崛起,使得動力電池市場的直线上升。

正如市場流傳着一種說法,誰能解決電池儲能瓶頸,誰就有機會成爲下一個世界首富。

就連硬科技投資人也在朋友圈感慨:“今天不布局新能源的核心環節(新材料),就相當於二十年前看不上房地產。”

這是一場關乎未來的能源安全保衛战。不久前,一則極具風向標的消息出爐——我國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爲基礎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眼下,當碳中和概念持續席卷創投圈,新能源正在一二級市場集體大爆發。本周,光伏巨頭晶科能源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暴漲 111%,市值突破千億大關;此外,還有一些二級市場標的,因爲切入新能源領域,股價實現了暴漲。回到一級市場,這片廣闊天地讓所有人都相信 “大有作爲”。

這也是一條關乎國運的賽道。華東一位本土機構的創始人曾感嘆,“能源是比半導體更爲重要的軍備競賽,因爲半導體是決定我們過得好不好的問題,而能源則決定了我們能不能過得下去。” 我們所有人,正站在一個歷史轉折點。

本文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所有。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能源車的 IPO 有多么狂熱?“寧德時代最狠對手” LG 新能源上市首日暴漲 99%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