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從全國兩會看“機遇中國”
8個月前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孫明 張昱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2024年兩會期間,國際社會再次聚焦中國,觀察政策走向和行動方案,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感受經濟高質量發展脈搏,探究中國與各國合作機遇,期待中國爲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從國際輿論反應看,經濟引擎、科技創新、能源轉型、共建“一帶一路”和對外开放等領域的“機遇中國”聲音更集中、反響更熱烈,對中國與世界未來發展的影響也更加突出。

  經濟機遇: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左右的年度GDP增長目標,釋放出積極信號,傳遞了發展信心,讓外界感知到即使內部外部環境依然困難,但是中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日益強大,中國將持續成爲跨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去年10月報告的基礎上調至3.1%,主要原因是看好中國、美國及多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勢頭。IMF在更新內容中指出,上調中國增長預期反映出去年中國經濟高於預期增長勢頭的延續和中國出台相關政策產生的帶動作用。高盛集團、瑞銀集團等國際金融機構也陸續發布報告,認爲2024年中國消費和服務業將延續復蘇趨勢。中國德國商會發布2023/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91%受訪德國企業表示將繼續扎根中國市場,超過半數的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商會成員預計三至五年內會出現更好時光。

  創新機遇:中國多領域科研創新爲世界注入動力

  “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成爲近期外媒熱議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高頻詞,境外媒體、智庫學者紛紛從內涵特徵、時代背景、國內國際影響等多個層面對新質生產力展开熱議,多用“創新”“科技”“高端”“高效”等詞匯加以描述。國際輿論認爲新質生產力是一種創新驅動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已經成爲中國以創新和科技進步賦能經濟發展的战略基石,旨在通過總體布局尋找新突破點,從而爲持續不振的經濟發展尋找新動力。

  近年來,中國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獲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認可。《今日巴基斯坦》肯定中國對創新研發的重視,認爲這將帶動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生物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進步。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也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在電子產品、化學品、機械設備、機動車、金屬制品以及電氣設備等領域領先世界。國際輿論期待中國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從而帶動更多科研成果惠及世界。

  綠色機遇:引領能源轉型利好中國與世界

  有輿論注意到,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已被確定爲推動高質量增長的战略重點,由此積極評價中國在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及在清潔技術研發、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等方面所作的工作,總體認爲各國應與中國加強合作,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對於中國2023年可再生能源佔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50%,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在綠色轉型方面取得的進展對中國和世界都是好事。

  具體而言,中國企業和資本在全球能源轉型中扮演核心角色,尤其在可再生能源供應鏈方面表現突出,必將吸引各國與中國合作;中國的太陽能制造業對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同樣也起到關鍵作用;中國在海灣國家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反映出兩地間建立更廣泛經濟關系的趨勢;西方進行能源轉型,需要與中國合作,這對於降低能源轉型和氣候保護成本十分重要。彭博新能源財經此前也報道稱,中國是唯一能夠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安裝量增加兩倍的主要國家,這種從高碳和化石燃料能源模式的轉變,爲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可持續增長和有意義的減排帶來了希望。

  合作機遇:“一帶一路”推動全球新型城市建設造福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自實施以來,契合共建國家發展需要,多國積極響應並熱情參與,有不少國家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了長期收益。面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一帶一路”建設更是樹立了國際合作典範,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廣清潔能源,構建完善的環境治理體系,深度融入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爲增強全球環保共識鋪路架橋。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注意到,“一帶一路”在城市發展和互聯互通方面的實踐,改變許多城市的未來,推動全球新型城市建設。美國《外交事務》認爲,“一帶一路”是全面的城市化項目,中國打造的互聯互通將催生一種新型跨國市場,改變全球經濟的聯系方式。“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會帶來一種新型城市,這種城市或許會成爲新國際秩序的基礎。非洲和歐亞大陸的城市化程度會大大提高,小城市則可能轉變爲繁榮的物流中心,城市空間變得越來越高效、安全且可持續。

  开放機遇:中國擴大對外开放爲各國提供合作機遇

  在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外交主題記者會上,中國宣布進一步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六國試行免籤政策,受到國際輿論廣泛關注。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不斷優化籤證政策,爲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提供了單方面免籤入境的政策,與新加坡、安提瓜和巴布達、泰國籤署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籤證協定,爲人員往來提供便利,促進跨國消費和旅遊業及商貿活動。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开放帶來的巨大機遇得到外界認可。

  西班牙《國家報》分析稱,中國擴大免籤政策旨在進一步促進人員交流,服務於中國高質量發展和對外开放。近幾個月來,中國採取切實舉措促進旅遊業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員交流,展示出持續擴大對外开放的誠意。彭博社評論稱,中國政府表現出推動旅遊和商業聯系的強大動力。

  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开放,也進一步提振了外企的信心。中國歐盟商會和中國英國商會的負責人均表示,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對外國關切變得更加开放,爲各渠道接觸提供了更多機會,有助於切實改善企業信心。德國《商報》認爲中國的類似政策便利了商務人士的往來,將向企業界釋放明確的積極信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際輿論從全國兩會看“機遇中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2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