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3月27日發表題爲《美國“恐華症”》的文章,作者爲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當前一波反華情緒已持續多年。它始於本世紀初,當時美國決策者首次針對華爲公司提出國家安全擔憂。這家中國領軍科技企業被指控部署數字後門,讓中國能夠开展間諜活動和網絡攻擊。2018年至2019年以美國爲首的制裁使華爲發展停滯不前。
但華爲只是個开始。自那以後,美國陷入了一場全面爆發的“恐華症”——這是一個我不會輕易使用的強烈詞匯。美國實施出口管制,以切斷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的渠道,這是爲了阻撓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美國司法部剛剛起訴了一個中國黑客組織,稱其涉嫌針對美國的重要基礎設施。中國電動汽車、起重機以及TikTok據稱也帶來許多所謂風險。
恐懼不僅限於技術。美國政府還把一個多邊問題——與100多個國家的貿易逆差——錯誤地定性爲雙邊問題,並用關稅懲罰中國。對於南海和台灣海峽的局勢,華盛頓誇大中國軍事威脅的說法有時近乎歇斯底裏。
例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要求人們“想象”如果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會發生什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保守的聯邦主義者協會成員克裏斯托弗·雷警告說,中國惡意軟件可能會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癱瘓。還有前美國反情報官員把中國起重機中的傳感器比作特洛伊木馬。
美國的一連串指控是披着國家安全外衣的未經證實的恐懼的表現。這些指控都沒有“確鑿證據”。
是什么讓中國引起了美國如此惡毒的反應?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不能容忍與之競爭的意識形態和治理體系。“美國例外論”似乎迫使我們將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強加於他人。冷战中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對中國的過度恐懼很容易掩蓋美國自身的許多問題。雙邊貿易逆差很可能反映了個別國家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廣泛的多邊貿易逆差更多地源於美國長期預算赤字。同樣,技術威脅不僅是所謂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產物,它也代表着美國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不足,以及基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高等教育方面的不足。
美國政客非但沒有認真照鏡子,反而把指責中國作爲政治上的權宜之計。
美國能夠而且必須做得更好。美國領導人不應把過度的“恐華症”辯解爲對中國威脅的合理反應,而需要避免不擇手段的卑鄙做法,更多地從成熟負責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1933年的首次就職演說中,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用一句令人難忘的話強調了這種危險病態的終極風險。他說:“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在今天的恐華狂潮中,這句話非常值得銘記。(編譯/盧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外媒:美國“恐華症”近乎歇斯底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2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