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出持續上揚新曲线——世界衛生日看“健康中國”貢獻值
7個月前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題:劃出持續上揚新曲线——世界衛生日看“健康中國”貢獻值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邱冰清、帥才

  守護好14億多中國人的健康,對世界衛生意味着什么?

  從消除瘧疾、脊髓灰質炎等重點傳染病,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條健康之路,不僅與全球約18%人口的健康福祉息息相關,也爲改善全球衛生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從“小病不出島”到“大病有依靠”

  江蘇省鎮江市世業鎮,長江中的一座小島。常住人口1萬多人,居民看病主要依靠鎮衛生院。

  與鎮江市級醫院聯動設立全科—專科聯合門診,專家定人定時來島上服務;對全鎮2200多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开展規範化管理……如今,世業鎮衛生院年門診量6萬人次,基層就診率84.79%,慢病患者就診率達到90%。

  4月7日,世界衛生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共同舉辦的主題宣傳活動中,世業鎮衛生院院長胡小忠講述了健康服務水平提升的切身體會:“‘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已經由夢想變爲現實。”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放眼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降至歷史新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一組組數字,勾勒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的曲线。

  活動現場,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說,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战略位置,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中國战略,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全體人民健康權得到了充分保障。

  4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共同舉辦的世界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現場。 新華社記者邱冰清 攝

  從瘧疾防控作表率到援外醫療傳經驗

  今年3月,第20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回國。針對當地常見的瘧疾等傳染病,援外醫療隊員不僅時常开展義診,還積極向當地居民科普防治措施。

  “我們制作了中英雙語瘧疾防治科普視頻,讓當地群衆更好地了解瘧疾防治知識。”援津巴布韋醫療隊成員、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生胡楊說。

  瘧疾曾是我國流行歷史最久、影響範圍最廣的重大傳染病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每年約有3000萬瘧疾病人,其中湖南等地就曾發生過瘧疾流行。

  202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中國消除瘧疾。繼消滅天花,消除絲蟲病、脊髓灰質炎、新生兒破傷風之後,我國結束了又一個重點傳染病肆虐的歷史。世衛組織發布新聞公告說,中國瘧疾感染病例由每年3000萬減少至零,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伴隨着援外醫療隊奔赴76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成功消除瘧疾的經驗做法也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越來越多國家借鑑“中國經驗”防治瘧疾。

  世衛組織中國代表處代辦喬建榮表示,以初級衛生保健爲基礎的衛生服務體系,確保了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並能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從環境衛生治理到全面社會健康管理

  南京,五老村愛國衛生運動紀念館。一項項展品,記錄着70余年來中國共產黨把群衆路线運用於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

  新中國成立前,五老村遍地污水塘,被稱作“苦惱村”。經過“人人動手,改造家園”,棚戶區換了新模樣。再後來,這裏被評爲“健康街道”。

  “我們將繼續深化拓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形式和內容,在共治、善治、精治上下功夫,讓轄區居民的健康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五老村街道樹德裏社區黨委書記葛倩說。

  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爲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口號前,中國就已經通過愛國衛生運動踐行着這一原則,爲提高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世衛組織向中國政府頒發“社會健康治理傑出典範獎”,以表彰愛國衛生運動取得的成就。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生活方式變化,14億多人的健康面臨多重疾病負擔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等挑战。促進健康,不僅靠醫療衛生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綜合治理的“大處方”。

  從打造城鄉人居“新面貌”,到實現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再提升”,再到激發社會參與“動力源”,各地正在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劃出持續上揚新曲线——世界衛生日看“健康中國”貢獻值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2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