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東西方思維方式不同但可以互補。西方固守二元對抗的思維定式,拒絕以开放包容的態度看待中國。而中國在保留傳統的同時,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優秀元素,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全球倡議,爲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國應秉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在承認文化多元的前提下求同存異,以和平手段化解分歧,實現共同安全。
作者:Jan Oberg
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主席
我們要想了解其他文化,通常需要借助媒體、書籍、電影、旅行和個人接觸。新聞報道作爲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其本質是對特定時間與地點情境的反映。
這就帶來了至少兩個問題:一是我們如何更爲准確而更全面地看待世界,二是我們如何能夠在文化多樣性中實現有效溝通和相互理解。
要了解一個社會,方法之一是研究人們思維方式的異同。具體來說,就是這個社會裏的人們對“他人”的總體態度是什么——是威脅、潛在的朋友、“野蠻人”,還是值得好奇、探索和學習的人?
還有,在這個社會裏,人們的思維方式是非此即彼的還是兼而有之,或者說是體現出排他性還是包容性?
不同的人們行爲方式不同,根源在於人們對兩個問題的回答不同:一是“我是誰”,二是我們從小到大認爲最“自然”的思維方式是什么。
東西方的思維方式存在顯著差異,但我認爲它們在原則上也是互補的。
遺憾的是,目前西方對中國採取了類似冷战時期對蘇聯的政策,背後的根本原因至少有兩條:一是否認自身實力的下滑和即將到來的衰落;二是西方固有的世界觀往往阻止它學習和融合其他文化的元素。西方的傳統是教導別人,而不是學習別人。因此,西方人總有一種“傳播文明”的“使命感”,極力要讓別人從外到內變得像他們自己一樣。
相比之下,中國兼容並蓄地向西方學習,從西方世界觀中吸取了一些元素。中國把西方的幹涉、佔領和殖民主義過往當作反面教材,強調防御和“以我爲主”,最大程度地自力更生,這是一條沒有捷徑的艱難之路。
由此可見,盡管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顯著成就,但它卻仍保留了傳統思想,如集體主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陰陽和諧、精英統治和維護面子等。同時,中國積極引進並吸收了西方思想的元素: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資本主義、科學技術等等。
此外,今天的中國了解西方的程度超過了西方了解中國。中國媒體更多地關注西方,且報道並非僅限於負面,而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關注很少,且往往是負面報道。會說英語的中國人比會說漢語的西方人要多得多。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我看來,包容、適應、對不同文化的开放態度,以及對自身文化根源的堅定認識,似乎是理解中國近年來驚人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深層次”關鍵。這也是“一帶一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推動文化間交流對話,成爲促進和平的“加速器”。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和前瞻性的文件與倡議,包括2023年9月發布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全球文明倡議等。它們都繼承了1955年發表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輝煌理念,這五項原則已被納入中國憲法。
這些引領時代的舉措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深入研究。在制定行動計劃之前,我們需要探討相關概念和原則,並從長遠考慮。這些文件不僅具有建設性,同時也包含了對當前佔主導地位,強調“對抗”的西方國家的外交批評。
其他國家也應出台相關文件以推動建設性對話。但遺憾的是,一些曾被西方稱爲“前瞻研究”的報告——如《增長極限論》(Limits to Growth) 和《現在怎么辦?》(What Now?)——似乎已經無人問津,逐漸被另一些充斥着悲觀論調的報道所取代。
聯合國體系是建立在《聯合國憲章》第一條“以和平手段建立和平”的基礎上的。這與1982年瑞典奧洛夫·帕爾梅委員會報告提出的“共同安全”概念十分吻合,中國也將此概念納入其安全战略中,作爲制定一切安全政策的基礎。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人們不妨借鑑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的思想,現代社會包括核武器在內的進攻性武器理應被削減。安全必須建立在對軍事和非軍事威脅的理性分析基礎之上,所有的軍工復合體都必須解散,因爲它們只會給精英階層帶來“战爭紅利”,而非和平與安全。
這樣一來,國際社會將共享一個暴力行爲大幅減少的未來,並致力於用更明智的非軍事手段來解決衝突,調解矛盾,預防暴力,建設和平。非暴力原則將取代軍備競賽和軍國主義,成爲一項重要的基本准則。
這一切的出發點並非理想主義,而是現實主義。
我們應以尊重多樣性的全球共同體和團結精神爲指導,爲和平共處的共同未來而奮鬥。相反,軍事對抗、軍國主義思想、核武器和大規模毀滅性战爭,遲早會把人類引向死胡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習近平主席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會談爲我們在此討論的問題提供了佐證。習主席着重強調了國際准則、不幹涉他國內政、多元一體以及全人類共同利益。而布林肯則並未發表任何關於全球未來的設想,只是提出了一系列抱怨和指責,其背後的邏輯依然是謀求改變中國,讓中國服從於美國的利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丹麥學者:包容开放是中國取得驚人成就的關鍵之一,西方欠缺的正是這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