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茄彰顯中法科技合作大智慧(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報道·科技篇④)
5個月前

  員工在中法農業科技園全氣候智能溫室內採摘小番茄。

  中法農業科技園循環農業區景觀。本文配圖均由中法農業科技園提供

  烏茲別克斯坦高級公務員四川南充行活動走進中法農業科技園。

  無土栽培、智能控溫、水肥一體……近日,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的中法農業科技園全氣候智能溫室內,圓潤鮮亮的小番茄掛滿秧藤,滴灌系統不斷給小番茄“投喂”,工人乘軌道車穿梭在2萬余平方米的小番茄林,忙着採摘、分揀鮮果,一幅“工廠化”的現代農業景象展現在眼前。

  中法農業科技園總規劃面積1.7萬畝,是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介重點項目、中國與法國聯合實施的國家級項目,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推進中法合作的現代農業重點示範項目。

  2017年2月,該項目开工建設,目前已建成面積1.2萬畝,包括歐標農業區、溼地農業區、全氣候智能溫室和法式水鎮等已投產達效項目,充分展現了中法農業科技智慧。其中,位於循環農業區的全氣候智能溫室更是“黑”科技十足,堪稱兩國農業科技合作的典範項目。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中法農業科技園全氣候智能溫室,現場見證“小番茄成長記”,實地探訪semi-closed(半封閉)溫室技術賦能現代農業發展的經典案例,深刻感受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個半封閉全氣候智能溫室的魅力。

  精准調控

  小番茄住進“陽光房”

  5月25日,記者走進中法農業科技園循環農業區。一棟充滿現代感的玻璃建築映入眼簾,看起來像城市裏的高端寫字樓,在陽光的照耀下,玻璃幕牆更顯得澄澈。透過玻璃,記者可以隱約看到一串串紅色、綠色、黃色的小番茄擁在一起,掛滿秧藤。這儼然是一座高科技十足的“小番茄陽光房”。

  據了解,中法農業科技園全氣候智能溫室項目投資1億元,佔地30畝,是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法國原香檳阿登大區政府農業合作項目之一。

  “與傳統種植不同,這裏的小番茄從育苗到結果,實現了全周期數字化管護,做到每一個細節都可控,而且產量和效益非常可觀”。中法農業科技園全氣候智能溫室現場負責人江敏這樣向記者介紹,該溫室的核心設備和主要耗材均從法國原裝進口,採用的半封閉溫室技術,是西南地區第一個半封閉的全氣候智能溫室。

  溫室還採用了全球最先進的環境控制技術與高效植物栽培系統,可有效精准調控溫室內植物群落的氣候環境,實現全天候、全季節生產和全人工、智能化管理,實現農業生產“靠天喫飯”向“靠智慧喫飯”的現代化轉變。

  在該溫室設計之初,爲了保證每一束射入的光线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中國設計團隊和法國種植專家還多次模擬實驗,修改設計圖紙,並將普通玻璃改爲透光好的超白減反無影玻璃作爲覆蓋材料,當陽光散射進來時,可以均勻地分布到植株上。

  “溫室頂端安裝了一層遮陽幕簾和一層保溫幕簾,當自然光照過強超過植株需求時,遮陽幕簾就會自動展开進行降溫;當夜晚需要對溫室內部保溫時,保溫幕簾也會自動开啓,保證植株所需的生長溫度。”江敏說,“番茄工廠”的控制系統猶如人體大腦,指揮各設備運轉。

  “這裏還鋪滿了傳感器和弱電系統,氣候調節精准程度非常高,以營造植物最佳生長環境。”江敏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比如溫度,整個溫室內對角线兩個點,溫度相差不會超過0.5℃,比如補光,可以智能模仿太陽光的特點,通過植物間和其頂部設置的補光系統,自動補光。”

  精准增施

  小番茄有了“大管家”

  走進全氣候智能溫室,記者首先來到1500平方米的中法農業科技園智慧農業資源數據中心,這裏是整個園區農業生產的“大腦”,中間一塊大屏幕上顯示着溫室內的氣溫、相對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值,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記錄相關數據。

  “這裏是中法農業科技園所有農業設施的控制中心,包括3000多畝的伏季水果水肥控制系統,一名技術人員就能完成所有操作。”江敏說,“我們園區安裝了傳感器,實時將土壤墒情、天氣情況等數據傳回數據中心,再通過雲端分析處理,顯示在該大屏上,如有異常將提醒工作人員。”

  目前,中法農業科技園智慧農業資源數據中心包括智慧農業雲平台、智慧農業資源數據採集更新平台、智慧農業資源數據管理平台、智慧農業數據圖像集成展示平台,還集成了農業生產前、中、後的信息管理功能,可爲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提供數據。

  穿過一段噴霧消毒通道,就來到了“番茄工廠”內,這裏栽培槽、暖通軌道兼容管、防蟲板、補光燈、傳感器、攝像頭等一應俱全,確保每一顆番茄都享受到充足的養分。一個個圓潤鮮亮的小番茄掛滿秧藤,秧藤根部“種”在無土栽培的椰糠條帶上……

  “爲了更好地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我們還以進口椰糠爲小番茄植株栽培基質,並由電腦控制水肥增施,同時溫室還通過回收雨水,經過淨化,再用於植株生產,可節水節肥70%以上”。據江敏介紹,“椰糠無土栽培”是歐盟國家近年來採用的一項現代農業新技術,通過將碎椰殼作爲基質,結合“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在傳統無土栽培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新方法。

  “針對小番茄生長情況,系統會制定每日給水計劃,椰糠袋還配有液回收系統,多余水全部回收,再通過沙過濾和紫外线殺菌重新配比使用”。江敏介紹,溫室內的椰糠基質經過了脫鹽清洗和紫外线消毒殺菌,從源頭切斷了土壤可能帶來有害真菌、病蟲害風險。

  據了解,整個溫室還配備了100多個傳感器、1000多個控制器以及20余種監測設備,能夠對工廠內部的溫度、光照、水肥、空氣等相關的數據隨時獲取、智能調節,讓植物365天、24小時都能生長在“舒適區”。

  “‘番茄工廠’裏種植有10多個優良品種、4萬余株小番茄,這些品種均來自荷蘭、德國、法國。採摘的鮮果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江敏信心滿滿地說,這裏每年可採摘小番茄250余噸,年吸納30余名周邊村民務工,人均年收入5萬元。

  綠色品質

  小番茄角逐“大市場”

  不打農藥,鮮果品質好,果實從枝條上摘下來就能入口,色彩、果形不同,口味各具特色,這裏生產的小番茄頗受小衆市場歡迎。江敏告訴記者,今年5月初以來,園區收到了不少小番茄訂單,工人們每周採摘鮮果8噸以上,並通過冷鏈物流暢銷上海、廣州、深圳等地。

  溫室內,一行行碧綠的小番茄植株藤蔓盤旋而上,高達3米,如同“固碳標兵”。而在小番茄植株下部是白色風筒,上面有無數個通風小孔,用於空氣循環、溫度調節和輸送二氧化碳。

  據了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爲380ppm,而小番茄植株進行光合作用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爲1100—1500ppm。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能夠提高小番茄光合作用的強度和效率,促進根系發育,還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這個白色風筒是我們爲小番茄增施二氧化碳的關鍵,也是小番茄高產的祕密武器之一。”據江敏介紹,通過與法國、荷蘭的農業企業开展技術合作,我們不僅爲溫室安裝了智能控制系統,還开發了一套二氧化碳收集利用的系統。設備收集外界的二氧化碳,智能控制系統再根據小番茄生長需要,通過白色風筒補充到溫室內,在光合作用下轉換成小番茄的“一日三餐”,既有助於提高小番茄的產量和品質,也實現了“碳中和”“碳利用”。

  經江敏等工作人員長期測定,溫室內2萬余平方米的小番茄每年可固碳200余噸,相當於植樹萬余棵,對嘉陵江南充段鳳儀灣區域氣候調節效果顯著。

  此外,爲了增加小番茄植株的授粉率,提高口感,中法農業科技園還從比利時請來一批特殊員工——比利時進口熊峰。熊蜂個頭比普通蜜蜂大不少,通體黑色,溫室內4萬余株小番茄的授粉全靠它們。

  “一箱熊蜂近80只,授粉面積可以達到1000—1500平方米。”江敏介紹,不同於普通蜂授粉,熊蜂在授粉時“不挑食”,無論是什么樣的花蕊,它都一視同仁,經它授粉後的番茄串型整齊、果實飽滿,能降低畸形果率、增加產量、提高品質。

  除精准調控生產,溫室還通過數據分析,把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變成工業化的訂單生產模式,構建“中高端商超+直銷訂單+電商+採摘”的多元銷售體系。經過數據分析,可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生產計劃,同時通過上遊數據,也能夠指導小番茄選種,並結合市場訂單安排出庫發貨,實時追溯每一盒小番茄來源。

  “我們小番茄线下進駐了盒馬超市、永輝超市等,线上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台銷售。”江敏介紹,目前,“番茄工廠”裏生產的番茄商品化率能達到90%,可以按照賣家要求劃分出20個產品規格,遠遠高出普通大棚60%—80%的商品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番茄彰顯中法科技合作大智慧(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報道·科技篇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