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日(8月12日)上證指數只是小幅振蕩,但是投資者在收市後被五家央企主動申請自愿將公司存托股從紐交所退市的消息給驚到了。雖然這一消息確實是在意料之中,但是來得如此之快,之前又沒有任何重量級的報道,只有我等小自媒體在暗暗擔心,估計這一消息對廣大的投資者帶來的震動還是比較大的。
這件事情,在金錢上的損失或許不大,但是在心理上,不得不說,肯定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陰影。有不少朋友在問:中概股在美國就真的這樣一拍兩散了嗎?
今日,中國人壽打響了中概股主動自愿將公司存托股從美國股市上退市的第一槍。這個事情其實還是有苗頭的,之前平點金基就注意到,美國證監會的相關負責人在上個月就非常強硬地表態過:不接受任何不肯完全放开審計底稿的理由。
可惜,對於這樣的狠話,幾乎沒有媒體加以重視。當時我就在想,這是不是意味着雙方關於審議底稿的談判徹底破滅了?畢竟在美國出台外國公司問責法後,證監會回應市場的擔心時,給出的答復還是蠻積極的,令不少投資者對中概股留在美國市場上正常交易還是抱有較大信心的。更何況,之前有媒體一直在做心理建設,即列入預摘牌公司,還要有三年時間都達不到美國證監會的要求才會真正摘牌呢。令人以爲這件事最終有可能虛驚一場。
沒承想,五家央企的公告,突然一下子拉开了兩國之間那層朦朧的面紗,將中概股在美國面臨大批退市的可能毫無預兆地展示了出來。
今日中國人壽最早發布退市公告,並表明,在自愿摘處理存托憑證的同時,撤銷該等存托股及其對應H股在證券交易法項下的注冊。
隨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鋁業、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陸續發布公告稱擬將美國存托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事實上,早在今年四月份,中國人壽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會計年度的20-F 表格年度報告,但是,美方顯然認爲是不符合其要求的,因此在5月4日(紐約時間)被SEC初步認定爲問責法案項下的委員會認定的發行人。
中國人壽當時便表示,這表明SEC認爲公司使用了一家目前無法由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檢查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出具審計意見。根據問責法案,如果一家公司連續三年被SEC認定爲問責法案項下的委員會認定發行人,SEC應禁止該公司的股票或美國存托股票在美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或場外交易市場交易。
雖然這一幕的突然出現令人喫驚,但確實此事最終也是意料之中。在當下的中美關系中,如果確實不想退讓,那么與其等着被人家強行摘牌,真不如自己主動要求摘牌來得體面。中國人壽預計,存托股在紐交所交易的最後日期預計爲2022年9月1日或之後。自該日期之後,該公司存托股將不再於紐交所掛牌和交易。
有記者就此事迅速採訪了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得到的回應是:注意到了有關情況。上市和退市都屬於資本市場常態。
雖然上市和退市都屬於資本市場的常態,但是退市幾乎從來都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常態。這樣的說法,明顯有淡化此事背景的想法。
幾家主動摘牌的國有公司也表示,之所以主動摘牌,是因爲這些存托憑證對應的H股在總股本中佔比比較小,而在美國上市的相關維持成本較高,因此才決定摘牌。
從經濟上來看,這話也對,畢竟美國市場很難再融資,維護費用也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我們進入500強的央企連這點費用也嫌貴,似乎與央企的身段不相匹配。這樣說,或許只是安撫投資者今夜不要狂拋中概股。
非常遺憾的是,這幾家公司的公告都沒有表明具體的注銷細節:是由公司在摘牌前按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出面回購這些存托憑證,還是摘牌後再按照某一協議價回售給公司呢?現在手中握有這些存托憑證的該怎么辦呢?
事實上,從2022年3月开始,中概股就开始陸續被美國證監會列入“預摘牌名單”。除了上述的央企外,微博、百度、愛奇藝等民營企業也是榜上有名。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261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總市值約爲1.3萬億美元。截至7月底,已有159家中概股被列入了“預摘牌名單”中,其中有153家已經被列入確實摘牌名單,這些公司會不會效法央企,也紛紛來個主動自愿摘牌呢?未來中概股在美國的數量會跌破百家嗎?這些好不容易走出國門的公司,上市多年後,又要集體回家了,這樣的結局,確實令人唏噓。
早在2020年,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在美國的存托憑證也遭遇了摘牌命運。此舉令三大運營商的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調。所幸最後都回到了較爲正常的區間。
但此一時,彼一時,上次只有3家,這次有可能有超過百家,因此,這一事件對港股以及A股所帶來的影響恐怕不容樂觀。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該來的終於來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