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串聯保育議題 教育部助推學校跨域課程發揚海島特色
4個月前
暑假到來,教育部為了發揚台灣海島的獨特性,最近透過《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串聯將近280所學校,其中開展52件涵蓋多元體驗,並且融入海洋教育、美學創作的跨領域特色課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部表示,103年起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是以藝術作為核心,融入SDGs、19項議題等,串聯跨科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美感,厚植未來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因應暑假到來,為了發揚台灣海島的獨特性,合作多所學校開展52件海洋教育融合美學創作的跨領域特色課程。

教育部說明,台東縣大武國小的「聽,海在歌唱」課程,就以在地海洋特色結合音樂、視覺藝術進行海洋新詩、海洋藝品等美感創作,老師從布農族拍手歌至迪士尼「海洋奇緣」英文主題曲,可讓孩童逐步建構節拍、樂理概念。

至於視覺藝術方面,教師教導學生繪製海景漸層畫,利用渲染技巧創作海洋繪本底圖,並且教授孩子攝影技巧、拍攝海洋照片、製作影片,也在學期最末結合同學的繪畫和攝影作品,配上大家演唱的海洋奇緣主題曲當作背景音樂,製作歌詠大海的影片。

連江縣東莒國小的「海廢不廢-請編、請坐、請喝茶」課程延伸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連結數學、綜合活動以及藝術領域,是以撿拾海洋廢品取得的魚線、回收紙板和光碟作為編織模板,運用數學規律以及圓周概念,設計、學習對應的編織技巧,製成杯墊、椅墊、燈具等藝術作品,實踐共創未來的永續理念。

▲連江縣東莒國小開設海洋廢品編織跨域美感課程,實踐共創未來的永續理念。(圖/教育部提供)
澎湖縣風櫃國小的「海洋浪漫燈飾」課程帶領學生走入社區,了解當地經濟魚獲產業知識,學習魚種類別、捕撈季節、魚乾製作過程,除讓學生親近在地文化,習得「食當地、食當季」重要觀念,並且導入藝術課程,運用沙灘撿拾的廢棄寶特瓶,創作所處社區經濟魚種的美麗燈飾,增加孩童對於土地的認同感以及凝聚能力。

▲澎湖縣風櫃國小食魚教育、環保燈飾跨域美感課程。(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指出,透過全台各地中小學推動結合海洋文化、海洋資源教育主題,融入多元體驗的跨域美學創作課程,學生可藉美感覺察、感知,培養對於美感的敏銳度,也能體悟珍愛海洋的重要性,並且提升其關注海洋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的公民意識。

逾7千學生彩繪「小感動龍」陶坯 藉美感教育呈現家鄉文化色彩

立法院完成「學生輔導法」初審 國教盟建議外加輔導主任編制

113學年度分科測驗4.2萬人 2.6萬人報考數甲、選考3科者佔比最多

信誼文學獎作品「劍獅出巡」改編兒童劇 8月台北、台南兩地重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藝術串聯保育議題 教育部助推學校跨域課程發揚海島特色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