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創夏/「億」無反顧買一間?柯文哲完了!
3個月前
名家論壇》黃創夏/「億」無反顧買一間?柯文哲完了!
曾經,他說「錢要花在刀口上」,令「小草」期待可能有弊絕風清的新氣象!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今,他被質疑「刀是用在割草上」,那種被背叛的憤怒,小草已經在大反撲,柯文哲的政治前途可以宣告終結了。
這段日子以來,連「作帳」都可以搞到一蹋糊塗,柯文哲的能力和神話已經徹底崩解。
這些都未必是滅頂的災難,持平地說,就算是選舉經費疑似涉及浮報和報假帳,在政治攻防上,支持者都還可以找到自圓其說的自我麻痺。
柯文哲的「爛帳風暴」方興未艾,那種「花錢如流水、作帳似灌水」爭議,已打垮了柯文哲過往誇誇而談、自欺欺人的「新政治」!
這個風暴當中,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柯文哲和民眾黨當權者的那一種「我負全責但我不知情」,耍賴、顢頇,沒有最起碼的政治人物格局,更讓人看透了,這些人只求自保和卸責,連做人都不合格。
選舉當然有許多「不便載明」的支出,例如收買樁腳、買流量、買網軍‧‧‧有組織和根基的大政黨和政治力量,自然可以找到許多「民間力量」迂迴婉轉地不讓競選總部被直接捲入。
看看民眾黨的困局,黨中央的爛帳不斷而地方上糧草全無,就可知這是一個欠缺地方根基、也沒有組織底蘊的力量,最後連作帳都左支右絀。
這些說辭或許還可以持續麻痺部分的「小草」,但在風尖浪口的當下,竟然還傳出去看價值上億豪宅的鬧劇,「億無反顧買一間」?除了購屋資金如何來必受質問之外,那種「寄身上流」的反差感,給小草們的回饋,更是最大的背叛!
這樣的局面真的是叫做:鬼月到,鬼故事特別多!
這幾周柯文哲競選帳目的故事已經夠光怪陸離,民眾黨還樂此不疲,再度創造出停止黃珊珊的「黨員責任」,卻保留了黃珊珊的「黨員權益」保留不分區立委的「停權」處置。
這樣的決議卻不意外,因為民眾黨還面臨到「文哲跌倒,國昌喫飽」的糾結。
路人皆知:柯文哲政治前途已經結束了!
政治本是險路,政治人物很可能會犯錯、會被討厭、會被打壓、會被攻訐‧‧‧但都有機會找到翻身的機會,重新再起。
只有一種情況絕對是萬劫不復,那就是「被笑」!
這就叫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年連勝文成為政治笑柄,柯文哲得利如今柯文哲變成政治笑柄,柯文哲現象的剩餘價值誰得利?各方都已經虎視眈眈。
柯文哲和民眾黨的政治獻金申報不斷鬧出笑話,挑戰人民的基本智商,宣告了柯文哲和民眾黨已經必然泡沫,在2028年以前,只剩下最後的剩餘價值,被各路人馬大快朵頤!
柯文哲和民眾黨近期面對許多難題,最麻煩的當然就是「京華城」,從檢調單位約談的步調來看,已進入收網階段,從鄭文燦案的「實質影響力」標準來看,柯文哲真的是麻煩大了。
然而,京華城的容積率,雖然引起許多人的難以理解和群起而攻之,在街談巷議當中,特別是菜市場、理髮店等等最貼近人民的生活場域,話題最多而且笑聲最大的,還是柯文哲和民眾黨那些違背常識的說詞、以及總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荒誕!
這樣的局面當中,很多政治觀察者都預判柯文哲和民眾黨已經啟動「泡沫化」的時程了,連日本的小笠原欣幸都撰文指出,台灣終究是回到藍綠對決。
局勢雖然必定往民眾黨和柯文哲泡沫化的趨勢前進,但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麻煩和風風雨雨:就是民眾黨的最後剩餘價值,在「大瓜分」的最後階段,仍然會有掀波造浪的漣漪。
在台灣的現行體制當中,2028總統大選時民眾黨就是手上仍然擁有一張「總統門票」,直到2028年2月1日下一屆立法院啟動之前,民眾黨就是擁有8席立委,這些都將是「後柯文哲時代」的「無主物」,搶奪到手就可以向國民黨或民眾黨叫價,待價而沽換取政治交換。
同樣的局面也會發生在立法院當中,柯文哲和民眾黨必然泡沫化的趨勢下,卡住民眾黨8席立委的政客們,必然會「善用資源」在藍綠兩大黨團之內左右逢源,甚至各自為政以換取未來出路。
一般認為會是「文哲跌倒、國昌喫飽」,也正因為如此,目前民眾黨已經萎縮如蝸牛角上的米粒大小地盤,仍然內鬥不止,所以黃珊珊必須留住,保持平衡。
民眾黨內鬥勢必越演越烈,誰能得到最後的剩餘價值?還在未定之天!
●作者:黃創夏/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更多「柯文哲涉貪疑雲」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阿北」倒了!小草應該會自主找出路?
名家論壇》吳崑玉/億五返現拚一次 阿北早棄民眾黨
名家論壇》蕭徐行/國民黨要靠自己努力 不應依賴柯文哲成敗
名家論壇》單厚之/民眾黨尾大不掉,柯文哲難以切割
關鍵字- 柯文哲
- 民眾黨
- 名家論壇
- 黃創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家論壇》黃創夏/「億」無反顧買一間?柯文哲完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