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中國經驗,开闢非洲減貧新路徑——真實親誠的中非合作系列評論之四
2個月前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題:中國經驗,开闢非洲減貧新路徑——真實親誠的中非合作系列評論之四

  新華社記者於帥帥

  談起位於肯尼亞蒙巴薩的節水抗旱稻試驗田,肯尼亞農業和畜牧業研究組織專家約翰·基馬尼滿懷期待地說,經過7年試種,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研發的面向非洲的節水抗旱稻表現出色,有望於今年年內在肯尼亞通過新品種審定,爲這個80%以上大米依賴進口的非洲國家帶來糧食自給的新希望,爲消除飢餓和貧困作出新貢獻。

  這是中非減貧合作的又一具體例證。多年來,中國積極落實《中國和非洲聯盟加強中非減貧合作綱要》,通過“中非合作論壇-減貧與發展會議”“中非青年減貧和發展交流項目”等機制,鼓勵和支持中非地方政府、學術、企業、青年和非政府組織开展形式多樣的減貧經驗交流與務實合作。

8月14日,在盧旺達南方省胡耶區,水稻專家鄭瑞金(左)在稻田裏指導當地稻農進行秧苗移栽。新華社記者韓旭 攝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農業發展,給當地民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農作物品種和農科技術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大批中國專家前往非洲傳授技術,切實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在布隆迪,中國農業專家組設立的水稻減貧示範村讓當地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儲蓄”愿景成爲現實;在盧旺達,中國援助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通過菌草技術培訓,扶持了50多家相關企業,整個產業鏈帶動3萬多人就業增收。在“減貧惠農工程”項下,中國立項實施向馬拉維、布隆迪、科特迪瓦提供農業技術援助等47個減貧和農業項目,充分發揮24個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作用,派出農業專家500余人次,培訓近9000人次農業人才,有力支持非洲農業現代化進程。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說,在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其他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擺脫貧困上,中國表現出堅定決心。

  中非合作聚焦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助力實現收成收入雙豐收。從莫桑比克的萬寶莫桑農業園到科特迪瓦橡膠廠,中企在非洲多國建立農業合作園區和農產品加工廠,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爲當地民衆創造更多收入。與此同時,中國注重推動農業貿易便利化措施落地,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通道。通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非經貿博覽會、非洲好物網購節等平台,中國積極爲非洲農產品提供展示窗口。隨着非洲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等貿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肯尼亞的牛油果、坦桑尼亞的芝麻、塞內加爾的花生、南非的鮮梨等一大批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在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非洲聯盟駐華代表處常駐代表拉赫曼塔拉·奧斯曼說。

8月14日,在南非开普敦,當地員工在海信南非工業園的電視機生產线上工作。新華社記者王雷 攝

  中非合作爲非洲大陸工業化進程添磚加瓦,有力提升非洲經濟發展能力。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工業園、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中方參與投資的合作園區對非洲國家招商引資起到“築巢引鳳”的作用,快速吸引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帶動非洲國家制造業發展,加速當地工業化進程。烏幹達貿易、工業和合作部工業國務部長戴維·巴哈蒂說:“期待這些工業園能夠孕育出更多非洲本土品牌,讓‘非洲制造’走向世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將數字經濟作爲推動發展的新引擎。中國企業積極提供電子政務、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解決方案,加大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等投資服務,讓更多非洲用戶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認爲,中國是非洲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天然合作夥伴。

  每個人都有過上好日子的權利。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中國始終致力於支持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成果實實在在,惠及中非人民。未來,中國將繼續與非洲攜手推進減貧進程,爲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華時評丨中國經驗,开闢非洲減貧新路徑——真實親誠的中非合作系列評論之四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