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非洲合作之花在非洲廣袤大地上綻放。從烏幹達到埃及,從塞內加爾到尼日利亞,中國企業建設、運營的工業園區和經濟特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爲推動非洲融入全球產業鏈、助力非洲打造新興品牌的強勁引擎。
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助力非洲工業化,推動當地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大幅提升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隨着中非合作不斷深化,“非洲制造”正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4年4月6日,在烏幹達首都坎帕拉的UHome家電賣場,兩名顧客在挑選商品。賣場裏大部分家電由中烏姆巴萊工業園生產,自產自銷。牆上宣傳標語“BUBU”是“Buy Uganda, Build Uganda”(“买國貨,建國家”)的英文縮寫。新華社記者李亞輝攝
園區合作賦能“非洲制造”
在位於烏幹達東部姆巴萊的中烏姆巴萊工業園區內,27歲的海倫·穆加拉和數百名同事每天早晨來到這裏,滿懷希望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這個工業園區爲許多當地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在這裏學到寶貴的技能,也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她說。
該工業園由中國民營企業天唐集團投資運營,自2018年3月啓動以來已吸引40余家企業入駐,爲當地創造5000多個就業崗位。園區企業生產的產品琳琅滿目,從家用電器到日常美容產品,從家居紡織品到建築材料,從藥品、智能手機到電視、汽車等,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座佔地數千公頃的園區,已成爲當地品牌的孵化平台,爲烏幹達工業化和現代化樹立了典範。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工業園的企業之一,主要生產照明用品。公司生產的LED燈具價格親民、便於維修,降低了烏幹達對進口燈具的依賴。
當地技術員約瑟夫·奧蒂姆說:“過去,烏幹達的LED燈具主要依靠進口,價格昂貴且維修困難。中國企業改變了這一局面。現在,我們公司每年生產約300萬只LED燈泡和燈管,在烏幹達各地銷售。”
近年來不斷湧現的一個個由中國企業建設和運營的園區正是中非工業基礎設施不斷深化合作、提質升級的縮影。塞內加爾迪亞姆尼亞久工業園、尼日利亞萊基自貿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這些中方參與投資的園區對非洲國家招商引資起到“築巢引鳳”的作用,推動“非洲制造”加速發展。
2023年6月2日,在肯尼亞內羅畢,肯尼亞電動巴士公司工作人員爲電動巴士充電。新華社記者王冠森攝
綠色合作提升“非洲制造”魅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助力非洲國家在制造業中採用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這不僅爲非洲的自然環境築起一道綠色屏障,而且爲非洲制造業貼上“綠色制造”標籤。
總部位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的戈戈電子公司是該國三大電動摩托車制造商之一,這家電動摩托車制造商從中國進口鋰電池,爲當地市場提供環保、經濟的出行選擇。公司首席運營官雅諾什·比薩索說:“客戶購买摩托車後,可以享受‘換電’服務,隨時把用完的電池送到更換站換取充滿電的電池。他們會發現,選擇電動摩托車不僅省錢,而且環保。”
在肯尼亞,BasiGo電動巴士項目同樣體現了中非在生態友好型交通領域的合作成果。2022年3月,肯尼亞初創公司BasiGo成爲第一家在該國推出電動巴士的公司。這些巴士使用中國車企比亞迪設計的零件在當地組裝,一次充電可行駛250公裏。
該公司市場經理穆托托·西富納表示,柴油客車的月均燃油成本高達20萬肯尼亞先令(1美元約合129肯尼亞先令),而電動巴士的能源成本僅爲6萬肯尼亞先令,公司計劃到2025年引入並運營1000輛電動巴士。
2024年7月11日,在喀麥隆南部大區克裏比市,克裏比高速運營公司在恩杜馬萊雙語學校舉辦高速公路安全講座。新華社發(科普索攝)
深化合作點亮“非洲制造”未來
中非在電動交通領域的合作,成爲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成果的生動例證。中國企業帶來的優質產品和技術,正助力非洲走向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的未來。通過與中國深化合作,非洲制造業不斷提升自身生產能力,通過應用生態友好型和創新技術,讓非洲品牌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展現出競爭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羅達·瓦集拉表示,與中國的合作使非洲國家得以獲取先進技術和支持。許多非洲國家借助與中國的合作大力推動綠色轉型,將清潔能源列爲優先事項,這對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楊寶榮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爲非洲提供了質優價廉的技術和產品,讓更多非洲民衆負擔得起。
隨着雙方合作不斷加深,中國和非洲正攜手开啓“非洲制造”的美好未來。非洲國家將發展更先進的技術,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开拓更廣闊的市場,“非洲制造”正昂首闊步進入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共建“一帶一路”激發“非洲制造”新活力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