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支柱產業,中非農業合作共繪非洲減貧發展新藍圖。隨着中非合作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中非項目合作更加側重兼具經濟、社會、民生效益的“小而美”項目,切實增進了非洲民衆的福祉,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轉移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持續爲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新動力。系列報道《新時代中非合作求“質”向“新”》今天(9月3日)播出第四集《拓展新增長點 中非農業合作提質升級》。
中國始終將支持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爲對非合作的優先重點領域,通過援建農業基礎設施,派遣農業專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農用物資以及援外培訓、三方合作等方式,中國持續助力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紅表示,中非經貿合作已經進入了提質升級求質向新的新階段。中國通過跟非洲的農業合作,幫助非洲國家推廣一些適應他們自身條件的農業技術,幫助非洲國家提高農業產量,助力他們盡快實現糧食安全。“小而美”是未來合作的重點領域。
中國農作物品種和農科技術跨越山海,打造出一批“叫得響效果好”的“小而美”項目,包括雜交水稻、菌草技術等援助品牌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在20多個非洲國家“扎根”,推動多國水稻產量從每公頃平均2噸提升到7.5噸。在盧旺達,中國援助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通過菌草技術培訓,扶持了50多家相關企業,整個產業鏈帶動3萬多人就業增收,中國的菌草技術帶動數十萬人增收。
中非共和國農戶烏古拉卡赫爾韋表示,在中國的幫助下,給他們帶來了菌草。多虧了菌草,他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變化。
創新發揮24個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作用,大批中國專家常駐非洲傳授技術,切實助力非洲國家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帶動非洲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深入布隆迪田間地頭近10年的中國農業專家楊華德表示,中方專家設立的水稻減貧示範村讓“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儲蓄”愿景成爲現實。
中國援助布隆迪農業專家組組長楊華德介紹,首先是從中國引進了中國的雜交水稻品種,使產量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看到當地豐收是專家們最开心的時候。目前已經培訓了大量的農民,就是要留下一批當地的技術專家。
科技創新是引領中非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中非合作聚焦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轉移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爲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國水泵之鄉”浙江台州自主研發的光伏水泵,成爲非洲幹旱地區不可或缺的農業工具,爲非洲國家的農業發展和綠色轉型增添助力。
未來,中方還將建設中國—非洲熱帶農業海外科技中心,在非洲地區示範推廣木薯新品種新技術50萬公頃以上,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在非洲國家啓動“一國一品: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全球行動”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非農業合作多面“开花” 中國農作物和技術在非洲“落地生根”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