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下稱《芯片法案》)經總統拜登正式籤署成爲法令。酝釀之初,這份長達1000多頁的法案就已聲名大噪,被美政界和媒體稱作“美國贏得21世紀經濟競爭的利器”“數十年來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幹預”。
拜登誇佩洛西:“就是天崩地裂,你也能搞定法案。” 很明顯,法案很大程度上就是衝着中國來的。
美國《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正式籤署成法。圖源:美國國務院網站
一
美國着急砸這么多錢到芯片產業,有其歷史和現實背景:上世紀90年代,美國芯片制造產能在全球市場中佔比一度高達37%,現在跌到了12%。《芯片法案》就是要鼓勵芯片企業回美國建產线、擴產能,重新壯大美國芯片制造業。
據白宮聲明,法案將爲美國芯片制造、研發及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補貼,給予在美設立芯片工廠的企業25%的投資稅收優惠,同時撥款約2000億美元,促進美國未來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科研創新。林林總總加起來,涉及資金超2800億美元。
可這計劃雖大,落實起來還是“胡蘿卜+大棒”策略——
“胡蘿卜”即拿錢砸,527億美元成立“四大基金”,分別用於芯片制造、芯片科技安全和創新、芯片勞動力發展及教育、國防專用芯片;“大棒”更是直接指向中國。
比如,法案禁止獲得美國補貼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制程芯片,限期10年,違反禁令者或需全額退還補貼款項;法案同時禁止聯邦激勵基金接受者在“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特定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
說白了,拿了這筆補貼,意味着10年內不能在中國大陸投資更高水平芯片。白宮新聞發言人說,《芯片法案》就 是要吸引半導體制造企業更多地投資美國而非中國。
問題是,芯片是國際化產業,領先的都是跨國公司。不少外媒認爲,《芯片法案》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跨國芯片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場。目前,台積電在中國大陸設有16納米和28納米芯片制造工廠,三星在西安有存儲芯片制造工廠,SK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等企業都在中國擁有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此外,不少7納米、5納米的高端芯片項目也正在謀篇布局。
法案生效後,如果這些企業繼續在中國擴建工廠,就可能失去美國巨額補貼,在與其他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在產業鏈上下遊受到美方執法幹擾。
但如果企業真聽話,把產能轉向美國,又等於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機遇。畢竟這種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走的一直是“高研發投入-高市場應用-投入研發”的循環路徑。
台積電(圖源:網絡)
二
據BBC報道,法案籤署前,所有美國芯片制造商都收到了美商務部信函,要求不再向中國供應14納米或更先進芯片的制造設備。中國半導體智庫“芯謀研究”分析認爲,《芯片法案》只是“前菜”,組建“芯片四方聯盟”、拉攏日韓及中國台灣構建美國芯片“後院”,才是扼制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關鍵殺招。
讓一個產業成爲地緣政治武器,顯然有悖經濟規律。
過去幾十年,芯片產業已高度全球化。一些先進芯片的生產需經歷蝕刻、擴散、封裝等1000多道工序,平均需要70多次跨境合作來完成。
去年,島叔到山東拜訪過一家“專精特新”企業。這家企業主要生產耐高溫石墨容器,用於半導體材料的制造和提純。企業負責人介紹,越是精密的產品,高溫鍛造時對容器受熱的均勻性要求就越高,經過多年鑽研,企業已成功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溫真空氣體高純化爐,取得了獨特市場優勢。
但掌握技術優勢不是單打獨鬥。現在該企業仍要從日本合作夥伴處進口原材料。爲啥?芯片產業鏈很長,單家企業能把其中一個環節做精實屬不易,各方只有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和特點進行合作,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
國際芯片市場也一樣。美國坐擁全球頂尖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芯片設計軟件EDA也被3家美國巨頭(Synopsys、Cadence、Mentor)高度壟斷,但在原材料供應、制造生產等環節,中國台灣以及日韓、歐洲各有所長。
台積電創始人就明確說,同樣的芯片在美國生產,成本比在台灣高出約5成,美國發展本土芯片制造業,除了“徒勞、浪費和所費高昂”,還能獲得什么?
說到底,《芯片法案》通過“非常規保護措施”強行擴大美國芯片產能,未必是要獲得真金白銀,而是要確保“不被趕上”,保留對中國的絕對發展優勢。爲了這一目標,犧牲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也在所不惜。
針對這種“霸權焦慮症”,美國企業、媒體和智庫不乏反對聲音。《芯片法案》酝釀期間,英特爾公司曾大力遊說,呼籲美國不要限制芯片企業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擔心“法案會削弱那些接受補貼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彭博社批評稱,法案會造成“巨大的揮霍”。一些美國學者提醒,無論美國如何發力支撐本國制造業,都不可能與全球供應鏈脫鉤。
三
美國能打贏這場蠻橫自私的“芯片战”嗎?目前來看,幾乎沒有國際主流聲音看好這場“豪賭”。
天上不會掉餡餅。《芯片法案》擬投入2800億美元,但錢從哪兒來?
繼續借債?今年初美國國債規模首次超過30萬億美元,政府赤字持續惡化,再借可就要加劇美國國家債務違約風險了。开動印鈔機?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寬松政策已帶來嚴重通脹,美聯儲今年已連續4次加息,怎么可能再印錢。
通過自身經濟復蘇“消化”這筆錢呢?美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滑0.9%,連續兩個季度萎縮,陷入技術性衰退。盡管佩洛西稱《芯片法案》是“美國家庭和美國經濟的重大勝利”,但就現狀看,2800億美元的巨額支出將給政府和納稅人造成重負,可能進一步激化國內矛盾。
有識之士指出,成本與收益不符的產業政策不僅不能激發企業家創新力,反倒容易激發機會主義者套利。美國一些《芯片法案》反對者預測,高盈利的本土芯片公司很可能將政府補助用於股票回購和刺激股價,而不是拿來投入研發和建廠。
波士頓咨詢公司預估,若美國執意對華採取技術硬脫鉤,可能會讓美國芯片企業損失18%的全球市場份額、37%的收入,並減少1.5萬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因爲《芯片法案》的補貼並不能彌補企業將工廠從中國遷往美國的成本。
幾年前,特朗普政府違背市場規律跟中國打貿易战,結果也沒“讓美國再次強大”,反倒坑了廣大美國企業和老百姓。國家之間科技競爭無可厚非,但路子要正,指望用“產業新冷战”的方式打壓別國,到頭來只會事與愿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俠客島|解局】砸2800億美元對華發動“芯片战”,美國就能贏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