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貼牌質疑聲不斷,小米手機銷量大跌
2年前

花朵財經原創

憑一場年度演講,雷軍再次火遍全網。

談起小米,一轉眼,小米已經12歲了。

而小米的三大鐵律是:“技術爲本,性價比爲綱,做最酷的產品”。

歷時500天,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也已經正式對外公布。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電動汽車,小米顯然在不斷延展業務場景。

但仍有不少人對於這樣的小米並不买账。

比如,無論是小米手機銷量大跌,還是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被吐槽爲沒有任何驚喜和亮點,小米都不應該被神化。

銷量大跌

8月11日,雷軍發表了“2022雷軍年度演講”,講述自己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談起創辦小米,雷軍表示,第一步要先把論壇做好,而且第一步也非常順利,不到一年就成了最火的手機發燒友論壇。

時至今日,小米手機也已經穩坐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榜前三位,緊隨三星、蘋果之後。

但商場往往善變,如今小米手機已經开始漸漸地賣不動了。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報告,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爲2.91億部,同比下降17%。

不過,三星、蘋果穩坐前兩位,並且仍實現了穩增長。

三星以6250萬台出貨量雄踞榜首,市場份額達21.5%,同比增長9.5%。蘋果以4750萬台出貨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達16.3%,同比增長3.3%。

可身居行業第三的小米,出貨量卻出現了較大的跌幅。

二季度,小米以3950萬台出貨量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達13.6%,同比下降25.2%,這一跌幅已然超出了行業平均水平。

小米CFO林世偉曾對外表示,“隨着供應短缺有所緩解,在國內市場年中618大促助力下,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迎來提升。”

可惜618結果卻是“叫好不叫座”。

618結束後的第二天,小米公布2022年618战績。全渠道銷售額破187億,與去年618破190億銷售數據相比,出現明顯回落。

而且去年統計的僅僅是线上銷售額,今年的187億則包含了小米之家,如果減去线下渠道,今年618小米的战績可能更爲慘淡。

銷量上表現不濟,小米同時迎來了營收利潤雙降的業績財報。

根據小米集團發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當期實現總營收733.5億元,同比下滑4.6%;經調整淨利潤28.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2.9%。

在業績滑鐵盧的嚴峻形勢下,不難看出小米的囧局。

代工、貼牌,小米創新不足

創新乏力,被指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萎靡不振的重要因素。

自2017年蘋果發布首款全面屏手機iPhoneX後,智能手機已經整整5年沒有出現驚豔的創新功能。

創新不足,無法激起消費者的換機衝動,智能手機的換機周期也因此不斷被拉長。

而小米在市場上所表現出的面孔,更能夠體現出小米創新不足的劣勢。

此前雷軍在個人微博披露,截至2021年底,小米已獲得全球授權專利數爲25000+,審查中專利申請數爲20000+。

然而,對比OPPO公布的全球專利授權數量,截至2022年3月底,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77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38000件。小米的專利數量,在同行中明顯不佔優勢。

外界長期以來對小米的認知也並不友好。

一是認爲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的;二是認爲小米的產品都是代工廠生產的、是貼牌的,認爲小米沒有技術。

關於代工、貼牌問題,還曾有市場爆料稱,銷量百萬的小米電飯煲,竟是貼牌產品。

據*ST德奧在互動平台回復投資者時稱,市面上有三款小米電飯煲,其中兩款小米電飯煲爲公司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產品。

按照*ST德奧的說法,也就是說,小米電飯煲是*ST德奧自己設計+生產的,而小米只是貼牌。

對此,有網友表示,“利用品牌賺錢,小米現在是無利不圖。”

值得注意的是,南極人此前就曾因“貼牌”站上了輿論的浪尖,被指瘋狂透支品牌。

比如某些銷量平平的產品,只需貼上南極人的牌子,銷量便會大漲。但與此同時,其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

由於小米的產品基本都是代工廠生產的、是貼牌的,因此小米的產品質量問題也並不在少數。

黑貓投訴網上,就有多位消費者反饋,小米手機存在各式各樣的質量問題。另有消費者稱,小米空氣淨化器產品存在缺陷,扇葉無法清洗等等。

小米旗下一款產品型號爲“EA70”的電視產品,此前也曾兩次出現屏幕脫落問題,引發諸多的輿論質疑。

而截至2022年8月15日,在黑貓投訴網上,有關小米的相關投訴量已經累計多達4萬條以上。

身爲小米3昔日的用戶,筆者也還清晰記得當年自己的使用體驗。卡機、發熱、電池鼓包等,小米手機的質量問題可以說一點也不少。

研發實力還不夠

在手機行業從增量進入存量競爭,如今小米也已經逐步將重心放在了智能汽車上。

2021年3月30日,雷軍在小米春季發布會上拋出了造車的終極話題,場內氣氛。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战績和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战!”

歷時500天,小米自動駕駛技術最新進展也已經正式對外公布,採用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策略,能力覆蓋高速、城區、停車場等場景,並有創新性的泊車服務一體化方案。

但觀衆們從小米展示的自動駕駛路面測試的實拍視頻中,卻指出了很多的不足之處。

其中視頻較爲完整地展示了測試車的狀態,涵蓋了“城市、高速、泊車”三大輔助駕駛場景,但自動駕駛技術只能算達到了業內常規水平,並沒有任何驚喜和亮點。

需要警惕的是,眼下,智能汽車這條賽道在變得越來越擁擠。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後,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注冊量突增。2021年新增18萬家,同比增長111.63%,現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多達45.2萬家。

可是雷軍卻在演講中喊出:“目標2024年進入第一陣營”。

如今看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賽道,並且自動駕駛技術並無顯著差異化下,小米或許還需加大力度去打好攻堅战。

雷軍表示,“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已組建超5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年底該團隊整體規模預計將突破600人。”

但目前來看,相對一线車型,小米的研發水平還處於落後態勢。

截至2021年底,蔚來、理想、小鵬研發支出分別爲45.91億元、32.86億元和41.14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爲4809人、3415人和5271人。

誠然,無論是研發支出還是研發人員,小米均無優勢。

這對於起步時間較晚,研發層面卻並無過多亮點的小米而言,後續將如何在短時間內衝進“第一陣營”,不確定因素明顯在加大。

但不得不說的是,小米的營銷很強,先前小米手機就遍布“飢餓營銷”質疑聲。那么問題來了,日後小米汽車又會不會借着小米強勢的營銷出圈?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創新不足,一味只靠營銷,真能長久嗎?

在科技創新爲本的時代,或許企業理應持續加大對產品品質的攻堅,才是企業的硬實力,進而才能持續打動消費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代工、貼牌質疑聲不斷,小米手機銷量大跌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