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下“最受苦”的人們
2小時前

  美國宇航局(NASA)稱,2023年的夏天是有記錄以來地球最熱的夏天,然而2024年很可能超越2023年,摘得最熱之年的“桂冠”。這延續了令人擔憂的趨勢,即過去十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布的公報顯示,7月22日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球日平均氣溫爲17.15℃,超過排名第二的7月21日的17.09℃以及第三位的2023年7月6日的17.08℃紀錄。

  據美國非政府組織氣候中心的報告,截至2024年5月的12個月內,“68億人經歷了至少31天的極端高溫”。而根據2024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50年,熱浪將奪走約160萬人的生命。該報告還估計,到2050年,幹旱將導致320萬人死亡。

  然而極端天氣遠遠不只是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在數字背後,受到影響的是一個個真實的個人。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這個夏天“最受苦”的人們是誰?他們的故事是否被大多數人所忽略?

  熱浪與脆弱者

  5月底,印度德裏一位40多歲的工人深夜被送往醫院中暑科,高燒不退而死。這是公开記錄中印度首都地區今年第一例因高溫死亡的病例。半個月後,印度全境因高溫死亡的人數就超過了210人,包括多名在印度大選投票中值守的官員。

當地時間2024年5月30日,印度瓦拉納西,的醫護人員正在給中暑的病人澆水降溫。

  喜馬拉雅山脈另一側的中國,截至6月14日,已有22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超過40℃;到9月27日,上海今年夏天共錄得了歷史第二多的52個高溫天。

  在這樣的天氣裏,老人是最脆弱的。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環境健康科學中心研究,長時間身處極端高溫環境時,即便是健康的成年人,也可能因中暑、熱衰竭而死亡。

  6月,麥加的溫度高達52攝氏度,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教徒艾哈邁德走在回家的路上,幾乎每隔幾百米就看到一具屍體躺着,上面蓋着伊拉姆(白色織物)布。沙特當局表示,有1300多人在今年朝覲的過程中死亡,其中大多數是“未經授權的朝覲者”。

  高溫不僅能輕易地奪走人的健康與生命,還能奪走人們日常生活的權利和選擇。根據救助兒童會的報告,在巴基斯坦信德省,13歲的亞瑟在課堂上突發高燒並嘔吐,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他的同學們也頻繁出現中暑症狀。

  在高達50多攝氏度的環境下,考慮到學校沒有足夠的降溫設施,爲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唯一的辦法是停課。事實上,在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旁遮普省,至少有2600萬兒童——相當於該國所有學前班、小學和中學學生的52%——因極端高溫而缺課。

  從去年夏天到今年夏天,全球三分之一(7.66億)的兒童暴露在極端熱浪中,比前一年幾乎翻了一番。高溫不僅損害了他們的健康,還限制了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自2022年以來,全球有超過4億孩子因極端天氣而無法上學。

  從巴基斯坦向東走,越過印度,便是孟加拉國。當地的調查發現,每當這裏發生極端高溫和幹旱,次年都會有更多年少的女孩結婚。男方往往來自更貧困的家庭,受教育程度更低,甚至更傾向於支持家庭暴力。熱浪令人們失去土地和資產,不得不前往公共庇護所維持營生——而在那裏,性騷擾難以防控,未婚女孩的聲譽非常薄弱,趁早嫁人是唯一的選擇。

  研究表明,女性在熱浪中比男性更容易死亡,差異不在於生理區別,而在於社會角色。竈台邊、廚房裏的溫度總高於廳堂中,因而很多炎熱的天氣裏,更多承擔做飯任務的女性高溫暴露風險就越高;在絕大多數重男輕女思想未根除的傳統社會,倘若因幹旱而出現糧食危機,女童比男童更容易失去食物。

  職業身份很多時候也限制了人們的處境。據凱澤家族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估計,全球有超過6500萬人正在從事氣候相關健康風險較高的職業,譬如農民、建築工人、街頭小販等,他們很難像普通上班族一樣躲避高溫。

  廣東的一位林場工作人員試圖避开中午最熱的時間段,在下午三四點時出去作業。結果依然中暑暈倒,醫護人員用擔架將他擡下了山。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發現,農民的自殺率比普通人口高出近59%。高溫、幹旱讓他們面臨低利潤率和高不確定性,與賴以爲生的土地失去聯結,這在缺乏心理健康關注的農村,往往只能導向最壞的結局。

  今年夏天奧運會开幕式的那場大雨過後,巴黎的氣溫罕見地上升到了36攝氏度,爲了保護運動員的健康,組委會特意增加了規定,網球和足球運動員可獲得額外的休息時間。但不太友好的外部環境仍影響了運動員的狀態和比賽結果。在30攝氏度的蘇珊·朗格倫球場上,英國網球選手傑克·德雷珀(Jack Draper)輸掉了比賽。“我已經有四個月沒有在這樣的高溫下比賽了,真的很艱難,”賽後,渾身溼透的他對記者說,“他們給選手的水瓶還根本不保涼,在這種條件下喝熱水很難受。”

  研究表明,一旦氣溫超過24-26°C,人的工作效率就會下降;而在33-34°C的溫度下,體力勞動工作的生產力水平會減半。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到2030年,將有800萬份工作因高溫影響而損失,造成2.4萬億美元的GDP損失。

  高溫與全球健康

  《2023年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全球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018-2022年,全球人類平均每年經歷86天對健康造成威脅的高溫天氣。而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最近的這兩年,這一數字只會更誇張。

  高溫對健康的威脅不止中暑、熱射病等直接導致死亡的急性疾病,還包括對慢性基礎病、精神疾病等的催化。

  家屬必須寸步不離地看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親人,在炎熱的天氣裏,他們的認知能力更加退化,經常忘記喝水或穿錯衣服,無法察覺自己正處於脫水或過熱的危險中。

  易怒、睡眠障礙、抑鬱和焦慮等情緒問題也在高溫期間越發顯著。《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雜志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年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親密關系中伴侶的暴力行爲就會增加4.5%,群體間暴力和社會犯罪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從全球層面看,新發傳染病正在圍獵人口密集的國家或地區。今年美洲面臨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登革熱疫情,巴西尤其嚴重,截至8月死亡病例已超4900例。該國的公共衛生系統難以應對如此大規模的感染情況,不得不依靠野战醫院和帳篷來分診,每天要處理600名疑似登革熱病例。

當地時間2024年2月6日,一名患者在巴西郊區的軍事援助站接受治療。

  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傳播,而氣候變化帶來的氣溫上升和降水增多爲它們的繁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種氣候敏感型傳染病是監測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

  隨着全球變暖,其傳播地區和強度均在發生變化,哪怕看似不具備傳播條件的國家也不再有“隔岸觀火”的資本。根據《報告》,2010-2015年和2016-2021年期間,中國17個省份對嚴重登革熱結果的平均脆弱性增加了10%以上,“時間更早,範圍更大”成爲今年中國衛健委在登革熱流行季來臨時的關鍵警告。

  氣候變化導致幹旱等天氣狀態迅速改變,動物和人類正因此改變覓食習慣,導致許多原本在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开始傳染給人類。從2022年以來,猴痘毒株在中非迅速傳播,使得世衛組織在三年裏兩次就猴痘疫情發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警報。

  贊比亞今年經歷了20年來最嚴重的霍亂疫情,政府敦促民衆搬離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地區,但周邊村莊的幹旱和凋敝卻反而使得更多貧民湧向城市,導致了超過2萬例感染。

  現實是,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先到來的,可能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局面。

  極端天氣下的“不公平”

  全球變暖不止是單純的大氣溫度變化,它還使海洋升溫,改變地球水循環格局,形成更強烈的熱帶風暴。地球生態圈牽一發而動全身,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正以不可預測的方式影響人類社會。而對於一些最脆弱人群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最大的。

  7月8日,颶風“貝裏爾”登陸休斯敦,整個得克薩斯州東南部超過270萬戶斷電。有備用發電機的本地酒店迅速被無處納涼的民衆訂滿,人們不得不驅車離家前往100多公裏外的酒店。

導致當地時間2024年7月12日,颶風“貝麗爾”襲擊美國休斯敦,居民區大面積停電。

  在地球另一邊,台風“摩羯”從南太平洋席中國海南省和中南半島。據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的相關數據,本次台風已造成海南文昌雞死亡超過1700萬只,給文昌雞養殖產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在上海,一周內罕見遭遇兩個台風登陸。其中“貝碧嘉”更是成爲75年來登陸上海最強台風。

  面對這種災害,較強的國家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基本的民生安全,但對相對落後的國家或地區來說,不僅有效應對難以實現,災後恢復工作也是困難重重。

  南蘇丹可能正在面臨地球上首次永久性的大規模流離失所。那兒有世界上最大的溼地,尼羅河流經其中,水位每年變化顯著。世代生活於此的土著人本來已很好地適應了季節性洪水的常規起伏——他們在洪水上升時將牛群遷移到高地,捕魚維持生計;洪水退去時,種植花生、秋葵、南瓜和高粱等農作物——然而今年,創紀錄的水位持續時間過長,已經超出了他們能應對的極限,整個社區難以維系。前兩年因洪水和战亂而被迫遷徙的數十萬人還沒有來得及回家,今年又有超過70萬民衆受到了同樣的影響。

  根據最新的一份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全球大約有28億人住在不安全的房子裏,其中有11億生活在欠發達國家的貧民窟或非正規定居點,這些社區最容易受到洪水、極端高溫和幹旱等氣候災害的影響。與此相對的是,目前只有不到1%的氣候適應性措施優先考慮了這些邊緣群體。

  極端天氣無差別地籠蓋地球,卻在全球南方帶來了更多的苦難。“氣候危機的證據如此確鑿。在肯尼亞我們已經看到了旱澇災的循環,數十年不遇的幹旱之後是大洪水,如今我們又預測在今年年底會進入另一場幹旱。”肯尼亞人海倫·卡哈索·德納告訴澎湃新聞。

  今年肯尼亞雨季剛开始的時候,並不是那么糟糕,讓許多人放松了警惕。然後雨就來了,並且遠遠超出了預期。山洪暴發導致大量泥水淹沒肯尼亞南部地區,大量房屋被衝走,道路被毀。

  最嚴重的洪水是在晚上暴發的,很多人在睡夢中被衝走,部分居民發現洪水暴發後开始往鐵皮房頂上撤離,但是洪水上漲嚴重,很快高過了一層樓頂,很多人繼續往更高的地方爬,也有多數居民無處可爬,眼睜睜看着被衝走。

  由於頻繁的氣旋和風暴,住在孟加拉國薩德基拉地區的一對夫婦已經第四次失去了家園。他們還欠着房貸,兒子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卻找不到工作。“那些被拋在後面的人一直生活在對未來的恐懼中,連續的自然災難耗盡了他們所有的資源,耗盡了他們最後的應對能力。”樂施會(Oxfam)在孟加拉國的高級項目官員澤林·艾哈邁德(Zerin Ahmed)說。

  從2013年到2023年,在孟加拉國、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巴基斯坦和索馬裏——這些最不具備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國家中,遭受嚴重飢餓的人數從1400萬上升到超過5500萬。而事實上,孟加拉國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僅佔0.56%。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5日,蘇丹,醫生們給來自埃塞俄比亞營養不良的嬰兒輸液。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談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已毋庸置疑地造成了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大氣圈、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發生了廣泛而迅速的變化。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球每個區域的很多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實習生 陶天野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劉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極端天氣下“最受苦”的人們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