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磚合作”爲全球南方匯聚信心和力量
1個月前

  以“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公正的全球發展與安全”爲主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於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此次喀山峰會是“金磚大家庭”實現歷史性擴員後的首次峰會。會晤取得了豐碩成果,“大金磚合作”成功开局,彰顯出獨特活力和魅力,爲全球南方加強團結合作凝聚了更多共識、信心和力量。

  喀山峰會取得多方面實質性成果

  此次喀山會晤既是“金磚擴員”後的第一次峰會,也首次邀請多個國家作爲金磚夥伴國參會。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與會共商合作大計,圍繞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公正發展深入溝通,發表了多達134條內容的《喀山宣言》。宣言主要分爲四大部分,即“加強多邊主義,構建更加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促進合作,推動全球和地區穩定與安全”“加強經濟金融合作,推動公正的全球發展”“促進人文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宣言重申將進一步深化金磚战略夥伴關系,推動政治安全、經貿財金、人文交流“三輪驅動”下的金磚合作繼續走深走實。

  對於國際體系變革,宣言提出致力於推動多極世界秩序,讓所有國家在全球事務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呼籲通過推動建立更加敏捷、有效、民主和負責任的國際體系來改善全球治理。對於當前世界的局部衝突和地區緊張局勢,宣言強調通過外交、調解、包容性對話和協商合作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並加強反恐和網絡安全等方面合作。對於經濟金融合作與公正發展,宣言列出了多項重要合作舉措,旨在促進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保障糧食安全,反對單邊制裁和限制措施。對於人文交流與社會發展,宣言提出了文化、教育、青年合作領域的具體措施,以增進金磚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各方普遍認爲,此次喀山峰會體現出金磚國家的議程在逐步擴大,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且能夠爲解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不同以往的“金磚方案”。

  金磚機制已成爲代表全球南方國家的最核心機制

  金磚合作機制誕生近20年來,已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架構,推動金磚國家間合作的不斷深化。在過去十年中,金磚國家內部貿易平均每年增長 10.7%,而全球整體貿易每年僅增長 3%。而金磚擴員後,金磚十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球30%,人口佔全球人口近一半,貿易佔全球貿易五分之一。隨着金磚合作機制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申請“入群”的國家越來越多,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提出希望“以某種形式”加入金磚合作機制。

  金磚機制越來越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不僅因爲其蕴含的發展機會,更是由於金磚合作堅守公平正義,爲推進世界多極化、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了全新範式。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正在深刻演變,廣大全球南方國家迫切希望改變不公正的世界秩序與相對滯後的全球治理秩序,求和平、謀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聲音越來越響亮。習近平主席鮮明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金磚合作平台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認同,被視爲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而實現擴員後,金磚國家基本覆蓋了“全球南方”的主要區域,能夠代表“全球南方”的共同利益和訴求,將進一步增強全球治理中積極、穩定、向善的力量,爲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發揮更爲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積極推動和引領金磚合作

  作爲金磚國家中最大經濟體和全球南方的當然成員,中國始終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是金磚合作走深走實的重要引領者和推動者。中國推動成立新开發銀行,並提出“金磚+”合作模式、首次將金磚合作夥伴對象擴大至全球範圍。

  在此次喀山峰會上,中國也積極推動引領高質量的“大金磚合作”。在合作理念上,中方深入闡述“大金磚合作”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原則,倡導把金磚打造成促進“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先鋒力量,以公平正義、开放包容爲理念引領全球治理改革。在合作舉措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和平金磚”“創新金磚”“綠色金磚”“公正金磚”“人文金磚”的“五大金磚”倡議,宣布建立金磚國家深海資源國際研究中心、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金磚國家工業能力中國中心、金磚國家數字產業生態合作網絡,實施金磚數字教育能力建設計劃等具體措施。中方的主張得到了其他各方的響應,多項倡議舉措被納入《喀山宣言》當中,有力助推了金磚合作提質升級。

  實現歷史性大擴員後的“大金磚”,陣容更強、成色更足,將爲全球南方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注入新動力。中國也將攜手金磚各國,共同譜寫全球南方團結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大金磚合作”爲全球南方匯聚信心和力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