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大雨點小”很有可能是酷派所謂“重返第一梯隊”的主基調。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酷派集團創立於1993年,前幾年在“賣身”給樂視後,因遭遇資金鏈危機而被深度拖累,在國內市場上“消失”了許久。如今,臨近“三十而立”的酷派,已經愈發心有余而力不足。
8月8日,酷派集團(02369.HK)發布了2022財政年度中報業績預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預計增虧,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金額預計約爲3.05億港元。
(圖源:公告)
之所以要尤其關注酷派的業績,是因爲在2020年,酷派爲應對疫情對美國市場的持續影響及配合公司發展方向,正式宣布將重回中國市場,重建運營管理團隊。2021年10月,酷派董事長兼CEO陳家俊又高調宣布:“三年內重返國內手機品牌的第一梯隊。”
很明顯的是,面對今年半年報的掛虧,酷派並沒能邁出順利的第一步。由此不禁思考:以酷派當下這個狀態,“重返第一梯隊”到底有幾成把握?
昔日王者何以淪落
酷派的曾經可謂“風光一時”。
2004年,酷派因推出全球首款雙模手機酷派858而一战成名,當年酷派858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0億元。同年,其在香港主板上市,一度被業內稱爲是“中國未來的黑莓”。
之後,趕上移動運營商補貼的紅利期,酷派成爲國內三大運營商的合作夥伴,躋身國內手機廠商前列,與當時的中興、華爲和聯想並稱爲“中華酷聯”,佔據了國內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此後的酷派,也越來越依賴於這種合作模式,其定制機業務比重一度高達80%。
據市場研究公司賽諾數據顯示,在2014年5月,國內4G手機市場中,酷派曾以23.1%的市場份額,力壓三星和蘋果,登上首位。在2014年,酷派的業績也達到歷史高點,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249億元和4.11億元。
依賴運營商補貼對酷派來說,既是蜜糖也是砒霜。因爲運營商們在後續紛紛降低了對定制機的補貼,自然也給酷派推向了困局。
2014年之後,酷派的營收开始出現斷崖式下跌,2015年下跌37%,2016年下跌了42%。2016-2018年,酷派三年累計虧損高達74.6億港元。
爲了止住頹勢,酷派通過綁定互聯網企業完成轉型,但禍不單行的是,2016年底,樂視爆發資金鏈危機,賈躍亭自顧不暇,酷派自此便在國內逐漸銷聲匿跡。
反映到股價上,自2016年开始,酷派集團就一直在1港元以下徘徊,截至8月15日收盤,酷派報0.124港元,總市值僅剩17億港元。相較於2015年6月29日創下的股價最高點2.09港元,已縮水超90%。
“拿不出長處”
“雷聲大雨點小”很有可能是酷派所謂“重返第一梯隊”的主基調。
去年的財報顯示,酷派營收爲6.654億港元,同比下降18.03%,虧損5.72億港元,同比擴大45.34%。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爲手機圈爲數不多的上市公司,小米去年營收高達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是酷派的585倍,淨利潤爲220億元,同比增長69.5%,亦遠超酷派。
相比業績底色的過於“蒼白”,酷派的負債問題也值得關注。截至2021年底,公司總負債25.81億元,資產負債率33%。如今,酷派手中僅8.15億元現金,再加上超過21億港元的融資。
爲了破局,在今年4月,酷派集團與騰訊雲共同成立了下一代操作系統聯合實驗室,試圖通過做下一代操作系統的新方式,爲行業“內卷”提供出路。可目前,酷派手機的市佔率僅爲個位數,合作夥伴騰訊僅僅能提供雲和AI的支持,沒有硬件基礎,如同無源之水,酷派想靠新系統彎道超車,難度並不低。
從產品層面來講,目前國內第一梯隊的vivo、OPPO、小米、榮耀的智能手機產品线已涵蓋低中高三個檔次,在售手機普遍達到20-30款,並开始發力高端折疊屏產品。
酷派在財報中表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仍然十分激烈。作爲回應,本集團爲新產品制定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战略,以提高其市場份額。”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數據顯示,定價91-150美元(約合人民幣580-955元)的低端智能手機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便是酷派瞄准的重點。
《每日財報》關注到,酷派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兩款機型是主打百元機市場的4G手機COOL 20(699元-1099元)、以及主打千元機市場的5G手機COOL 20 Pro(1799元-2099元)。從酷派幾個主要自營電商渠道的銷量來看,COOL 20貢獻最大,去年12月才上市的COOL 20 Pro還沒有帶來明顯增量。
客觀而言,酷派手機無論是在品牌還是配置方面,相比於紅米、vivo、OPPO等千元機系列,都難言有突出吸引力。
行業紅利不再
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2020年,中國手機的出貨量分別下跌了4.9%、14%、7%以及11%。可以說,手機存量時代已經持續了四、五年之久。
當前手機市場處於紅利退潮期,受疫情反彈影響,手機市場需求也比較低迷,據IDC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7420萬台,同比下降14.1%。
反映到消費者層面,就是用戶不熱衷於換機了。所以,爲了刺激消費者換機,智能手機廠商們紛紛瞄准了兼顧便攜和大屏需求的折疊屏手機。
但是遺憾的是,折疊屏手機並沒有如預料般席卷市場。IDC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折疊屏手機的市場規模爲150萬部,僅佔智能手機銷量大盤的0.45%。
不得不承認,在行業下行的趨勢下,已經遠離頭部的酷派,想實現復興不容易。官方信息顯示,2021年,酷派共賣出了12.63萬部智能手機。IDC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爲3.29億台。換算下來,酷派出貨量佔比僅爲0.38%。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馬太效應正日趨明顯,手機市場中強者恆強的發展趨勢越來越不可逆轉。而主要手機廠商選擇布局折疊屏手機以及衝擊高端,這也變相證明低端手機市場的發展已經告一段落,酷派的側重點,基本等於“慢半拍”。對於過去的半年來說,酷派近乎沒有“前進”。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酷派回歸,勝算幾何?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