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項目專家組走進奔巴島當地學校,發放血吸蟲病防治宣傳手冊。本報記者 胡澤曦攝
奔巴島上的孩子們。本報記者 龔 鳴攝
趙立健(右)在基奎特心髒病研究所與當地醫生商討診療方案。受訪者供圖
蔣國慶(右二)在納茲莫加醫院指導當地醫生進行腹腔鏡手術。受訪者供圖
納茲莫加醫院遠景。王 樂攝
今年8月,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接見第三十三期中國援桑醫療隊,向全體隊員授勳、頒發獎章及紀念證書,以表彰他們對桑醫療衛生事業作出的貢獻。姆維尼指出,中國醫療隊不僅用先進的醫療技術醫治當地患者,而且培訓當地醫學生和醫生,爲桑給巴爾的醫學事業發展儲備了人才。
今年是中國和坦桑尼亞建交60周年,也是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派遣60周年。60年來,中坦兩國醫護人員合作,爲護佑坦桑尼亞民衆健康不懈努力,成爲兩國人民友好合作的生動注腳。本報記者來到3支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的所在地,近距離感受“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記錄中國醫療隊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深化中坦友誼的故事。
第二十七批中國(山東)援坦桑尼亞醫療隊——
“補心”記
下午3時,在位於坦桑尼亞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的基奎特心髒病研究所,第二十七批中國(山東)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醫生趙立健剛結束一台1個多小時的介入治療手術。
介入治療較外科手術創傷更小,患者術後生理功能恢復快,對於條件適合的患者是首選的治療方式,也是該研究所亟待填補的技術短板。趙立健是兒科先天性心髒病介入治療專家。5年前,他第一次來這裏執行援外醫療任務時,由於當地缺乏技術人才和醫療設備,研究所還無法獨立开展兒科先心病的介入治療。
在趙立健的努力下,第一批用於先心病治療的封堵器從中國運抵達累斯薩拉姆。他在研究所進行的首次介入手術成爲一次教學演示,不止當地醫生,還有兩名烏幹達兒科醫生前來觀摩。介入治療手術的成功开展,不僅對研究所的發展意義重大,也爲當地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
“我喜歡在這裏工作。無論是救治病患,還是帶領當地醫生進行兒科先心病介入治療,都讓我很有成就感。”兩年間,趙立健與當地醫生、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他結束上一期援外工作時,時任研究所執行主任穆罕默德·賈納比教授懇請他延長任期,後又專門致信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館,希望邀請趙醫生回來。得知此事,趙立健深受觸動,“我決定再回到研究所,發揮自己的專長,爲守護當地民衆健康貢獻力量。”
2024年1月,趙立健再次來到坦桑尼亞。他欣喜地看到,研究所在醫療設施、技術手段、知識更新等方面都有了巨大進步。“這一切離不开一批批中國醫療隊接力幫助。”研究所執行主任彼得·基森格說,如今,研究所不僅在心血管疾病專業診療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也成爲坦桑尼亞醫療培訓和經驗交流的重要平台。
剛參加工作的青年醫生梅加·烏納德卡特是趙立健科室團隊的一員。她在研究所做規培生時,就聽說過“趙醫生做手術很厲害”。烏納德卡特說,她的理想就是成爲像趙醫生那樣的兒科心髒病專家。“我沒想到有一天能跟着趙醫生學習、工作,他傳授的技術與經驗將令我們青年醫生受益終身。”
自1968年以來,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已在坦桑尼亞大陸累計救治病患近2000萬人次,並幫助當地醫院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目前,共有11名中國援坦醫療隊隊員分別在坦桑尼亞大陸的4家醫療機構开展援外醫療工作。“與中國醫療隊的合作,極大地促進了兩國相關專業知識與經驗的交流。”研究所心髒外科主任安吉拉·穆霍齊亞博士表示,“希望坦中兩國進一步加強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增進坦桑尼亞民衆健康福祉。”
第三十三期中國(江蘇)援桑給巴爾醫療隊——
“帶徒”記
2023年,以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爲原型拍攝的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熱播,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座非洲東海岸的美麗小島和島上中國醫療隊的感人故事。在斯瓦希裏語裏,“麥樂”意思是“永遠”,寄托着將中坦友誼傳遞下去的美好愿望。
“麥樂村”的故事發生在納茲莫加醫院。這座醫院是桑給巴爾地區最大的公立醫院,也是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定點援助醫院之一。2023年9月,由中國江蘇省派出的第三十三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抵達當地並开始工作。
在納茲莫加醫院工作的第二天,醫療隊隊長蔣國慶就帶着當地醫生拉希德進行了一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蔣隊長,爲什么你只开3個孔來手術?我見到的醫生都是开4個孔,那樣手術好像更容易。”剛畢業的拉希德好奇地問。蔣國慶解釋道:“三孔法是世界外科學界推薦的手術方法,少开1個孔不但能減少患者的創傷,也可以減少1名手術助手,節省人力。”
“之前,有人建議我去中國學習腹腔鏡技術,現在,我在坦桑尼亞就可以拜您爲師。感謝中國醫療隊!”拉希德說。從此,他成了蔣國慶的第一名非洲徒弟,並在中國老師的幫助下一步步成長。
3個月後,拉希德首次獨立完成了腹腔鏡下的打結術;今年1月,他又首次獨立完成腹腔鏡闌尾切除術;4月,他成功用三孔法獨立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這也是第一例由桑給巴爾醫生獨立完成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桑給巴爾衛生部部長馬茲伊得知此事後很高興,“非常感謝中國政府60年來的幫助,中國醫療隊一直在向我們的醫生傳授新的醫學知識和技能。”
隨着拉希德的手術技術逐漸成熟,他已從一名實習醫生成爲主刀醫生。“腹腔鏡術後疼痛輕、康復快,但是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以前我沒有信心向患者推薦這種手術方式,但現在不一樣了。”拉希德自信地說。截至目前,他已獨立實施40余台腹腔鏡闌尾和膽囊切除術。
拉希德出師了,更多的“學生”慕名而來。“我打心眼裏高興,這是非洲同行對我們中國醫生技術的認可。”蔣國慶說。
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是中國政府向非洲派出的第二支援外醫療隊。60年來,該醫療隊累計診治患者逾830萬人次,在當地建立起多個中國醫療隊技術中心,並成爲相關疾病的治療中心和培訓研究中心。姆維尼總統曾多次爲醫療隊頒獎,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無私援助。
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項目專家組——
“滅蟲”記
印度洋西部,一片蔚藍之中,奔巴島被白色沙灘環繞,島上丁香綻放、風景宜人。奔巴島是桑給巴爾地區的第二大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曾經,這座秀麗安適的小島是血吸蟲病重度流行區,如今,這一情況正在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項目專家組的努力下發生改變。
在奔巴島基林迪村的一處水塘邊,中國專家組正在進行取樣檢測工作。這片半個足球場大的水塘,是當地4000多名村民主要的水源地。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水泡螺在這樣的水塘中大量繁殖,生活在水塘邊的居民飽受其苦。
“此前我們已對這個水塘進行過消殺,但是現在水泡螺又出現了。”專家組成員吳洪初對記者說,“藥物滅螺並非長久之計。通過綜合防治,改變螺的生活環境、改變人的用水習慣和防病意識,才能從根源上消除血吸蟲病感染隱患。”
奔巴島上有120多個社區、300多處水塘和400多條溪流。自2017年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項目正式啓動以來,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先後派出專家40人次赴奔巴島开展工作。從深入社區調查走訪,到挨家挨戶查病治病;從下水塘進行查螺滅螺,到進校園开展宣傳教育,中國專家的足跡遍布全島。
奔巴島熱帶病防治辦公室負責人塞萊與中國專家一起下水塘、進社區,建立了深厚友誼。“中國專家對血吸蟲病防治的研究與思考給了我很大啓發。他們不畏艱苦的敬業精神,帶動了許多桑給巴爾人共同投身血吸蟲病防治事業。”塞萊說。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一期項目效果評估數據顯示,在中國專家組與當地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奔巴島血吸蟲病防治示範區的血吸蟲病人群感染率已從8.92%下降至0.64%。
2023年,中國援桑給巴爾血吸蟲病防治二期項目啓動。在一期項目成果基礎上,二期項目力爭擴大奔巴島血吸蟲病防治示範區,並在桑給巴爾主島溫古賈島建立防治試點區,進一步驗證和推廣適合當地的血吸蟲病防治模式與經驗。
“中國專家帶來的不僅有防治血吸蟲病的經驗,還有農村發展建設和治理經驗,這也是從根本上防治血吸蟲病的方法。”塞萊說。當前,中國專家組正與當地水利、農業、環保、教育等部門緊密協作,鋪設潔淨水源供水管道,設置多個潔淨取水點,解決居民日常飲用水源問題;發動當地民衆飼養家禽,並在有螺水塘中放養,以控制螺的數量,進而降低血吸蟲病的感染風險。“自繁自養等措施,能激發當地民衆參與積極性,還能幫助民衆增加收入。”吳洪初說。
奔巴島水務局局長歐瑪爾·穆辛多·巴卡迪表示,中國專家的方案不僅爲奔巴島血吸蟲病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幫助當地解決了用水難問題,“希望與中國夥伴的合作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本報記者高石、胡澤曦、龔鳴參與採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深化中坦友誼 守護民衆健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