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夏天,“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开展,這是敘利亞文物首次在中國舉行的大型展覽。
■ 近兩百件(組)展品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賈頗勒博物館、拉塔基亞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
■ 一晃三年多過去了,深圳、成都、北京、太原、南寧、嘉興、南京……它們“走南闖北”,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十一站巡展。
■ 明年它們會去哪裏?它們什么時候回家?
本輪巡展的主辦方之一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該中心主任譚平告訴記者:“這批文物明年仍將在中國巡展,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巡展具體事宜。”
在過去的三年裏,這批文物的巡展路线是——
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1年8月4日至11月7日)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文明的萬花筒——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5月8日)
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邂逅·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2年6月24日至10月8日)
河北博物院:玫瑰國度——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3年1月19日至4月9日)
山西博物院:文明“敘”語——古敘利亞文明特展(2023年4月18日至7月9日)
廣東省博物館: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3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3年11月21日至2024年1月21日)
寧夏固原博物館:絲路“敘”語——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4年1月26日至3月31日)
嘉興博物館:文明的十字路口——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4年1月18日至4月18日)
南京城牆博物館: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說敘利亞萬年歷史(2024年5月17日至10月17日)
南寧市博物館:敘說——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2024年5月18日至8月18日)
從今年开始,這批敘利亞文物开始“兵分兩路”,拆分成兩組在不同的博物館分別展出,因此展期上出現了重疊。這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爲擴大展覽影響力、滿足博物館個性化展覽需求,讓更多觀衆能夠近距離欣賞到敘利亞文明之美的創新舉措。
經過連續十一場、高水平高規格的巡展,這批文物中的諸多“代表”已經令我們感覺既熟悉又親切。
比如那個眼眶深深、半裸上身,留着一把大胡子卻穿着優雅半裙的青銅時代祭拜者雕像;比如那對永遠一起出現在鐵器時代壁畫上的“好兄弟”,他們不僅戴着耳環,還像是畫了眼线,雙目炯炯有神,注視前方。
造型如水滴的舊石器時代手斧,邊緣依然鋒利;長翅膀的斯芬克斯在精美浮雕上面對面站立;還有珍珠貝母鑲嵌畫、彩色串珠鏈、梨形玻璃瓶和藍色釉陶油燈,雖歷經歲月磨洗,依然美得令人心悸。
敘利亞地處兩河流域,距今數十萬年至數萬年前,這裏已存在原始人類活動的痕跡。
公元前8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开始引發了一系列社會政治和經濟變革;公元前3000年左右,敘利亞开始出現原始城邦國家;公元前8世紀开始,不同文明先後在此留下歷史印跡,敘利亞相繼被亞述、新巴比倫、馬其頓、羅馬、阿拉伯等政權統治,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
巡展中出現的最古老文物,就是那把舊石器時代的手斧,距今50萬年~30萬年。手斧呈水滴狀,上部尖而薄,下部寬而厚,左右兩邊和正反兩面基本對稱,被認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標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屬於早期阿舍利文化的典型器物,也代表了古人類進化過程中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術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發現的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也出土了大量精美手斧,它們是迄今在東亞發現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階段的文化遺存,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產品。
兩河流域的核心區域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的中上遊則穿過敘利亞的東北部地區,爲敘利亞大草原帶來珍貴的水源,也令這一帶處於著名的“新月沃地”範圍之內。
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的馬裏古城,在4000多年前就已興旺繁榮。從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1759年,這座古城是兩河流域的貿易中心之一,也是通往地中海的交通樞紐,非常適合收集和分發貨物,就像一個公元前的“轉運中心”,連城市的設計都接近一個完美圓形。
在馬裏古城考古發掘出的檔案中,保存了超過25000塊泥板,內容以账目記錄和法律文書爲主,其中描述了豐富的物資,包括珍貴的香料如香菜、孜然、藏紅花和丁香。甚至還有冰,那是當時統治馬裏的國王從北部山脈運來的、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而那尊著名的“祭拜者雕像”(左上圖)就出土自馬裏古城。石雕人像由雪花石膏制成,那條裙子的原型應該是羊毛所制,屬於典型的蘇美爾人服飾:一層層葉片狀(或花瓣)紋飾,後部支撐成筒狀,有點像草裙。幼發拉底河沿岸的廟宇有很多這類小雕像,被置於廟宇內牆邊的椅子上,代表着行政官、登記員、辦事員和商人等社會富裕階層人士。
和古埃及的金字塔修建史一樣,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本土文明政權,在公元前的紛紛擾擾中就已經全部落幕了。尼布甲尼撒二世治下的新巴比倫是其最後的輝煌。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統治者居魯士二世進入巴比倫,取代了巴比倫末代國王那波尼德的位置。
那些古老的城市繼續存在,“它們永遠被遠離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帝國所統治。”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書中這樣寫道,“它們將先後置於居魯士二世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帝國、羅馬帝國以及帕提亞和薩珊的波斯帝國治下,直到公元7世紀被穆斯林徵服。”
盡管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已成爲久遠的歷史,但它們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產依然在我們身邊,從《漢謨拉比法典》到《吉爾伽美什史詩》,從鐘表計時採用的蘇美爾六十進制時間測量體系,到天使與魔鬼的傳說……全世界都或多或少接收了一些來自那片古老土地的記憶。
時間會磨損記憶,而战火會摧毀遺址。敘利亞境內擁有3500多處古跡,其中許多都在近年來的战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一處,當屬著名的帕爾米拉遺址。
“帕爾米拉”源於希臘語,在阿拉伯語中叫“台德穆爾”,原意均爲“椰棗林”。這是一座沙漠綠洲城市,崛起於公元1世紀到3世紀之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中轉站。從巴格達出發,沿幼發拉底河前行,穿越沙漠地帶至帕爾米拉,便可至大馬士革或地中海沿岸各港口。
公元271年,羅馬皇帝奧勒良東徵帕爾米拉,在兩場战役中擊敗了當時帕爾米拉的統治者芝諾比亞(Zenobia)女王,將她俘虜並帶回羅馬。在奧勒良的凱旋儀式中,女王戴着黃金鐐銬被拖行示衆,而曾在她統治下盛極一時的帕爾米拉,則已被劫掠並摧毀。
1957年,在修建敘利亞沙漠地帶的石油管道工程中,施工人員偶然發現了一處地下墓穴,沉睡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帕爾米拉從此重見天日。在方圓約6平方公裏的遺跡上,考古人員清理出塔樓、壁壘、墓穴、柱廊、雕像……以及多座宏偉的神廟。
1980年,帕爾米拉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帕爾米拉古城被“伊斯蘭國(ISIS)”控制,城內的貝爾神廟、四柱殿和羅馬劇院遭到嚴重破壞,著名的巴爾夏明神廟、貝爾神廟和凱旋門都被炸毀。著名文物保護專家、原敘利亞文物和博物館管理局局長馬曼·阿卜杜勒-卡裏姆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巴爾夏明神廟被破壞的情景。”
令人欣慰的是:ISIS的勢力被趕出帕爾米拉之後,多國專家隨即啓動了對帕爾米拉古城的修復:古城中的地雷被俄羅斯專家清除;法國專家借助之前對貝爾神廟進行三維掃描後留下的高精度數字化檔案,完成了神廟的虛擬修復方案。
在敘利亞文物保護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下,战爭期間,敘利亞政府從各省共轉移或妥善安置文物30萬件,佔到敘利亞全部出土文物的九成以上,其中大部分被運到首都大馬士革保存。
“極端分子把紙送進火堆,而我們竭盡全力,將其從他們手中搶回。爭奪中,紙會被撕碎,但那總比燒成灰燼要強。”馬曼·阿卜杜勒-卡裏姆說,“當所有博物館都重新开放了,我們就可以說,敘利亞危機結束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敘利亞文物的中國巡展之路 明年它們去哪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