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中巨震!美聯儲暗示可能激進加息,真的要主動刺破泡沫?作者:大A聊財經人間正
2年前

美股盤中巨震!美聯儲暗示可能激進加息,真的要主動刺破泡沫?


作者:大A聊財經


人間正道是套路


前天夜裏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出來說了幾句難得的“狠話”:


不排除FOMC每次會議都加息的可能;


需要大規模縮表;


不擔心加息、縮表對經濟的影響


乍一看,市場當然暈菜了。


全球供應鏈中斷還在升級(他自己承認要到2023年),美股人心惶惶跌了不少,新的基建刺激計劃毫無音訊,油價漲翻天了……


這么多問題,鮑威爾真下得了這么辣的手?


而且,上述很多問題都是供應端的問題,美聯儲管貨幣只能負責需求端的管控,這供應不舉,需求被打趴下,不就是蕭條了?


那么,美聯儲如何實現不會出現金融市場崩盤、繼續維持美國經濟發展的“神聖使命”?


這其中的核心謎題,其實在昨晚有很多其它“暗示”。


首先,鮑威爾說,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方式,不會是主動拋售資產,而是到期不买新資產,這可要讓金融市場適應上平滑過渡很多了。


其次,鮑威爾說“通脹可能惡化,供應瓶頸可能更糟糕”,這番表述應該是試圖讓市場爲情況惡化做好准備,並試圖平衡一些恐慌因素。意思是,如果將來經濟形勢真的瘋狂下行,其實美聯儲也可以隨時調轉方向。


再次,鮑威爾明示供應鏈問題非常嚴重,且延續時間很長。那么,誠如我們上面所分析的,美聯儲管不了供應端的問題啊。這就說明,鮑威爾其實現在加息、縮表就是完成“Z治正確”的任務罷了,其實美聯儲根本幫不了多少。換句話說,美聯儲只是在等待供應鏈慢慢恢復,屆時通脹將逐步走低,而美聯儲可以笑納這份“功勞”。


還有,鮑威爾明示,“美聯儲明確表示不會在加息之前开始縮表”。加息,就是上調貨幣的價格,相當於漲價;而縮表就是減少貨幣的供應,相當於短缺了。市場慌什么?一定是縮表。這再次提示我們,鮑威爾看上去非常鷹派,其實是在拖時間。


最後,鮑威爾還特別提到,“美聯儲說准備根據經濟和金融發展調整縮減資產負債表的任何細節”。市場會很樂見美聯儲提到的這個原則,因爲,真的金融和經濟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調轉方向。


很明顯,這份會議發言的內容是比過去鷹派很多很多了。但是,如果我們細細玩味,鮑威爾不僅不斷在安撫市場,而且也爲自己將來隨時改變收緊的策略和方向埋下了大量伏筆。


形鷹實鴿


—————————————


本屆美聯儲應該是歷史上最無信用的一屆,這也凸顯了當下基本面的艱難:


只能靠騙


近期,我花了點時間盤了一盤數據,然後,也是暈菜了。


說好12月份开始taper(削減QE),然後,實際情況是,12月至今,美聯儲反向增加了QE大約2600億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說的是要收緊銀根,幹的卻是瘋狂放水。


難怪市場到處都是錢,財長耶倫還能夠氣定神闲的樣子,原來都是有原因的。


這個就產生很不可思議的問題:


原本的路线是,先taper(削減QE),然後緩一緩再加息,最後再考慮縮表(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可是,現在這么玩,讓市場有點蒙圈。


12月至今的美聯儲,說的是收緊,幹的是更加大膽的寬松。美聯儲如此透支自己的信用,未來大滯脹是很難避免了。


因此,現在市場對於美聯儲的很多發言,其實是根本不相信的。


你愛怎么說都可以,市場只看實際行動,而且還要掘地三尺去分析實際行動中的關鍵信號。


而一唱一和的其實是美國財長耶倫。


此前耶倫的新說法是“2022年年底美國通脹有可能下落回2%”。


其實,她真正的意思是,大家給鮑威爾點時間,看到今年年底。不要硬逼着鮑威爾瘋狂加息縮表對抗通脹。


這就是想努力改變市場的預期,盡可能拖時間。CPI都7%了,至今還沒有加息,還要拖到3月份,這正常嗎?這到底是鷹派還是鴿派?


爲何如此?因爲此前的文章中我提示過大家,美國地方債和國債累計即將接近190萬億美元,這還本付息的壓力是驚人的。


很明顯,鮑威爾從2020年初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爲“財政赤字貨幣化”當了一個背鍋俠。這也是爲何耶倫如此支持鮑威爾連任的根本原因?!


這絕對是真愛~


—————————————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只要美國科技股暴跌,比特幣就是暴跌,反之亦然。長期大家都說比特幣沒有下方實物資產托底,但是,科技股的高相關性有可能會幫助我們改變這樣的看法。科技股依賴美元流動性,比特幣也是。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比特幣視爲美股科技股的情緒指標,更是美元流動性的前瞻性指標。


當前美股“強震蕩”般的運動模式,其實是市場在按照美聯儲最壞的緊縮劇本進行計價。


對於美聯儲來說,只要不變成2020年3月那樣的資本市場踩踏事件,稍微跌一點,無礙大局。


反之,在上述紅线內,稍微跌一點,來換得通脹的管控,或許也是一筆可以考慮的买賣。


財政赤字貨幣化,其實是一個長期必然引發通脹的過程。


明明是美國政府瘋狂燒錢,卻要讓美聯儲來承擔融資的責任,這除了亂印鈔票引發通脹還能夠有什么好事情?


更何況,現在疫情打擊下,大量的資金是不會隨意進入實體經濟創業、擴產能的,否則就是送人頭去了。


那么,這些錢要么就去核心資產炒作,要么就去實物類商品上,沒有其它辦法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還是要強調:


本輪是全球實體經濟危機,是一個橫跨10年以上周期的問題。美股暴跌與否,都不是最關鍵的,甚至暴跌後還能夠再修補回來,因爲,美聯儲長期會一直印鈔救市。真正關鍵的是,如此透支有限的儲蓄率,造成嚴重的資源錯配,將無限推延新一輪技術革命出現的時間節點。而沒有新一輪技術革命,最終人類除了以互屠來謀求生存,沒有其它辦法。


畢竟,凱恩斯的“投資效益邊際遞減”的法則是始終有效的。


即,當一門生意不斷投資,一开始賺錢,到了某個點就是回歸合理回報;如果還要持續砸錢,則參與這么生意的人都會面臨投入越多賺錢越少的尷尬。


明白這個原理也就清楚,如果沒有新一輪技術出現,現在大家瘋狂砸錢搶奪存量產業,最終連前沿產業都產能過剩(比如幾年後的芯片),那將是不好的开始。


換個角度說,現在主要經濟體都扎堆玩半導體產業,幾年後反而是個問題,然後那就是滯脹主升浪的時刻。


連前沿的產業都嚴重產能過剩不賺錢,那么,金融市場的融資功能將會退化,真正關鍵的將會是就業停滯、物價上漲等實體經濟危機的困頓。


—————————————


各路權威主流財經聲音完全無視這一尷尬的事情:


沒有新一輪技術革命,任何大國之間上演的產業鏈爭奪,最終只能是蕭條或者滯脹。


然而,很明顯的是,現在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接受大蕭條,那就持續印鈔,或者間歇性印鈔(一會兒放水,一會兒又收一點)。


這會讓該倒閉的企業沒法破產,全社會都是活力不足企業,靠全民儲蓄來爲自己的虧損不斷买單。


長期以往,這還能夠有技術革命?這還有救?


鮑威爾等精英的思路是,放水,放到技術革命出現在美國本土,然後就可以自動把歷史欠債結清,就像克林頓時期那樣。


然而,放水本身就是對市場資源的嚴重錯配,長期放水就是長期錯配,而一切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源頭恰恰是資源嚴重錯配所致。


新產業需要大量資源,根本得不到,全去了“大而不倒”那裏。


一個到處都是靠抽幹活人(有賺錢能力的企業)的資源來爲自己續命,這還竟然還幻想成爲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領軍人?


鮑威爾等人是一種靜態思維,但是,現實恰恰是動態博弈的。


即,美聯儲和美國財政的瘋狂舉動本身,對於技術革命的出現就造成了無限打擊。


當然,鮑威爾等精英是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對付眼前的困難,反正美國人最討厭大蕭條了。


所以,先印鈔,後面有事再說,實在不行就去全球其它地區找倒黴蛋背鍋。


只不過,眼下的格局,就算這種靠“騙”來拖時間的套路也很難長久了。


基本上,美國後面就是只能,根本沒得選。


我們也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爲何美國的勞動力短缺很嚴重,其實,這才剛剛开始。因爲,疫情的傷痕效應一旦長期化,配合原有的高齡少子化趨勢,會讓問題長期發酵。


這意味着,我們已經可以看空美國未來長期的總需求了。


技術革命創生的機制:


有了龐大的消費型內需,才有技術革命出現的可能。因爲,技術革命本質上就是爲內需提供服務的一種優化手段。如果沒有內需,則企業根本賺不到錢,也就沒有能力、資源、意愿去推進技術升級,則技術革命要出現近乎無望。


顯而易見,本次美聯儲會議的鷹派發言,本質上,還是:


騙+拖時間


這種战術,只會全面放大市場後續的寬幅波動,終究還是根本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


我們只看一點,這市場上到底美元流動性是不是實質性寬裕,其它都是扯!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股盤中巨震!美聯儲暗示可能激進加息,真的要主動刺破泡沫?作者:大A聊財經人間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