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不振、高層換血,達達徹底「京東化」?丨氪金大事件
2年前

從8月23日集團發布二季度財報後,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6日納斯達克收盤,達達股價又跌進10.5%。而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裏,達達股價持續下滑,直至9月6日最新收盤價同比去年已經跌去78.6%,公司市值蒸發超過50億美元。

達達集團二季度的業績表現,給了資本市場又一個用腳投票的理由。財報顯示,2022年二季度,達達集團營收同比增長55%至22.81億元,卻仍有5.79億元的淨虧損,相較一季度的6.04億元虧損額未發生明顯改善。而這已經是其自2017年以來連續虧損的第六年。

快遞行業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認爲,達達集團當前在股票市場的表現較爲客觀的反映了公司基本面。“因爲達達掛牌兩年多來,還未出現向積極層面發展的跡象,無論是規模還是營收、利潤指標。”

“其實對於達達的商業模式來講,現階段利潤指標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用戶規模、解決方案的能力以及對全國網絡的覆蓋能力,這三項解決了,利潤虧損就會慢慢收窄,公司最終走向盈利的通道。”但觀察達達的上述三項指標能力,趙小敏認爲其在美團、蜂鳥等幾大同行中排名靠後。

此外,趙小敏還提到:“雖然京東對達達進行了增持、輸血,現在也宣布了人事調整,但市場明顯不买單。

在發布二季度財報當天,達達集團還發布一則人事調整公告,宣布集團創始人蒯佳祺辭任首席執行官和公司董事會主席,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同時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將擔任達達集團董事長兼董事會主席,原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將升任集團總裁,並全面負責集團日常工作。

創始人辭任,京東高層入主,這是自今年2月京東完成對達達控股、業績並表之後,進一步掌控達達的又一表現。

趙小敏認爲,京東全面接管達達,兩個團隊融合後,京東能否利用京東到家進一步賦能達達、助其突破規模瓶頸,是市場下一步需關注的焦點。

01.“老人”何輝劍回歸達達

京東與達達的結合,是電商巨頭持續加碼同城零售大潮下的“抱團取暖”,而何輝劍本人的職業履歷也與京東與達達兩家企業深度綁定。

此前於2014年6月,擁有物流工程碩士學位的蒯佳祺成立達達,聚焦即時配送環節的物流衆包;不到一年後,2015年4月,京東开闢的新業務板塊京東到家正式上线。

在這期間,曾在達達任職的何輝劍加入京東到家,深度參與京東到家的研發、運營。而放大到外部環境,彼時外賣行業战事正酣,各家巨頭紛紛下注跑馬圈地。達達以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身份切入,在共同分食外賣蛋糕之余,其發展也始終受到外部訂單量的制約。

與此同時,布局即時零售的京東到家,同樣受制於京東自身在即時配送環節的不足。零售行業專家、上海尚益咨詢創始人胡春才對36氪分析表示,盡管京東在國內的配送倉整體規模領先,但在即時配送環節,京東深入各個城市“毛細血管”的密度仍有欠缺。

胡春才所說的“毛細血管”密度,是指圍繞城市各小區、商圈構建的配送倉、配送員密度是否夠高,“如果這個密度不夠高,配送要實現半小時達、一小時達是送不過來的。京東在全國的‘大動脈’、‘靜脈’都很強,但對比盒馬等平台,京東缺少零售業態,所以到同城配送末端,它對‘毛細血管’的滲透還比較欠缺。”

此時,經歷過外賣配送訓練的達達對於京東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因此在2014年、2015年達達與京東到家前後腳成立之後,2016年4月,雙方开始了合體之路。最开始雙方合作成立新公司,京東以集團資源、京東到家業務資源以及2億美元拿到了這家新公司約47.4%的股份。

隨後至2018年,京東又與沃爾瑪出資5億美元入股達達。至2020年達達上市前,京東共持有達達45.3%股份。

達達集團上市後,京東對其控制權的滲透仍在繼續。2021年3月京東宣布將以8億美元認購達達新發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後,京東將共計持有達達51%股份。至2022年2月,京東花費5.46億元美金及若幹战略資源作爲對價的增持交易完成,正式取得達達控股權。今年一季度,達達業績已並入京東財報。

半年後,達達集團創始人辭任,公司決策層迎來“京東系”上位。曾經離开達達的何輝劍也在這個過程中全面回歸,至目前全面接管集團日常工作。

胡春才分析認爲,達達此次高層換帥或許出自京東整合遠程配送與即時配送兩類資源的需求。“之前達達相對有一定的獨立決策權,但兩塊業務不在同一決策者領導之下,資源整合可能就比較低效,或者容易產生分歧。而如果遠程、近程兩端由同一個決策團隊來領導,協同效應應該會發揮地更好。”

02.虧損中“抱團取暖”

除京東有完善自身業務版圖的需求之外,花費十數億美元完成的這筆收購,其後續收益如何,京東也需對股東有所交代。

而從達達集團近幾年的成績單來看,廣大股東要想看到這場歷時六年的交易產生實質回饋,還得再多點耐心。根據財報最新數據,至2022年6月底,達達集團在過去5年半中累計虧損達103.56億元。

並且結合上市以來的業績看,當前達達集團的虧損趨勢還尚未有明顯改善。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錄得57.4億元、68.66億元、43.06億元的情況下,達達集團淨利潤持續虧損,虧損規模分別爲17.05億元、24.71億元、11.83億元。

同時達達集團對京東到家的依賴度也進一步上升。達達集團二季報顯示,報告期內京東到家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的佔比約爲64%,達達快送營收佔比約爲35%。而2017年京東到家業務貢獻比僅26%。

反觀衆包業務,達達快送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的營收爲14.39億元,已經低於去年同期的14.88億元。

這意味着,在達達逐漸“京東化”的過程中,其自造血能力也越來越弱。

當然,背靠“好爸爸”京東,借此實現營收增長也不失爲一條捷徑。不過從京東自身來看,其交易總量也落後於同行。相比美團閃購去年全年842億元的GMV,京東到家去年GMV僅431億元。

根據達達集團最新披露數據,京東到家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GMV爲546億元,仍不及美團閃購去年水平。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發布的《即時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預計即時零售中的开放平台模式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在萬億規模的市場中,除美團閃購、盒馬、天貓超市等之外,京東到家與達達或將迎來更多競爭對手入場。

趙小敏告訴36氪,京東全面接管達達後,未來需關注達達能否借助京東到家突破規模,產生實質性扭轉。“現在的達達從上到下架構改變以後,整體打法、理念、定位都會發生改變,後面就是看市場對這個變化买不买單。但至少目前市場對高層調整這個變化是不买單的——市場認爲要想改變(當前格局)挑战依然巨大。”

作者 | 王晗玉

編輯 | 潘心怡

相關證券:
  • 達達(DADA)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業績不振、高層換血,達達徹底「京東化」?丨氪金大事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