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疲態,造車燒錢:小米雷軍如何兩手拿捏?
2年前

作者|Pan

編輯|Duke

來源|鈦財經

2021年,雷軍在進行了一次中國汽車產業鏈深度遊後,小米選擇了將自動駕駛作爲智能的第一個突破方向,並以“投資+自研”的方式進行布局。如今,距離小米造車已經過去了500多天,進展究竟如何呢?

爭分奪秒造車進行時

近日,雷軍在主題爲“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中透露,經過一年多的迅速擴展,當前小米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已超過500人,首期研發投入達33億元。在第一期規劃了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短期目標是在2024年衝到自動駕駛第一梯隊。

雖然小米“造車”的進度很快,但仍然不夠快。

目前,中國市場中包括“蔚小理”在內的自動駕駛造車新勢力發展迅速,三家頭部車企累計交付車輛已突破10萬輛;百度“集度”通過“蘿卜快跑”在國內積累了大量路測數據,預計2023年就會全國布局上萬輛“無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

對比之下,小米整車工廠一期於2022年4月才啓動建設,預計2023年6月竣工,初期年產能不過15萬輛;小米首款車的量產至少要等到2024年,在進場時機上明顯落了下風,很可能會錯過搶佔市場的最佳時機。

除了要面對與同行競爭的外部負擔,小米“造車”還要承受來自集團內部的壓力。根據小米集團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1435億元,同比下降12.8%;經調整利潤49.4億元,同比減少60%。擔當業務營收頂梁柱的智能手機業務,二季度收入僅爲423億元,同比下滑28.5%;銷量同比減少26.2%。

不過,就像雷軍所說,造車是大勢所趨,別無選擇。

雷軍表示,必須看到幾個客觀事實:第一,手機行業已經進入成熟存量競爭階段;第二,車是最大的個人消費品,智能汽車就是當下最大的風口;第三,智能汽車是智能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與個人移動設備和居家環境一起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場景。

“买买买”補足短板

小米跨界造車賽道,最大的優勢就是品牌影響力。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經過十余年發展,小米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忠實用戶群。事實上,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前,集團高層曾就造車話題在網上展开用戶調查,結果有92%的用戶表示“愿爲小米汽車买账”。

當然,小米造車的優勢很突出,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缺乏智能汽車技術儲備和高端研發、制造基因。雷軍本人也深以爲然,因此才在伊始豪言“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表決心。2021年以來,小米通過投資並購加快在產業鏈上下遊的布局,迄今已投資超過10家自動駕駛企業,涉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核心傳感器、核心執行器等方向,累計投入逾20億元。

資料顯示,2021年6月,深耕自主泊車業務的縱目科技宣布獲得1.9億美元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參與領投;8月,开發4D毫米波成像雷達的幾何夥伴獲近4億元融資,同樣由小米等爲其注資;同月,智慧互通(愛泊車)、蜂巢能源等也官宣獲得小米战略投資。11月,禾賽科技獲小米產投7000萬美元追加融資。

除了投資外,小米還在2021年8月以7737萬美元收購“深動科技”,補足自身在立體視覺、深度學習、智能感知等技術領域的空白。這也是集團近年間唯一收購的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公司,有助於小米進一步充實關鍵技術的研發人才力量。

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通過投資並購快速切入自動駕駛新能源產業鏈,不失爲一招妙棋。盡管距離整車量產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優先展开產業鏈布局,顯然有助於長期競爭力的構建。

雷軍此前也透露,小米自動駕駛技術將採用全棧自研的技術布局策略,第一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重點攻關感知預測、高精定位、決策規劃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

能否躋身第一梯隊?

“2024年,小米要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盡管雷軍本人信心滿滿,但從實際操作層面出發,要實現這一“小目標”並非易事。

參考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企業新車的量產歷程,從車型設計、技術攻關、道路測試到最終量產交付至少要3-4年時間。才走過500天的小米,要在2024年實現首車量產和產能爬坡,壓力並不小。

再者,小米一貫深入人心的“性價比”战略,在零跑、哪吒、五菱等品牌的先發優勢下,在新能源汽車上可能也無從談起;智能駕駛領域,百度、華爲乃至“蔚小理”的前期布局,同樣也是小米難以彎道超車的技術“鴻溝”。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燒錢速度也遠超其他行業,在這個領域,幾百億的投入才能拿到入場資格——以自動駕駛爲例,小米豪稱自己投入33億做自動駕駛,然而根據“蔚小理”的財報來看,每一年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仍高達5-10億元,從持續研發的角度,小米在自動駕駛上的投入並不算多。

而鑑於原材料的大幅漲價,虧損更是成了車企的常態化,2021年,蔚來、小鵬、哪吒汽車的淨虧損達到40.1億、48.63億和29億元,考慮到小米暫時還沒有實現對上下遊資源的控局,這意味着後者大概率也很難逃脫虧損的定律。

總的來說,面對2024年需要量產的目標,未來兩年,小米面臨着既要守住智能手機業務的基本盤,又要在造車上取得突破的雙线作战,不可謂不艱難。當然,雷軍對於造車下定決心,全盤all in,結局如何,我們且拭目以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手機疲態,造車燒錢:小米雷軍如何兩手拿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