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姐,一個每天捶你起來賺錢的女人。
昨天漂亮國8月CPI公布,比華爾街預期略高出0.2%。 美股指期貨像個中風老頭,當場就噶過去了。 盤前快速跌掉-2%,隨後一路譁啦啦到-5%。 咱也不知道,到底是漂亮國官方數據保密工作做得好。 還是華爾街的蟲豸們,搞反向預期管理的演技好。 反正大A在會前維穩的加持之下,表現得比預期好。
總而言之,按照4%的目標利率,在這次75bp的加息後。 11-12月的議息會議上,對岸只需再加50、25bp即可完成指標。 但加息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本輪貨幣緊縮的結束。 從9月开始加速,高達每個月950億美元的縮表計劃。 才是本輪緊縮中,壓低通脹、戳破資產價格泡沫的主力軍。 用一句歇後語總結就是:老拜登趕記者----大的要來了。 如果按照鮑總之前,搞嘴炮式預期管理嚇唬人的說法。 對岸將會在本輪QT中,把聯儲9萬億的資產規模砍一半。 其預期效果,至少相當於對岸在當前利率基礎上再加息400bp。 屆時,飽受能源危機和貿易逆差加劇困擾的歐盟。 房地產下行預期遲遲不能扭轉,復蘇步伐緩慢的阿中。 長期維持寬松貨幣政策,貨幣貶值壓力最大的日本。 必將會出現一個最菜的,成爲本輪漂亮國穢土轉生的犧牲品。 其中最爲危險的,莫過於經濟結構最爲松散的歐盟。
在今年上半年,受俄烏衝突和疫情影響。 歐盟27國GDP總量下滑至美國的68%,首次被咱們超越。 歐元區的經濟心髒德國,因爲能源價格升高貿易順差大幅下滑。 而主權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極富盛名的歐洲五豬。 希臘、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 其中四家的負債水平,都已經遠遠高於上一輪歐債危機。 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幾國的政府負債率。 已經在去年,分別達到了127%、150%、193%、118%。 如果漂亮國言行一致,一直緊縮到全球衰退,通脹回歸正常水平。 歐盟便極有可能在本輪周期中,爆發規模更甚以往的主權債務危機。 在上個月,發生了一件鮮有人關注的大事,側面說明了問題的嚴峻。 因爲歐盟限價賴账,而中斷對歐輸氣的“北溪”管线之後。 俄羅斯點燃了,位俄芬邊境的“北溪-1號”管线起點壓氣站。
在不懂行的看來,把氣燒了都不給用,是俄在向歐盟示威的信號。 但事實上,點燃天然氣恰恰是俄羅斯在向歐盟示好的信號。 管道天然氣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供需關系高度綁定。 一口氣井從开採到配套管线建設,都是爲了對特定目標的專供。 除非完全推倒重來,不然完全不存在另找买家的可能。 而管道天然氣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輸出多少就得用多少。 在需求方拒收的情況下,只能自行導入倉儲。 倉儲滿了之後就面臨兩個選擇,要么點燃,要么封井。 而封井是一個工程難度很大,成本很高的事情。 把氣白白燒掉固然浪費,但封井之後想重开,花費不亞於打一口新井。 如果拒收時間短,燒掉的氣的價值小於封井,那么不如就繼續燒着。 如果拒收時間長,燒掉的氣價值比封井成本還高。 那么索性把井封掉,可以節約更多成本。 因此,選擇點燃還是選擇封井。 直接反映了俄,對歐盟拒收時間長短的預估。
如果俄羅斯,真的下定決心和西歐死扛到底。 做好了對峙長期化的准備,那么此時應該立即封井止損。 選擇點燃這個行爲,意味着俄決策層估計西歐拒收時間較短。 不如先點着,等战事告一段落就恢復供氣。 點燃恰恰就是在告訴德法,自己可以隨時恢復供應。 換個角度來說,俄羅斯認爲歐盟一定會在本輪緊縮中。 先行因爲能源問題,出現經濟崩潰和債務危機。 歐盟人民會先行因爲取暖問題改變立場,推動德法妥協。
但同樣的邏輯,還有極小可能發生一種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情況。 如果這輪哈爾科夫的大敗,連鎖激化俄羅斯的內部矛盾。 局勢發展到普構和他的湖黨老兄弟,支撐不下去的地步。 俄或許會毫不猶豫的向德法妥協,和歐洲攜手挺過這次危機。 而漂亮國對歐洲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俄羅斯的實力。 如果俄羅斯實力強大,歐洲爲了在威脅下求存會依賴漂亮國。 如果俄的威脅不值一提,漂亮國立馬就會變成局外人。 具體參考蘇聯解體後,歐洲立馬在科索沃和伊拉克問題上跳反。 乃至搞出了歐元,這種掘漂亮國統治根基性質的玩意兒。 如果法德吸收俄羅斯,抱團取暖捂住了債務暴雷的蓋子。 屆時,本輪轉嫁危機的對象便只剩下了我們和日本。 而俄羅斯在西進道路被阻塞後,必將改變战略方向向東發力。 例如以反對土耳其幹涉爲借口,在“帶路”起點的中亞大肆滲透擴張。 對印度和朝鮮,加大能源、常規/核武器技術輸出力度。 因此,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我們不希望任何一方大勝。 我們只希望,這場危機能持續越久越好。 久到歐盟成員國,成爲這輪全球衰退事實上的承接方。 久到大毛無暇東顧,讓我們能騰出手消化。 如此,那便再好不過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縮表來襲?寒冬中的大變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