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沒有 “靈丹妙藥”
2年前
長期前景仍然絕對樂觀,但中概互聯若想在短期內徹底走出低谷、开啓下一個成長周期,必須至少同時滿足三個條件。誰是救命稻草?互聯萬公司的未來有一點很重要:現金很寶貴!

本文來源:互聯網怪盜團,原文標題《對當前互聯網中概股的總看法》

半年多以前,我們發布了《對 2022 年互聯網中概股的總看法》,其核心觀點是如下三條:

2022 年 3-5 月之間將出現最後一波兇猛的下跌,導致大批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非常便宜;

8-10 月之間將出現急劇反轉,投資者將在遲疑中逐漸入場,盡管上升幅度將遠不及 2020 年的反轉;

10 月以後的互聯網行業將明顯分化,強者恆強,少數公司享受高估值,絕大多數公司被冷落。

事後看來,第一條預測的成功帶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我顯然不可能預測到 2 月下旬會發生战爭,然後又出現了一系列復雜的全球性問題。無論如何,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確實吐出了 2020 年以來的全部漲幅,估值顯得很有吸引力。但是,迄今並未發生什么 “急劇反轉”;隨着時間的推移,上述第二條預測成功的希望變得比較渺茫,盡管我仍然對第三條預測滿懷信心。

過去 8 個月,市場預期變化之快、情緒波動之急劇,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罕見的。在經歷了這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之後,我不再期待互聯網行業在短期內出現 “急劇反轉”——我們可能已經渡過了最壞的時刻(這一點存疑),但還要爲下一個春天等待相當長的時間(這一點毫無疑問)。在這段等待期,無論是公司管理層、從業者還是投資者,都切忌輕舉妄動,要以降低風險、保存實力爲第一要務。而且,絕對不要依賴在過去十多年的移動互聯網紅利期形成的思維定式,因爲那歸根結底只是運氣而已。衆所周知,人們憑運氣獲得的財富,終將憑實力輸掉。

我當前的基本看法,簡而言之就是:

互聯網行業的問題很復雜,沒有 “靈丹妙藥” 可言。准確地說,現在一切問題都是宏觀性、全球性的,再也沒有孤立的、可以立即解決的問題了。

美國經濟復蘇是互聯網中概股走出低谷的先決條件(請注意不是唯一先決條件),而這件事情最早也要等到一年之後再發生。

在現階段,分化將主要出現在中小公司身上:資本市場將嚴格考核它們的盈利能力和內生增長潛力。至於大公司,還談不上分化,因爲都一樣慘淡。

首先,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認爲互聯網中概股的問題可以通過幾紙文件就全部解決,那就太天真了——這些文件當然很重要,但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國內互聯網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長期增長潛力不足。即便我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難看出:在消費增長乏力的時期,指望消費互聯網公司做出高增長是不現實的。從 2017 年开始,我們一直在講 “互聯網流量紅利耗盡”;現在,正確的說法變成了 “消費紅利耗盡”。

不論是依靠廣告收入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依靠消費者直接付費的互聯網公司,都在不可避免地受到 “消費紅利耗盡” 的影響。留給它們的發展路徑無非是三條:

1、與實體商家爭奪消費者的 “錢包份額”;

2、通過雲計算和 To B 應用發展產業互聯網;

3、出海。

毫無疑問,第一條是不可能的,想都別想,所有互聯網公司都竭力不想被視爲 “擠壓實體經濟”,反而需要爲實體經濟讓出一些空間。第二條也很困難,留給互聯網公司的市場空間有限,況且並不賺錢(看看阿裏雲和騰訊雲的財務數據就知道了)。真正可行的只有第三條,即出海。然而,考慮到極端復雜的國際環境,這也不可能成爲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靈丹妙藥——詳細的例子在此就不列舉了,大家都懂。

互聯網中概股若要徹底走出低谷、开啓下一個成長周期,必須至少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國內消費的強勁復蘇;第二是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向;第三是國際環境的根本性緩和。這三個條件目前都還完全沒影;我們只能樂觀假設,“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向” 可能在 2023 年中期發生。

如果三個條件當中只有一個或兩個發生,又會如何?那么情況將會更復雜,一部分互聯網公司會很受益,另一些則會雪上加霜。屆時的局面可能會比 2022 年上半年還要復雜。不過,這種局面還是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我們這一代人總歸還是要經歷的。

其次,目前發生的全球經濟下行,伴隨着國際政治格局的高度不穩定,甚至有可能是冷战結束以來最不穩定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較晚進入衰退的,並且必將最早走出衰退(我相信這個邏輯不需要解釋)。換句話說:美國走出衰退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先決條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既包括美國的盟友,也包括其對手),能夠擺脫與美國經濟的相關性,單獨實現復蘇。

假設美國的通貨膨脹在 2022 年之內觸底,那么美聯儲將在 2023 年二季度或三季度扭轉貨幣政策。美元匯率將稍有下降,全球流動性將再次寬松,附帶使得各種風險資產的價格上升。與此同時,美國消費復蘇將推動對中國商品及服務的需求,從而使中國互聯網公司要么直接受益,要么間接受益。強勁的消費需求將從美國傳導下去,抵達中國,然後又傳導到東南亞、南亞等更後發的經濟體——這樣一來,就連出海問題也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決。

需要強調的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明年美國能迅速迎來一場經濟復蘇。在歷史上,加息周期的結束並不一定伴隨着經濟復蘇(甚至往往相反)。即便有復蘇,也可能是緩慢的、有氣無力的。我們不能完全排除 1970 年代的滯脹重演的可能性。總而言之,不確定性太多了,即便是最熟悉宏觀經濟的老手,也不會急着押注於美國經濟復蘇。

再次,互聯網中概股的 “分化” 在長期必然發生。看看美國的先例就知道了,以 MAMAA(以前是 FAANG)爲代表的極少數互聯網巨頭佔據了整個美股市值的近一半;大約 50 家真正的優質科技公司享受着極高的估值;剩下數以百計的二三线公司則基本無人問津,或者只有在被收購時才會被想起。中概股其實已經經歷過這樣的分化,只是 2020 年泥沙俱下的超級牛市讓很多死豬又飛上了天。

未來數年,“分化” 仍將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主旋律,無論在業務上還是資本市場上都是如此。我相信,(包括但不限於)騰訊、美團、拼多多這樣的優質公司,將逐漸與同行拉开很大差距。不過,在短期內,准確地說是未來 2-4 個季度內,分化將主要發生在中小公司(換句話說,不是 “巨頭” 的公司)身上:

資本市場將集中考核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用戶增長、用戶時長這些故事已經無足輕重了,就連營業收入也不是特別重要(因爲可以拔苗助長)。資本市場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扣非淨利潤和現金流,做得到的公司就能逆市提升估值,做不到的公司就只能繼續崩塌。

現金將非常寶貴,因爲我們不知道資本市場融資窗口將關閉多久。有人可能會認爲,手裏擁有幾十億到上百億現金、足夠燃燒 1-2 年,就足夠了;但是,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這都不一定夠。而且,一旦市場开始懷疑公司的生存能力,那一切就都太晚了。

所以,接下來幾個季度,所有市值低於 200 億美元的互聯網中概股面臨的任務是相同的,那就是盡快讓經營現金流轉正。我個人認爲,至少有十家互聯網公司難以完成這樣的任務,那么它們在資本市場的前景就會很嚴峻。

反觀那些大型公司(也就是所謂 “互聯網巨頭”),真正的 “分化” 時機還沒有到來,因爲資本市場還不確定現階段到底應該重視哪個財務指標——對於巨頭而言,盈利能力早就被證明了,現金儲備也很豐厚,現在也不是高調做增長的好時機。更重要的是,任何 “互聯網巨頭” 都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難以在大氣候當中做出自己的小氣候。其中有些或許會表現得更好一點,但並非天與地的區別。

在長期,投資或從事互聯網行業仍然是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佳途徑,(對普通人來說)沒有之一。某些中老年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正在賣弄所謂 “新能源將取代互聯網” 或者 “硬科技將取代互聯網” 的可笑說法——這些說法不值一駁,我不希望讀者浪費寶貴的時間去了解。如果有人想找 “下一個互聯網”,那仍然是互聯網。對於中國而言是如此,對於全世界而言也是如此。因爲互聯網對於人類歷史的重要性,只有車輪、火和電力可以相提並論,我們迄今也僅僅走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早期而已。

沒錯,對於長期,我保持絕對的、毫無保留的樂觀。我相信在 5-10 年後,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以及中國市值最大的公司都將是互聯網公司,至少是經營大量互聯網業務的公司。我相信在經濟復蘇到來之後,帶給投資者收益率最高的行業也將是互聯網行業。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在短期保持謹慎。

我們現在越謹慎,留給未來的彈藥就越多。因爲我們抱有絕對的信心,所以不必擔心錯過任何早期反轉——注定擁有整個世界的人,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概股沒有 “靈丹妙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