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創夏/俄羅斯大軍「轉進」 窮寇莫追
2年前
千古以來,中外的兵法都有一個相似的原則:窮寇莫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9月11日當烏克蘭反侵略戰爭進行200天之後,烏軍大反攻,很多人才瞭解瞭窮寇莫追的新意義,因為對方的軍隊「轉進」的速度,「比奧運短跑選手還要快」,想追也追不上,不如不要追了。

這樣的戰場發展,其實也宣告了一些值得惕勵的新事實,不要以為兵多將廣、物資豐饒和萬炮齊發,就可以到處欺凌他人,現代化的世界要比科技力、比工業力和意志力,百萬大軍霸凌他人,很可能終究只是自取其辱!

普丁真的是徹底展現自取其辱的極致了,在沒有入侵烏克蘭之前,全世界還懷著當年冷戰時對蘇聯帝國的驚恐,對於號稱已經被普丁「復興」的俄羅斯充滿恐懼,以為他還是那個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巨獸。

入侵烏克蘭之後,大家才發現那個恐怖的「紅色暴風雨」和「鋼鐵洪流」虛有其表,俄羅斯大軍根本還活在「機械化時代」,和現代社會高科技的精密電子時代遠遠脫節,歐美都在進行「視距外作戰」,俄羅斯還活在「近戰纏鬥」,只相信靠數量嚇人,和他的師弟中國解放軍一樣的活在前現代思維當中。

普丁打著「反北約東擴」的藉口,200多天下來,北約自然而然的東拓了;更尷尬的是,原本的「老三」也可能發現「普二哥」不行了,歐美媒體,甚至印度媒體都持續分析報導,因為疫情已經長達900多天沒有出訪的習近平,出訪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主要目的就是「中國西進」,填補普丁挫敗之後的中亞之地緣政治的權力空缺。

這些後果,都是俄軍「轉進」一日千裏,烏軍「跟隨」望塵莫及所致。

烏克蘭反侵略戰爭進入第200天,9月11日發生了全世界出乎意料的發展,原本耀武揚威的俄羅斯「鋼鐵洪流」丟盔卸甲、潰不成軍,被譏笑是「逃跑的速度比奧運選手還要快」!

烏克蘭軍隊的反攻不僅僅是速度奇快猶如閃電,且直向烏克蘭和俄羅斯交界的東北邊境,距離烏俄邊界只有50公裏,烏克蘭擁有美國援助的海馬斯火箭,射程80公裏,換言之,在邊境之俄軍的油彈和食物後勤補給中心別爾哥羅德,隨時處於被摧毀厄運當中,別爾哥羅德的州長已經要求兩城鎮的俄羅斯居民要進行撤離。

對俄軍更致命的是,烏軍主要戰略目的很清楚: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烏軍反攻集中在東北部失地,在工業重鎮哈爾科夫東北邊進行閃電戰,又奪下俄軍在烏東境內最主要的物資轉運樞紐,鐵路運轉中心庫皮楊斯克,等於是把入侵烏克蘭的俄軍和俄羅斯本土切斷,彈盡糧絕的必然情勢之下,那些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的俄羅斯入侵部隊,除了逃亡或投降,難逃被殲滅之宿命。

全世界「第2名」的軍事強權入侵全世界「第22名」的獨立自主國家,是如此的灰頭土臉,請問全世界「第3名」的軍事強權,真的還敢如同他們叫囂般的隨意踐踏全世界「第21名」的人民主權之獨立自主民主國度嗎?

今日俄羅斯,明日解放軍,勿謂言之不預!

烏軍奏捷除了戰略和戰術各種布局,還有一關鍵因素:就是歐美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現代的戰爭已經是一個「高科技」的競賽,「以量取勝」只是徒增傷亡,解放軍可要好好體會你們戰術和武裝的祖師爺俄羅斯的教訓!

關鍵是工業生產能力,俄羅斯雖然地大物博,缺乏「藏技於民」和「藏富於民」的體制和工業力,過去傾全國之力也打造出一個個號稱可以威攝歐美的新式戰機、新型飛彈、鋼鐵洪流和深海惡霸與外天空怪獸。

真正和歐美全方位的軍工產業與隨時可以補位的製造業能力,後繼無力,窘態畢露。

請問解放軍,你們自認地大物博,你們的軍工產業能量有高於俄羅斯嗎?

請問解放軍,你們軍隊的貪污腐敗,你們的那些軍事武器不會像俄羅斯軍隊一樣的銀頭蠟樣槍嗎?

請問解放軍,你們指揮的體系只聽一個人的專斷,不怕「今日普丁,明日習近平」的一意孤行,帶來自我毀滅嗎?

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曾經感嘆:德意志的工業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但碰到美國,他們在天上飛,德國仍在地上爬。

如今,希特勒之嘆,大概也是普丁之嘆了,而最可悲也最危險的將是:習近平恐怕還沒有自我察覺這個無可跨越的差距!

看看普丁和俄羅斯,想一想自己的真正本質和實力吧,別以為可以取代普丁,小心,要是解放軍也亂搞盲動,說不定「老么」金正恩也會想要取而代之了。


●作者:黃創夏/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名家論壇》黎榮章/北市空戰聲量比拚 陳時中竟創高峰?

名家論壇》吳崑玉/政治幕僚的五個守則

名家論壇》錢震宇/陳時中的「負面」選戰

名家論壇》單厚之/陳時中仇恨值大爆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家論壇》黃創夏/俄羅斯大軍「轉進」 窮寇莫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