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還能支棱起來嗎?
2年前

回看順馳和融創,“高周轉+高槓杆+高風險”成了兩段故事中,孫宏斌犯下相同的錯。你可以說“老孫”沒有變,劇情也沒有變;可是行業變了,市場環境也變了,兩段故事怎可能那么輕易重合呢?

作者 | 劉亞傑

從4月1日融創中國(01918.HK)停牌开始,孫宏斌已有小半年時間,沒在公开場合發聲了。

市場零星會有關於融創的消息傳出:信達地產开始計劃1.57億元接手融創安徽項目,照着中國“迪士尼”打造的冰雪城被擺上貨架,債權人陳淮軍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對融創清盤呈請……

至於孫宏斌個人,仍然音訊全無。唯一知道的是他還在找錢。

人們習慣稱孫宏斌“老孫”,因爲他很像“孫悟空”——話多愛表演。

無論是扮演“白衣騎士”,環伺地產行業的落難大佬們;還是投資樂視做了虧本买賣,最終深陷困境,總離不开後來孫宏斌確實哭了。


哪都有他,什么事都敢做,最後還要感慨一番。除非,真有坎兒過不去。

就像2006年時候,他執掌的順馳現金流出了問題,圈子裏很長一段時間失去了他的消息。再次傳出他的言論,已是後來把順馳轉給路勁(01098.HK)時,向號稱“豹哥”的單偉豹說出一句:“你买了個便宜貨。”

這已經是16年前的故事,可在很多人眼中,此時此刻正如彼時彼刻——孫宏斌這次要“白帝托孤”,給融創找一個新“豹哥”了。

融創過不去這坎兒了嗎?這斷言或許過早了。

回看順馳和融創兩段故事,可以認爲“老孫”沒有變,劇情也沒有變;可是行業變了,市場環境也變了,兩段故事怎可能那么輕易重合呢?

融創的故事,還得再等等才能看到答案。

壹 | 不同時代,一樣的錯

“老天再給順馳一年的時間,就足以消化掉所有的財務風險。”

賣掉順馳以後,有人問過孫宏斌當時的感受。很不服氣,總覺得多給點時間,故事的結局會是另一番模樣。真如他所言,那么現在多給融創一點時間,他也能改變結果。

畢竟順馳和融創,兩個故事太相似了。

當年的順馳,一邊縮短工期和交付期,爭取資金更快的周轉速度,一邊不斷收緊現金流回流速度,提升資金利用效率,讓這家新公司快速運轉起來。

起初,順馳集中在天津本部邊緣地帶及規劃中的新中心布局,正是抓住地方急於开工交付,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心態,從而盡快放行項目。

按照後來孫宏斌的要求,融創拿地7天內要確定定位和規劃方案,30天內召开項目啓動會,由集團到區域公司高管組成評審團,全面審核品質、成本、節奏、利潤、現金流等指標。

是不是格外熟悉?那就是“高周轉”。在孫宏斌結束了順馳的回憶,开講融創故事的時候,這些都沒有改變過。

曾經,房企將“高周轉”視爲核心競爭力。

萬科(000002.SZ)的“5986”——5個月即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八成,六成產品必須是住宅;碧桂園(02007.HK)的“3456”—— 3個月开盤、4個月回籠、5個月現金流爲正、6個月轉投出去,都是“高周轉”的產物。

“順馳沒有改變任何規則,我們跟所有开發商採用的是同一種商業模式,惟一不同就是我們更堅決、行動更快。”從孫宏斌態度,你分明感受到“能打十個”的氣勢。

度過了起步階段,孫宏斌把油門踩到底。2003年初剛定下“全國發展”的調子,9月就以5.97億元拿下石家莊地塊,當時河北順馳不過成立五個禮拜;

年底時候北京拍賣大興區黃村衛星城北區一號地,順馳以9.05億元,高出起拍價1倍多的金額,讓華潤、住總、富力等一衆大佬成了陪跑。

人們都說,順馳高價拿地一定不賺錢,可是孫宏斌要的是規模。要知道,100的1%和10的10%,結果是一樣的。借資本槓杆撬動規模效應,還是順馳稱王。

可巧,2004年8月的博鰲論壇上,孫宏斌喊出銷售額100億元的目標,爲的就是超越萬科。或許在相等的銷售額面前,順馳的淨利潤不能與萬科平起平坐;不過既然有了100億元的順馳,爲什么不能有1000億元的順馳?到那時萬科就是小弟了。

這就是“高槓杆”。後來的融創時代,孫宏斌也沒少用。

只是此類操作更多出現在項目並購中:2014年5月63億港元收購綠城24.31%股份、2016年9月40億元入股金科股份、2017年1月150億元馳援樂視,以及同年以438.44億元收購萬達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的權益……

有了“槓杆”,孫宏斌的遊戲更多也更大了。

後來政策收緊,順馳和融創均因資金鏈問題觸礁:它們犯了所有房企都會犯的錯。

這樣看起來,順馳和融創走在同一條路,連絆倒它們的“石頭”,都沒有挪地方。

貳 | 兩種結尾

然而很多時候,相同的問題不一定指向同樣的結果。順馳與融創的故事中間隔了16年,這段時間孫宏斌沒變,剩下的都變了。

先看幾組數據: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2001-2003年房企土地購置與开發面積均在快速提升。具體到每一年,土地購置面積都高於开發面積;

(來源:國家統計局/單位:億平方米)

另一組數據顯示,同期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與總銷售額度,同樣維持着向上的趨勢。這是個供需兩旺的行業,而且同期市場的消化能力強於房企开發能力。

(數據來源:公开信息)

自1998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文件出台後,住房“貨幣化”取代福利分房,住房需求快速增長,推動住宅消費快速增長。

回想起來,孫宏斌高喊着“拳打王石,反超萬科”(2002年),一年(2003年9月到2004年9月)豪擲70億元將土地儲備擴充至800萬平方米,正是在這段時間。

他的底氣,來自地產市場發展的巨大前景,以及面對如此機會競爭對手的膽怯。

不過按照摩根士丹利報告估算,截至2004年8月,世界25%的經濟中存在房地產泡沫,40%的地區處於“泡沫預警”狀態,中國正在面對房地產泡沫的風險。

從“福利分房”時代到“商品房”時代,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出現泡沫不可避免,可果真到了看空市場的時候嗎?一直沒有人給出過答案,可還是埋下質疑的種子。

像順馳這樣時刻繃緊資金鏈,快速吹大塊頭的“出頭鳥”,承受不了這樣的質疑。

2004年“國八條”出台控制貨幣發行量、央行調整住房貸款利率、工農中建四大行控制房地產开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金比例,爲的是抑制房價過快增長。

數據證明目標已經實現,順馳也开始走下坡路。

(數據來源:公开信息)

根據央行數據,2006年1-11月外資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所佔比重達到15%。衆多企業投資已經從一线城市,逐步下探至三三线城市——摩根士丹利的警報,是拉給誰聽的?

再看眼前的融創,情況並不一樣。2021年沒有爆發危機的時候,通過出售貝殼、項目公司股權及商管板塊股權,融創已回流超過70億元的資金;

年底(2021年11月)局面惡化,有媒體報道融創安排配股募集資金及向股東借款,“回血”超過160億元;真到萬不得已,需要繼續出售資產的時候,融創口袋裏有貨。

畢竟在2021年上半年,融創權益土地儲備還有1.64億平方米,當初從王健林手裏438.44億元买來的文旅項目,也能像富力那樣繼續折價賣了。

順馳遇到危機時,孫宏斌爭取過港股上市,也找過最先“報警”的摩根士丹利接盤,得知無果後立刻轉手給單偉豹;如今半年過去了,一邊賣資產,一邊聯系債務展期,孫宏斌沒有投降——一定有值得他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客觀上,孫宏斌的境遇已經不同。彼時已經山窮水盡,如今手裏可用的牌還有不少。只要他還撐着,就證明故事沒結束。

叄 | 故事繼續

跳出融創這一家企業,站在地產行業發展的角度,也能看出順馳與融創是兩個故事。

行業普遍認爲,1998年开始商品房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尤其第一個十年的速度飛快。曾經的“華南五虎”和“招保萬金”等領軍房企,都是在這個時段逐步迎來發展高峰。

然而客觀現實是,正是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挑战和不確定性前所未有。2003年8月31日,國務院出台《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才首次承認地產行業“已經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每一步向前都需要慎之又慎的時候。

參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發表的《2004年下半年經濟走勢分析和政策建議》,部分地區和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傾向比較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相關的機制和規則不健全,經濟活動尤其是投資擴張的成本偏低。

政府幹預過多、市場機制不健全、投資風險約束不到位的情況仍然存在,市場和行業都不夠成熟;在這個關口,靠着“高槓杆+高周轉”的方法論,順馳迎來快速發展的巔峰時段。

“每晚10點核對當天账目”、“以月爲單位調整預算”、“开發周期從18個月縮短至7個月”,這些方法論幫順馳快速崛起;可是2003年應繳土地出讓金70億元、自有資金卻不足10億元,資產負債率110%,這些數據又挑战了當時整個行業的認知底线。

這樣看來,順馳的由盛轉衰,根本原因在於超出了歷史階段的需要。類比融創的故事,答案則正好相反。

現在提及地產行業的發展前景,“看空”已經成爲主流。2022年曾被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稱爲“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沒有中間態”。


融創正在承受着痛苦。按照克而瑞數據,2022年1-7月其操盤金額1174.2億元,操盤面積886.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滑66.6%與63.1%,結合“暴雷”和債務重組的消息,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不過被人們忽略的是,融創的操盤金額與操盤面積,仍然可以排名行業的第八與第四。部分項目存在停工延期問題,可是成功交付的項目,仍然讓融創維持相對領先的身位。

再看國家統計局宏觀數據,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781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1%;商品房銷售額75763億元,下降28.8%,兩組數據遠低於融創的下滑速度。即使是風險可控的保利發展(600048.SH),操盤金額降幅(-26.5%)也超過行業均值。

“雖然行業進入調整階段,但衆多房企還是有很好的表現。頭部房企受到債務影響比較集中,不過情況也會慢慢好轉。”

按照地產分析師嚴躍進的觀點,地產行業確實處在困境,卻沒有想象那么糟糕,況且情況正在慢慢好轉。

由此可見,既然大環境正在逐步好轉,就不能排除融創已經觸底,逐步轉好的可能性。何不多些耐心,等待最終結果呢?

END


歡迎關注"財經新商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孫宏斌還能支棱起來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503.html